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宋书 > 50章 > 彭城王刘义康传

宋书

《宋书》50章彭城王刘义康传

《宋书》是一部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梁沈约撰,含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共一百卷。今本个别列传有残缺,少数列传是后人用唐高峻《小史》、《南史》所补。八志原排在列传之后,后人移于本纪、列传之间,并把律历志中律与历两部分分割开。《宋书》收录当时的诏令奏议、书札、文章等各种文献较多,保存了原始史料,有利于后代的研究。该书篇幅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很注意为豪门士族立传。

《宋书》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彭城王刘义康传

书籍:宋书章节:50章更新时间:2017-04-08
彭城王刘义康,十二岁时宋朝任命他督豫、司、雍、并四州诸军事、冠军将军、豫州刺史。当时高祖从寿陽被召回京城辅佐皇帝,留下义康替自己镇守寿陽。又任司州刺史,进督徐州的钟离、荆州的义陽诸军事。永初元年(420),被封为彭城王,食邑三千户,进号右将军。永初二年(421)调监南豫、豫、司、雍、并五州诸军事,南豫州刺史,将军不变。太祖即皇帝位,给他增加食邑二千户,进号骠骑将军,加散骑常侍,给一部鼓吹乐班。不久加开府仪同三司。元嘉三年(426),改授都督荆、湘、雍、梁、益、宁、南北秦八州诸军事、荆州刺史,给他班剑三十人,持节。常侍、将军不变。义康小时就聪慧明察,等到担任官职时,政务处理得很好。
元嘉六年(429)司徒王弘上表认为义康应该入京辅佐皇帝,所以朝廷征召他为侍中,都督扬、南徐、兖三州诸军事,司徒、录尚书、领平北将军、南徐州刺史,持节不变。义康和王弘两府皆设置佐领兵,二人共同辅佐朝政。王弘多病,并且凡事谦让皆推给义康,从此内外众务,全归义康一人处理。太子詹事刘湛任长史,当时他们关系密切,这时义康尤其重视刘湛,凡人物雅俗,举动事宜都向刘湛征求意见。所以义康在职前后,都有好的政绩,为远近百姓所称道。元嘉九年(432),王弘去世,义康又接任扬州刺史。这年太妃死,他解除侍中之职,辞去班剑。元嘉十二年(435),又领太子太傅,加侍中、班剑。
义康生性喜欢做官,专心于公文案例,评判是非,无不精确详尽。义康总揽朝中大权后,事情由自己决断,生杀大事,由钅录命决断,他的所有奏折,皇帝都不予否决,方伯以下,全都让义康授用,从此朝野都以义康为中心,其权势威慑天下。义康也自强不息,从不懈怠疲倦。府第门前每天早上常有几百辆车子,即使是地位卑下或官职较小的人,也能被他接见。义康聪明过人,凡事一听就能记住,常有些偶尔碰到的事,能终生不忘,大庭广众之下,他常说起往事来表明他的聪明,人们更以此推崇佩服他。他对官职爵位特别吝惜,从未将官职私下赏赐于人。所有朝士中有才能的,他都召入自己府中,也不考虑会不会违背皇帝旨意,就让他们担任官职。因而手下非常乐意为他效力,不敢瞒骗他。太祖有虚损的疾病,成年卧床,每当心中想事情时就觉得心中痛裂,像被绳子勒紧一样。义康入宫侍奉太祖医药,尽心尽力,凡是汤药和饮食,不是亲口尝过不给太祖吃,有时甚至接连几个晚上不睡,数天不脱衣裳,朝廷内外一切事务,皆由他全权处理。元嘉十六年(439),进位大将军,领司徒,辟召掾属。
义康一向不重学问,不顾客套礼节,兄弟至亲之间,没有一点君臣的样子,随心适意,毫无猜疑防备。私下设置僮仆六千多人。四方进贡物品,都将最好的送给义康,而以次等的进贡给皇上。曾有一年冬天,皇上吃柑桔,感叹桔子的形状味道不好,义康正在场说:“今年的柑桔特别好啊。”他派人到东府取来柑桔,竟比皇帝的大三寸。尚书仆射殷景仁为太祖宠爱,他和太子詹事刘湛关系一向很好,但后来却闹僵了。刘湛常常想借宰相的权力来整垮殷景仁,景仁被太祖保护,义康屡次进言皆不被皇上采纳,刘湛更加愤怒。南陽人刘斌,是刘湛的宗族,有才干,受到义康赏识,从司徒右长史被提拔为左长史。从事中郎琅王牙王履、主簿沛郡人刘敬文、祭酒鲁郡人孔胤秀,都在宫内,看到太祖病重,都认为该立长子为太子。皇上曾病危,让义康起草顾命诏书。义康回到府第,流着泪将这事告诉刘湛以及殷景仁,刘湛说:“天下艰难,哪里是幼主能控制得了的?”义康和景仁都未回答。而胤秀等则向尚书仪曹索取晋代咸康没有立康帝为太子的旧事,义康却不知道这事。等到太祖病好了后略微知道了一些情况。刘斌等人因被义康宠幸,再加朝中大权尽在宰相手里,就常想控制朝政,使皇帝继位问题按他们的意志去解决。因此,他们在朝中结为朋党,伺察省禁,如有尽忠报国而与他们不一条心的人,必定构造事端,加以治罪罢黜。他们还常常搜集殷景仁的把柄,有时甚至无中生有地向刘湛密告殷景仁。从此主相之间势不两立,朝廷内外的祸患就来临了。
义康想让刘斌做丹陽尹,告诉太祖刘斌家里贫苦。皇上看出了他的用意,义康话还没说完,皇上就说:“让他做吴郡尹。”后来会稽太守羊玄保请求从任上回京城,义康又想让刘斌接替他。禀告太祖说:“羊玄保想回来,不知应让谁做会稽尹?”皇上这时还未拟定出合适人选,义康匆忙说:“我已用了王鸿。”从元嘉十六年(439)秋起皇上不再到东府去。皇上觉得朝中冲突肯定将导致大祸患,元嘉十七年(440)十月,逮捕了刘湛交给狱官,刘湛被杀。又杀了刘斌以及大将军、录事参军刘敬文,曹参军孔邵秀,中兵参军邢怀明,主簿孔胤秀、丹陽丞孔文秀,司空从事中郎司马亮、乌程县令盛昙泰等人。将尚书库部郎何默子,余姚令韩景之,永兴令颜遥之,刘湛弟弟黄门侍郎刘素、刘斌弟弟给事中刘温流放到广州,将在家里的王履废除官籍。胤秀一开始任书记,后逐渐参预密谋,文秀、邵秀都是他的哥哥,司马亮及孔氏兄弟都是由胤秀推荐的。怀明、昙泰被义康重用。默子、景之、遥之,都是刘湛的同党。
那天,皇上令义康入宫,留住在中书省,晚上分别抓获刘湛等人,晋州刺史杜骥带领军队驻扎宫内,以应付不测。皇上派人宣读圣旨,将刘湛等人获罪之事告诉义康,义康上表请求退位。皇帝改任他为都督江州诸军事、江州刺史、持节、侍中、将军不变,因此出朝镇守豫章。离开京城前十余天,桂陽侯义融、新喻侯义宗、秘书监徐湛之皆来安慰探望义康。义康到皇帝那儿辞别后就上了船。皇帝看着他只是大声哭泣,没有说一句话,又派和尚慧琳看望义康。义康问慧琳:“弟子能不能回来?”慧琳说:“我为你不读几百卷书感到遗憾失望。”征虏司马萧斌,过去被义康宠幸、刘斌等人不满他受宠,就说他们坏话,义康就让萧斌任咨议参军,领豫章太守,无论大小事件,都交给他办理。司徒主簿谢综,一向被义康宠幸,义康让他任记室参军,谢所喜欢的人,都任由他们一起到豫章。义康辞去州刺史,被朝廷批准,皇帝又增加他督广、交二州的始兴的诸军事。给他的待遇非常优厚,对他十分信任,赏赐不断。朝中的大事,都通报给他。义康没出事的时候,东府大厅前的一口井的水突然涌出,野鸡江鸥都飞到所住的房子前面。
龙骧参军巴东扶令育到京城上书给太祖,要求召回义康。太祖看了后就将扶令育抓进建康监狱,赐死。
会稽长公主,在太祖兄弟姐妹中排行最长,是太祖最为尊敬亲密的人。义康到南方后,好长一段时间,太祖一次曾参加公主的宴会,心情十分欢快,公主起身对着太祖两次拜伏叩头,悲痛不已。太祖不知她的用意,亲自将她扶起。公主说:“车子年老了,你肯定容不下他,现在我特意请求您饶他一命。”说着大哭不止。皇上也流着眼泪,抬手指着蒋山说:“千万不要担心这个。我如果违背今天的誓言,就是辜负了高祖。”太祖马上将自己喝的酒封起来赐给义康,并且写信给他说:“会稽的姐姐饮宴时,想起弟弟,剩余的酒现在封起来送给你。”车子是义康的小名。
元嘉二十二年(445),太子詹事范晔等人谋反,事情牵涉到义康,有关事件在《范晔传》之中。太祖下诏破例赦免义康的死罪。从此废义康及他的儿子泉陵侯允,女儿始宁、丰城、益陽、兴平四县县主为庶人,流放安成郡。让宁朔将军沈邵任安成公相,率兵看守义康等人。义康在安成读书,看到淮南厉王长的事情,抛开书叹息说:“前代已经有这样的事,我如今获罪是应该的。”
元嘉二十四年(447),豫章胡诞世、前吴平县令袁恽等人谋反,杀了豫章太守桓隆、南昌县令诸葛智之,聚众占领城池,想再次拥戴义康为皇帝。太尉录尚书江夏王义恭等人上奏章给太祖,认为应将义康流放到广州去,以便杜绝隐患。太祖同意了,仍以安成公相沈邵到广州去监视义康。还没有出发,恰好沈邵病逝,索虏入侵到了瓜步,天下纷扰动乱。太宗当时镇守彭城,屡次上书陈述该除去义康,太子以及尚书左仆射何尚之都认为该如此。元嘉二十八年(451)正月,太祖派中书舍人严龙带毒药赐义康死。义康不肯服毒药,说:“佛教里自杀的人来世不能再转为人身,随你采取其他办法吧。”于是义康被用被子捂死,时年四十三岁,朝廷以王侯的礼节将他安葬在安成。
义康有六个儿子:允、肱、王旬、昭、方、昙辩。允开始被封为泉陵县侯,食邑七百户。昭、方都早亡。允等人留在安成,元凶得逞后,派人将他们杀了。

彭城王刘义康传相关文章

  • 纪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200章 - - 姓氏:纪姓氏祖宗:未知姓氏起源: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后,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 封炎帝的一个后代于纪(在今山东寿光县东南),建立了纪国,到古代春秋时,纪国被齐国所灭,纪国王族子孙就以国名...
  • 施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150章 - - 姓氏:施姓氏祖宗:施父姓氏起源:1、上古夏朝时,有个诸侯国叫施国(在今湖北恩施县境),国亡以后,其公族子孙就以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姓施;2、古代春秋时,鲁国有个大夫叫施父,他的后代便以施为...
  • 箧中绣履》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如是我闻(四) - - 昌吉平定后,以军俘逆党子女,分赏诸将,乌鲁木齐参将某,实司其事。自取最丽者四人,教以歌舞,脂香粉泽,彩服明珰,仪态万方,宛如娇女,见者莫不倾倒。后迁金塔寺副将,届期启行,诸童检点衣装,忽...
  • 圣人不知》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七 - - 楚南公问于萧廖子云曰:“天有极乎?极之外又何物也?天无极乎?凡有形必有极,理也,势也。”萧寥子云曰:“六合之外,圣人不言。”楚南公笑曰:“是圣人所不能知...
  • 禹分九州》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尧曰 - - 禹分了九州,所以: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舜将自己的帝位,交给大禹的时候,也把这个文化的...
  • 孔子要正什么名》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子路 - -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
  • 荷花三娘子》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200篇 - - 湖州宗相若,士人也。秋日巡视田垄,见禾稼茂密处,振摇甚动。疑之,越陌往觇,则有男女野合,一笑将返。即见男子腼然结带,草草径去。女子亦起。细审之。雅甚娟好。心悦之,欲就绸缪,实惭鄙...
  • 斥战》原文翻译 - - 《百战奇略》第四卷 - - 【原文】凡行兵之法,斥堠①为先。平易用骑,险阻用步。每五人为甲②,人持一白旗③,远则军前后左右④,接续候望⑤。若见贼兵⑥,以次递转,告白主将,令众预为之备。法曰:“以虞待不...
  • 马蹄》原文翻译 - - 《庄子》外篇 - -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齕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 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 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絷,编之以皂栈,马之死...
  • 截酒杯》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贪吝部 - - 截酒杯 使僮斟酒不满,客举杯细视良久,曰:“此杯太深,当截去一段。”主曰:“为何?”客曰:“上半段盛不得酒,要他何用?” 切薄肉 主有留客饭,仅用...
  • 皇甫湜诗》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200章 - - 皇甫湜,李翱,虽为韩门弟子,而皆不能诗,浯溪石间有湜一诗,为元结而作,其词云:“次山有文章,可惋只在碎。然长于指叙,约洁多余态。心语适相应,出句多分外。于诸作者间,拔戟成一队。...
  • 温镗、芮烨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600章 - - 温镗 少年游 东风先报上林春。枝上晓莺新。凌虹御气,鞭鸾翳凤,来辅玉晨君。 稳步丹墀青云路,金鼎侍凋羹。南极光中,五云多处,长伴老人星。 少年游 谢家庭槛晓无尘。芳宴启良辰。...
  • 颜博文、姚孝宁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300章 - - 颜博文 西江月(广师席上) 草草书传锦字,厌厌梦绕梅花。海山无计驻星槎。肠断芭蕉影下。 缺月旧时庭院,飞云到处人家。而今赢得鬓先华。说着多情已怕。 品令(舟次五羊) 夜萧索。侧...
  • 道经·第三十六章》原文翻译 - - 《道德经》道经 - -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后梁纪六后梁均王贞明五年(乙印,公元919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300章 - - [1]冬,十月,出为楚州团 练使。   [1]冬季,十月,吴国派杨出任楚州团 练使。   [2]晋王如魏州,发徒数万,广德胜北城,日与梁人争,大小百余战,互有胜负。左射军使石敬瑭与梁人战...
  • 唐纪五十九唐穆宗长庆三年(癸卯,公元823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300章 - - [1]春,正月,癸未,赐两军中尉以下钱。二月,辛卯,赐统军、军使等绵采、银器各有差。   [1]春季,正月,癸未(二十七日),唐穆宗赏赐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以下军将钱。二月,辛卯(初六),赏赐...
  • 卷一百六十八·列传第五十六》原文翻译 - - 《明史》200章 - - 陈循,字德遵,泰和人。永乐十三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习朝廷典故。帝幸北京,命取秘阁书诣行在,遂留侍焉。   洪熙元年,进侍讲。宣德初,受命直南宫,日承顾问。赐第玉河桥西,巡...
  • 本纪第二·太宗》原文翻译 - - 《元史》50章 - - 太宗英文皇帝,讳窝阔台,太祖第三子。母曰光献皇后,弘吉剌氏。太祖伐金、定西域,帝攻城略地之功居多。太祖崩,自霍博之地来会丧。   元年己丑夏,至忽鲁班雪不只之地,皇弟拖雷来...
  • 王懿传》原文翻译 - - 《南史》100章 - - 王懿字仲德,是太原祁县人,自己说是汉朝司徒王允的弟弟幽州刺史王懋的七世孙。祖父王宏在石季龙那里做官,父亲王苗跟随苻坚做官,都达到二千石的级别。 王仲德少年的时候性格沉...
  • 秦韩战于浊泽》原文翻译 - - 《战国策》25至33卷 - - 《战国策》卷二十六 韩策一(秦韩战于浊泽) 【提要】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的确是军事、外交斗争的首要问题。七国互相兼并、削弱,每个国家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