首页 > 二十四史 > 宋史 > 300章 > 刘珙传

宋史

《宋史》300章刘珙传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宋史》卷帙浩繁,共两千多人的列传,比《旧唐书》列传多出一倍,《周三臣传》将韩通、李筠、李重进同列,横跨五代至宋初,弥补过去新旧五代史之不足。

《宋史》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200章》 《250章》 《300章》 《350章》 《400章》 《450章》 《500章

刘珙传

书籍:宋史章节:300章更新时间:2017-10-07
刘珙字共父,刘子羽的长子。刘珙一出生就显示出奇异的素质,他跟随叔父刘子。。学习。刘珙因为父亲得以荫补承务郎,考中进士乙科,任绍兴府税务监官。刘珙请求回去管理一祠观。他回家后,闭门努力学习,不急于升官进爵。朝廷命他主管京城西郊外的敦宗院,皇上召他回朝,拜官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又升为礼部郎官。
秦桧想追封谥号给他的父亲,召集礼部官员开会商量,刘珙不到会,秦桧大怒,暗示言官驱逐他。秦桧死后,刘珙被朝廷召为大宗正丞,升为吏部员外郎。刘珙把律令格式放在庭中,使选集者得以自行审阅,在与官吏争辩时,官吏不能投机取巧。刘珙兼权秘书少监,又兼权中书舍人。金侵犯宋边境,王师北伐,皇上所下的诏令、檄文多出自刘珙之手,其言词十分慷慨激昂,听到的人都流下了眼泪。御史杜莘老弹劾宦官张去为,与圣旨相违抗,皇上下令降他的职,刘珙没有草拟这个命令,杜莘老得以不去职。刘珙跟随皇上到建康,兼任直学士院。皇上将返回朝廷,军务大事没有人托付,当时张浚留守建康,众望所归,是最合适的人选。等到诏令出来,皇上任命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刘珙不写录黄,仍然说不可以。皇上大怒,对宰相说:“刘珙的父亲是张浚的好友,刘珙这是特别为张浚所为的。”皇上再次下命令,宰相召来刘珙告诉他圣旨,并说:“再纠缠下去就要连累张浚了。”刘珙说“:我为国家计划,哪里有空为张浚打算。”仍然依旧上奏,杨存中的任命于是停发。刘珙正式拜官中书舍人、直学士院。田师中死后,他的家人请求赐给被没收的王继先的房屋,李珂打通侍从大臣的关系,请求为督府属官,皇上的诏令直接从宫中下达,刘珙都要求罢除这些请求。刘珙离朝任泉州知州,又改任衢州知州。
湖南干旱,郴州宜章县李金作乱,朝廷很是担忧,派刘珙为潭州知州、湖南安抚使。刘珙一入潭州境内,扬言发郡县兵讨伐李金,又寄信给制置使沈介,请他相机出师相助,并说:“擅自发兵的罪责,我自会承担。”沈介立即派田宝、杨钦率兵前往,刘珙知道士兵在暑天行军十分疲倦,派人到几里之外迎接,换下他们负荷的重物,军队到达后刘珙对他们热情犒劳、赏赐,超过了将士们的期望,将士们感到十分振奋。刘珙了解到杨钦可以重用,令各军都受他调遣,下令对于能捕斩同伙报告官吏的盗贼,除去他们的罪名并予以奖赏。杨钦与田宝连续几次打败敌人,追击敌人到莽山,敌人同伙曹彦、黄拱抓住李金出来投降。敌寇支流逃走的还很多,刘珙令杨钦等人退兵,听任他们自己投降,敌人竞相交出兵器投降,刘珙发给他们路费让他们回归田里。刘珙按秩序排列各将领的功劳大小上报皇上,皇上下诏说:“近来书生只会清谈,处理国家大事的实干才能没看见,我于是常常有东晋灭亡的忧虑。今天你已经诛灭了群盗,而上报的立功状十分详细真实,诸将优劣,破敌先后,一目了然,望你更努力以称我的心。”
刘珙拜官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他对皇上说“:历代儒生多诟病汉高帝不喜欢学问,轻视儒生,我认为汉高帝所不喜欢的,是特别迂腐的儒生、俗气的学问。如果当时有人告诉他二帝三王的学问,汉高帝知道后必定敬信,他的功绩也不止这些了。”刘珙于是陈述帝王之说所以能使人事理明白,内心端正,成为万事的准则的原因。皇上极为称赞。
刘珙拜官中大夫、同知枢密院事,他推辞没得到批准,就进言说:“汪应辰、陈良翰、张木式的学问及品行才能,都是我所不及的,而张木式尽力探索圣政,不放过细小的地方,又通晓军务,我侥幸攻败敌人,用的多是张木式的计谋,希望立即召用他。”皇上同意了他的奏请。刘珙兼任参知政事。刘珙奏请除去福建钞盐每年数额二万万,罢除江西和籴及广西折米盐钱,以及蠲免诸路累年拖欠的应付金钱谷帛数达巨亿。皇上曾因为天气久旱而斋居祈求下雨,一天得到回报,天下雨了,刘珙进言说:“陛下的诚心格外令人感动,其应验如回声一样,天人相与之际,真不能容下细小的失误,即使隐藏有很细小的失误,其应验也会随后而至啊。我希望皇上更加谨慎。”皇上惶恐称是。
龙大渊、曾觌已经被朝廷驱逐,不久,龙大渊死去,皇上可怜曾觌,想召他回来,刘珙说:“这二个人被驱逐,天下百姓正是从这件事上看到了皇上的威严果断,对这种奴婢,多赐些东西就可以了,如引为亲近之人,让他们参与机要大事,掌管进退人才之权,这不是使皇上的品德增光彩、使纲纪振兴呀。”曾觌的任命因此被废除。
殿前指挥使王琪受旨,巡视两淮城墙,王琪回朝后,秘密地推荐和州教授刘甄夫。皇上传令执政召刘甄夫觐见,刘珙问道“:这个人名气小、地位低,皇上从何处知道他的?”皇上告诉他是王琪所荐。刘珙退朝坐在大堂上,把王琪叫来,责问其原因,并给他牍板要他回答。王琪很害怕,请求说以后不敢了,刘珙于是呵斥他并对他警告,令其立下保证书才让他离去。恰巧扬州奏说王琪下令各郡增筑新城,刘珙于是奏请罢免王琪,具体见《陈俊卿传》。刘珙当时争辩事情十分认真,殿中大臣都很震惊,因为这个原因刘珙一人被罢为端明殿学士,主管郊外的一个祠观。陈俊卿说“:刘珙正直有才能,肯任劳任怨,我比不上他,希望能留下他。”皇上于是令改刘珙为隆兴府知府、江西安抚使。刘珙入宫辞行,还奏上六件事,皇上说:“你虽然要离开国都,但你不忘记献上忠心之言,品德之高尚不是他人比得上的,不久将会召见你的。”刘珙到了江西,首先蠲免新增的税额,以及罢除苗仓大斛。属县奉新有恢复交纳租税之令,穷民交纳不起,相继逃走,官府反而失去了正税收入,刘珙一起奏请免除。
刘珙拜官资政殿学士、荆南府知府、湖北安抚使,因为他的继母去世而去职。朝廷重新起用刘珙为同知枢密院事、荆襄安抚使。刘珙六次上表恳请辞去这些职务,并引经据典,言词十分恳切,最后说“:三年守丧,三代以来从没有改变这个规定,汉儒于是有‘战争期间没有避讳’之说,这已经是先王的罪人了。今天边境幸好平安无事,我如果想假借战争的名义,以求个人的利禄,不又是汉儒的罪人了吗?”
刘珙孝服除去后,再次拜官潭州知州、湖南安抚使。经过国都时他拜见了皇上,竭力论述时事,言词十分恳切,皇上再三对他加以慰劳,升他为资政殿大学士再走。安南进贡象,所过之处征发民夫清理道路,毁坏房屋,数十州受到骚扰。刘珙上奏说:“象用于郊祀,在经书中未见有记载,把象赶到京城来路途太远,就像周公的典故所说的一样。况且使我们中国疲惫的百姓,受困于远方夷族的野兽,这难道是仁圣之人所做的!”湖北茶盗数千人进入湖南境内,边境官吏报告刘珙,刘珙说:“这些人不是必死之寇,慢慢地对付他们就会散开另求生路,太着急去捉拿他们就会使他们聚集起来导致灭亡。”刘珙出榜晓谕他们自新,扬言将派兵前往镇压,令所属州县准备数千人的粮食,茶盗们果然散去,留下来的没有多少。刘珙于是派兵捕捉,警告士兵说:“茶寇来了不要立即交战,跑了不要穷追不舍,不跑走的就打死他。”茶寇的士气更加怠惰,于是刘珙派兵一战就打败他们,全部捉拿回来,杀掉数十个首恶分子,其余的收编入军籍。
淳熙二年(1175),刘珙改任建康府知府、江东安抚使、行宫留守。遇到水灾、干旱,他首先奏请蠲免夏税钱六十万缗、秋苗米十六万六千斛,下令禁止上流以米纳税并阻止买进粮食,如此买得商人的米三百万斛,贷各部门钱共三万,派官吏到上流买米,得米十四万九千斛。按主客户等高低,依次给米。刘珙又运米到村落,设市场平价出售,贷款的人不要求抵押。从这年九月,到第二年四月,境内数十万人,没一人抛弃贫瘠的土地而迁走的。
刘珙升为观文殿学士,因连续几次生病,请求退休。孝宗派宦官带医生去探望他,刘珙病好后,起草遗奏说:“恭、显、亻丕、文,可为侍从们掌权之鉴,今天把腹心大事交付给这些人,朝纲所以紊乱,士气所以退萎,民心所以离散,原因都在于此。陈俊卿忠心、诚实,可以委以重任及未来大事,张木式学问纯正,可以让他拾遗补缺,希望陛下立即召用他们。”刘珙又亲自写诀别书给张木式与朱熹,所说的都是恨自己未能为国家报仇雪恨之类的话。刘珙去世了,终年五十七岁,皇上赠他光禄大夫之职,封谥号“忠肃”。
刘珙精明果断,在家事亲十分孝顺,守继母卓氏之丧时,年纪已过五十,悲哀过度以致损害了身体。五服之内的亲戚去世一定要服丧满年月。刘珙喜欢听直言,事情有小的失误,下属指出后他立即就改正。刘珙到过几个地方任职,百姓爱他就像爱自己的父母,听到他的讣闻,有人罢市在巷道上哭起来了,并一起祭祀他。

刘珙传相关文章

  • 党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250章 - - 姓氏:党姓氏祖宗:禹阳的后裔姓氏起源:出自任姓。鲁国大夫党氏,相传是黄帝的小儿子禹阳的后裔,因为被封于党,所以也称为党姓。姓氏郡望:冯翊郡:根据《姓氏考略》和《郡望百家姓》的记...
  • 致九弟·宜以求才为在事》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用人篇 - - 沅甫九弟左右:  四月初五日得一等归,接弟信,得悉一切。回忆往事,时形交悔,想六弟必备述之。弟所劝譬之语,深中机要,素位而行一章,比亦常以自警。只以防分素亏,血不养肝,即一无所思,已...
  • 禀叔父母·请兑钱送人》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理财篇 - - 侄国藩敬禀  叔父婶母大人万福金安,新年两次禀安,未得另书敬告一切,侄以庸鄙无知,托祖宗之福荫,幸窃禄位,时时抚衷滋愧!兹于本月大考,复荷皇上天恩,越四级而超升;侄何德何能?堪此殊荣...
  • 致四弟·用药须小心谨慎》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修身篇 - - 澄侯四弟左右:  接弟手书,具悉弟病日就痊愈。至慰至幸!唯弟服药多,又坚嘱泽儿请医调治,余颇不以为然。吾祖星冈公在时,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不信地师,此三者,弟必能一一记忆。今我辈兄...
  • 大旋风》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五滦阳消夏录(五) - - 宁津苏子庾言,丁卯夏,张氏姑妇同刈麦,甫收拾成聚,有大旋风从西来,吹之四散。妇怒,以镰掷之,洒血数滴渍地上,方共检寻所失,妇倚树忽似昏醉,魂为人缚至一神祠,神怒叱曰:悍妇乃敢伤我吏,速受...
  • 犬守夜,鸡司晨①,苟不学,曷为人②?》原文翻译 - - 《三字经》80节 - - [原文]犬守夜,鸡司晨①,苟不学,曷为人②?  [注释]  ①守夜:在晚上守卫门户。 司晨:早上鸣叫报晓。  ②苟:假如。 曷(因河):何,怎么。  [译文]  狗知道夜间替人守卫门户,公鸡知道每...
  • 好的故事》原文翻译 - - 《野草》上部 - -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的,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
  • 丐汕》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500篇 - - 高玉成,故家子,居金城之广里。善针灸,不择贫富辄医之。里中来一丐者,胫有废疮,卧于道。脓血狼籍,臭不可近。居人恐其死,日一饴之。高见而怜焉,遣人扶归,置于耳舍。家人恶其臭,掩鼻遥立...
  • 瑞云》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500篇 - - 瑞云,杭之名妓,色艺无双。年十四。其母蔡媪,将使出应答。瑞云曰:“此奴终身发轫之始,不可草草。价由母定,客则听奴自择之,”媪曰:“诺。”乃定价十五金,逐日见客...
  • 观卦》原文翻译 - - 《周易·易经》前32卦 - - (风地观)巽上坤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六二,窥观,利女贞。六三,观我生,进退。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 微旨》原文翻译 - - 《抱朴子》内篇 - - 抱朴子曰:“余闻归同契合者,则不言而信著;途殊别务者,虽忠告而见疑。夫寻常咫尺之近理,人间取舍之细事,沈浮过於金羽,皂白分於粉墨,而抱惑之士,犹多不辨焉,岂况说之以世道之外,示...
  • 为文论事》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350章 - - 为文论事,当反复致志。救首救尾,则事词章著,览者可以立决。陈汤斩郅支而功未录,刘向上疏论之,首言:“周方叔、吉甫诛猃狁。”次言:“齐桓公有灭项之罪,君子以功覆过...
  • 庄公·庄公三十年》原文翻译 - - 《左传》100章 - - 【经】三十年春王正月。夏,次于成。秋七月,齐人降鄣。八月癸亥,葬纪叔。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冬,公及齐侯遇于鲁济。齐人伐山戎。   【传】三十年春,王命虢公讨...
  • 隐公·隐公五年》原文翻译 - - 《左传》50章 - - 【经】五年春,公矢鱼于棠。夏四月,葬卫桓公。秋,卫师入郕。九月,考仲子之宫。初献六羽。邾人、郑人伐宋。螟。冬十有二月辛巳,公子彄卒。宋人伐郑,围长葛。   【传】五年春,公...
  • 卷二百十五·列传第一百三》原文翻译 - - 《明史》250章 - - 王治,字本道,忻州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除行人,迁吏科给事中。寇屡盗边,边臣多匿不奏;小胜,文臣辄冒军功。治请临阵斩获,第录将士功;文臣及镇帅不亲搏战者止赐赉。从之,再迁礼科左给...
  • 陈与义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50章 - - 陈与义字去非,祖籍在京兆,从其曾祖父陈希亮始,其家迁至洛阳,所以,陈与义是洛阳人。陈与义天资聪颖卓越,幼时即能写作文章,并小有名声,同辈皆钦佩他,不敢与他相比。陈与义于政和三年(1...
  • 刘敬叔孙通列传》原文翻译 - - 《史记》100章 - - 刘敬原名娄敬,是齐国人。 汉高祖五年,娄敬被调派戍守陇西,当他路过洛阳时,刚好刘邦正在洛阳。 于是娄敬就把车子一停,把拉车的套子一摘,穿着件羊皮袄,去找他的齐国老乡虞将军,说:史记...
  • 王昌龄的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200章 - - 卷一百四十一 卷141_1 《咏史》王昌龄 荷畚至洛阳,杖策游北门。 天下尽兵甲,豺狼满中原。 明夷方遘患,顾我徒崩奔。 自惭菲薄才,误蒙国士恩。 位重任亦重,时危志弥敦。 西北未及...
  • 土蜂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虫部 - - 土蜂 释名 蜚零、马蜂。 气味 主治 1、蜘蛛咬疮。用土蜂烧为末,调油敷涂。 2、痈肿疮毒。用土蜂房一个、蛇蜕一条,黄泥封固,煅存性,研为末。每服一钱,空心服,酒送下。有腹痛反...
  • 柿子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果部 - - 柿 释名 气味 烘柿:甘、寒、涩、无毒。 白柿、柿霜:甘、平、涩、无毒。 乌柿:甘、温、无毒。 柿蒂:涩、平、 主治 烘柿:1、肠风下血。用白柿烧灰,水送服二钱。 2、小便血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