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宋史 > 300章 > 张阐传

宋史

《宋史》300章张阐传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宋史》卷帙浩繁,共两千多人的列传,比《旧唐书》列传多出一倍,《周三臣传》将韩通、李筠、李重进同列,横跨五代至宋初,弥补过去新旧五代史之不足。

《宋史》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200章》 《250章》 《300章》 《350章》 《400章》 《450章》 《500章

张阐传

书籍:宋史章节:300章更新时间:2017-10-07
张阐字大猷,永嘉人。少年时勤奋好学,博览经史,写得一手好文章。在其父为他取名时,梦见神仙写了个大大的“阐”字说“:就以这个字命名。”张阐的父亲认为他非同一般,更加勉励他努力学习。张阐未成年,就被乡里举荐到京深造。
宣和六年(1124),张阐进士及第,授任严州兵曹兼治右狱之职。时值方腊农民起义爆发,张阐主张以守为攻,抵御起义军。有一义士请求亲自督战,战斗开始后,义士率领官军向后退却了一些,严州守将大怒,将义士交给张阐处置,准备杀死他。张阐据理力争“:这个义士舍身取义,主动请战,官军不断退却,战争的形势使义士不可能一个人向前冲,他不是第一个逃跑的人,用什么罪名杀死他呢?”守将心中的怀疑解除,义士得以幸免一死。
李回率军驻守江西,席益率军驻守湖南,都大量招募部众。众多盗寇集据在洞庭一带,而前去镇压的官军大多数是西北人,不善水战。张阐建议建造战船,以大船为营地,小船不断出击,趁着洞庭湖水干涸直捣盗寇老巢,盗寇势力自此逐渐衰落。各个部门一致推荐张阐,吏部却暗地里呈文加以阻止,张阐对此没有辩解,而是请求辞官回乡。此后几年,张阐历任鄂、台二州教授。
绍兴十年(1140),宋高宗下诏令侍从大臣举荐所知的人才,给事中林待聘推荐了张阐,张阐被召应对。当时正与金人议和,金人将关中土地归还给我朝。张阐首先指出:“关中,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古代号称天府,希望陛下派兵固守关中以蔽护巴蜀,进而可以图谋中原。”接着又指出监司、郡守推荐人才的弊端。又要求严禁强行抑配征购粮食的行为,以赈济江、浙一带遭受水灾的百姓。张阐参加馆职的考试,拜官为秘书省正字,又升任校书郎兼吴王府、益王府教授。当时,朝中许多大将都自恃有功而要求加官进爵,对错误则姑息不提,且将重兵大都驻扎在京城之外,禁卫军力量单薄,张阐上奏疏对此事进行了论述。此后诸将升降都必须根据他的功过事实,并招募各州士兵以增加禁卫军的力量,都如张阐所论。
绍兴十三年(1143),张阐升任秘书郎兼国史院检讨官。秦桧每次推荐台谏,必须先告知自己的意见,他曾经对张阐说“:你居秘书郎之职,准备给你御史中丞一职如何?”张阐婉言谢绝说“:能得到丞相的青睐,我老死于秘书郎之职也是高兴的。”秦桧无言以对,竟罢免了张阐,让他主管台州崇道观,后又历任泉、衢二州通判。
绍兴二十五年(1155)冬,高宗日理万机,处理军政大事,起用张阐管理两浙路的对外贸易,不久又任御史台检法官,升吏部员外郎。孝宗为普安郡王时,高宗选报一些宫中大臣,孝宗说:“庄重老成没人能够超过张阐。”皇上于是改任张阐为祠部兼建王府赞读。
绍兴三十一年(1161)春,天降大雨,麦苗被淹,荆、浙路盗贼四起,高宗命令侍从、台谏提出具体的消除灾害、防御盗贼的措施。张阐上奏疏说“:宋金和议以来,每年将大量岁币送给金人,百姓苦不堪言,我恳求陛下不要由于金人让国中百姓受困,不知可否?金朝归顺南宋的人常常因受命遣返而怨声载道,我恳求陛下不要让金人坐收渔人之利,不知可否?州县官吏职卑地远,在编入户口时对百姓巧取豪夺,我恳求陛下对贪官污吏严加惩罚,不知可否?免除百姓租税的法令,已经颁行了却又要复征,对百姓宽大之恩泽仍成为一纸空文,我恳求陛下重申诏令必须令行禁止,不知可否?如果以上数条能够顺序执行,那就一定能够感动天地,召来祥和的气候,灾害、盗贼也就不足以忧虑了。”又说“:金主完颜亮即将入侵,应派兵坚守要害,在海道设防,三边不可以没有良将,巡视边防不可以没有大帅。”奏疏呈上,高宗很高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他当面告诉张阐说:“你所言切中时弊,但派人北归,此条已载入和约中,我不忍心改变。”张阐任将作监,又升任宗正少卿。
绍兴三十二年(1162),孝宗即位,张阐暂代工部侍郎兼侍讲的职务,入宫面谢孝宗时说“:许多将领打了败仗却谎称大捷,骗取高官厚禄,从各州招募来的禁军借口长时间的大雨而不断吵闹,以期得到很高的赏赐,对这些人不可以不定其罪。”这些事情一一得到了实施。
金主完颜亮死后,葛王完颜褒再次前来求和,朝廷商议再次派遣使者的问题。张阐说“:应该对派遣使者的使命严加约束,纠正过去宋金两国的君臣之礼,假若他们不同意,两国之间就会爆发战争。如果这样,我们中原大国的雄威就可以重新树立起来。”孝宗说“:大宋派遣使者前去报告、问候,已成为过去的历史了,过去签订的条约是万万不能执行的,对此朕的决心已定。”这年冬天,孝宗分发信札给侍从、台谏,请他们具体提出当前的急务,对时事政务献计献策,张阐所陈十事都十分中肯,切中时弊。当时响应孝宗诏令而上奏疏的有几十人,只有张阐和国子司业王十朋指出当前大事,怒斥玩弄权术的奸佞小人,没有任何躲闪回避。第二天,两人被召入内殿与皇上对话,孝宗对他们大加赞赏,并赐给他们美酒和皇帝御书。当时正逢呈进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对大臣封爵赏官的文书,按照惯例工部可以晋升一些官吏,张阐推辞了晋升。有人问他“:你晋升一级官阶,就可以使恩惠延及子孙后代,为什么还要推辞呢?”张阐笑着回答“:这种例行的封官进赏文书并不说明我的功绩,我怎么能为了子孙后代而无功受禄,无功领赏呢?”
隆兴元年(1163),张阐正式拜为工部侍郎。张阐上奏疏说“:去年冬天我就要求派兵守卫两淮地区,陛下说春天开始派兵前往,到夏秋季应结束此事,今天应该是时候了。”孝宗说“:江淮地区的防卫我全部交付张浚,我将张浚作为朝廷的钢铁长城。”正值督府请求接受萧琦投降,孝宗下诏询问张阐,张阐请求接受萧琦投降。很快又有探报南宋军队收复灵璧县,张阐考虑到大将李显忠、邵宏渊孤军深入,没有后援,奏请增加兵力紧随李显忠部之后。不久南宋军队果然失利,大家的议论都将责任归罪于将士作战不力。张阐说“:陛下派主力军队出去接受萧琦投降致使后无援军是主要原因。其他将领违抗节度使的命令而且后面没有增援部队,导致了战斗失败,应该纠正以前的过失,怎么能够就此打击军队的士气。”孝宗赞同张阐的意见,又拿出很多禁卫军使用的武器交给前线诸军,亲下手书犒赏慰劳张浚,前线抗金将士的士气再次高涨。
当时朝廷多次更换台谏,张阐对此事多次评论,请求大量增加谏员的数量。孝宗说“:台谏只是名声好听而已,就如某人只想得到正直的名声后离去。”张阐说“:唐德宗就曾怀疑姜公辅仅仅是为了卖弄自己正直无私,陆贽言词恳切地劝说了唐德宗,希望陛下一定要以此为鉴。”孝宗深以为是,再三嘉奖他。
金人前来求和,孝宗与张阐谈论这件事,张阐说:“金人想要求和,他们是怕我们吗?还是尊重我们?完全是为了欺骗我们!”着力陈述了议和的六种危害,希望孝宗不要答应。宋孝宗说“:我的意见也是如此,暂且随机应变,随便应付一下金人吧。”宋孝宗又记起了“卖直”一语,说:“胡铨也谈到过这个问题。我并非拒绝听从不同意见,而是为了辨别各种意见的正误。”张阐说“:陛下的胸怀应像天一样广阔,怎么会与臣下一争高低。”孝宗说:“爱卿所言很有道理。”不久,张阐又升任工部尚书兼侍读。
金国副元帅纥石烈志宁写信到南宋表示愿与南宋友好相处,所要求的三件事,其中国书、岁币二件已议定,只有割让唐、邓、海、泗四州土地一事仍未解决,朝廷准备派遣王之望、龙大渊作为使者前往商议,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张阐指出“:南宋不割让四州才能与金人议和,应先讨论决定后再派遣使者,现在金人是客人,我们为主人,我们以仁义道德统治天下,金人以严刑酷法虐待我们的百姓,据观察金王朝国势已一天一天衰落,我们为什么要首先向他们示弱。”朝野上下一致认为张阐所言很有道理。
孝宗根据真宗时的事例命令经筵官二人轮流留宿学士院,作为处理政务的参谋顾问,张阐入宫议政的次数更多。张阐多次以疾病缠身为由要求辞官回乡,孝宗不舍得让他离开。隆兴二年(1164),张阐要求回乡的请求更加坚决,皇上于是让他任显谟阁直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张阐再次向孝宗请求辞官,孝宗问他有什么话说,张阐说:“与金人议和则忘记了祖宗几代对金的仇恨,割让四州土地则失去了中原人民的爱国之心,遣回归顺之人则伤害了忠义之士的一腔正气。我希望陛下不要忘了老臣过去所说的话。”张阐在评论时事时尤为中肯,孝宗对他也愈加依恋。孝宗告诉张阐,秋季天气凉爽后将再次召他入京为官,并赐给他金犀带,特别允许他佩带有鱼标志的饰物。张阐回家几个月后逝世,终年七十四岁。宋孝宗特别赠与他端明殿学士称号。
朱熹曾经说过“:秦桧利用金人威胁挟制南宋君主,竭力主张向金求和,朝野上下议论纷纷、愤愤不平。秦桧既然已经摧毁了忠臣义士的豪情壮志,从而使得士大夫们苟且偷安已成为习惯。到癸未和议(1163年,隆兴和议),敢于挺身而出指责秦桧卖国行径的人更是越来越少。朝中议论间或有各种建议、汇报,大都是指出某事是否有利或有害,而谈到南宋与金人有世代深仇大恨不能议和的,只有左史胡铨、尚书张阐了。”张阐有一子,名叔椿。

张阐传相关文章

  • 功心卷七》原文翻译 - - 《权谋残卷》原文 - - 城可摧而心不可折,帅可取而志不可夺。所难者惟在一心。攻其心,折其志,不战而屈之,谋之上也。攻心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义,服之以威。君子好德,小人好利。辨之羞之,耻之,驱之于德...
  • 第二十六回 歌扊扅百里认妻 获陈宝穆公证梦》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上卷 - - 话说秦穆公深知百里奚之才,欲爵为上卿,百里奚辞曰:“臣之才,不如臣友蹇叔十倍,君欲治国家,请任蹇叔而臣佐之。”穆公曰:“子之才,寡人见之真矣,未闻蹇叔之贤也。&rdqu...
  • 周公遗训》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微子 - -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敌,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我们再强调要连起来看,就看出了《论语》的道理,指导我们的方针。上面讲了当时文化集中地的鲁国,到...
  • 宗经》原文翻译 - - 《文心雕龙》上部 - - 三极彝训,其书曰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故象天地,效鬼神,参物序,制人纪,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皇世《三坟》,帝代《五典》,重以《八索》,申以《九丘》。岁历绵...
  • 尽心章句上·第十二节》原文翻译 - - 《孟子》尽心章句 - - 孟子曰:“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
  •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原文翻译 - - 《增广贤文》第一卷 - -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解释】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火,即使再好的远亲也不如近邻能够随时帮忙。平...
  • 颜奎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700章 - - 颜奎 醉太平(寿须溪) 茶边水经。琴边鹤经。小窗甲子初睛。报梅花小春。 小冠晋人。小车洛人。醉扶儿子门生。指黄河解清。 清平乐(留静得) 留君少住。且待晴时去。夜深水鹤云间...
  • 徐梦莘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50章 - - 徐梦莘字商老,临江人。幼时聪慧,嗜好经史,下至稗官小说,皆能过目成诵。绍兴二十四年(1154),考中进士,历官为南安军教授。后改知湘阴县。当时,湖南施行括田,号增耕地税,许多县邑奉令照...
  • 贾黯传》原文翻译 - - 《宋史》150章 - - 贾黯字直孺,邓州穰县人。提升为进士第一,开始担任将作监丞、襄州通判。回京后任秘书省著作佐郎、直集贤院,升为左正言、判三司开拆司。   贾黯以他少年时的遭遇,担任谏官,敢...
  • 列传第六十》原文翻译 - - 《北史》100章 - - 高颎 牛弘 李德林 高颎,字昭玄,一名敏,自言勃海蓚人也。其先因官北边,没于辽左。曾祖皓,以太和中自辽东归魏,官至卫尉卿。祖孝安,位兖州刺史。父宾,仕东魏,位谏议大夫。大统六年,避...
  • 杜僧明传》原文翻译 - - 《陈书》50章 - - 杜僧明字弘照,广陵临泽人。身体矮小,可胆气过人,果敢有力,爱好骑马射箭。梁大同年间,卢安兴为广州南江 督护,杜僧明与哥哥杜天合以及周文育都被卢安兴劝导,请他们一同前往,接连征讨...
  • 废帝本纪》原文翻译 - - 《陈书》50章 - - 废帝名伯宗,字奉业,乳名药王,是世祖的嫡长子。梁承圣三年(554)五月初五生。永定二年(558)二月初五,拜为临川王嗣子。三年世祖即位,八月二十六日,立为皇太子。自从梁室遭遇多灾多难...
  • 薛渊传》原文翻译 - - 《南齐书》50章 - -   薛渊,河东汾陰人。宋朝徐州刺史薛安都的侄子。原名薛道渊,为避太祖(萧道成)偏讳改成薛渊。当年薛安都献彭城投降北虏,亲族人等都去了北土。太祖镇守淮陰时,薛渊逃来南方,主动...
  • 吕相绝秦(成公十三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有关说客的是与非 【原文】 夏四月戊午,晋侯使吕相绝秦(1),曰: “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2),申之以盟誓(3),重之以 昏姻(4)。天祸晋国⑤,文公如,惠公如秦。无...
  • 周朗传》原文翻译 - - 《宋书》100章 - - 周朗字义利,汝南安成人 。祖父周文,官至黄门侍郎。父亲周淳。宋国建立后做了大官,曾任侍中兼太常,他的哥哥周峤,娶高祖武帝第四个女儿宣城公主。周峤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建平王刘...
  • 贯休诗词大全》原文翻译 - - 《全唐诗》900章 - - 全唐诗卷八百三十 卷830_1 《闻征四处士》贯休 一诏群公起,移山四海闻。 因知丈夫事,须佐圣明君。 白酒全倾瓮,蒲轮半载云。 从兹居谏署,笔砚几人焚。 卷830_2 《送友人下第游边...
  • 顾非熊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600章 - - 卷五百零九 卷509_1 《秋日陕州道中作》顾非熊 孤客秋风里,驱车入陕西。 关河午时路,村落一声鸡。 树势标秦远,天形到岳低。 谁知我名姓,来往自栖栖。 卷509_2 《经杭州》顾非熊...
  • 卢同的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400章 - - 卷三百八十八 卷388_1 《龟铭》卢同 龟,汝灵于人,不灵于身,致网于津。 吾灵于身, 不灵于人,致走于尘。 龟,吾与汝邻。 卷388_2 《梳铭》卢同 有发兮朝朝思理,有身兮胡不如是。 卷38...
  • 韩翃的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300章 - - 全唐诗卷二百四十四 卷244_1 《赠别韦兵曹归池州》韩翃 南陵八月天,暮色远峰前。 楚竹青阳路,吴江赤马船。 籝金诸客贵,佩玉主人贤。 终日应相逐,归期定几年。 卷244_2 《寄武陵...
  • 淡菜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介部 - - 淡菜 释名 壳菜、海、车海夫人。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腹内冷痛、结块、崩中带下,壮阳,止痢,消宿食,治瘿气。 田螺 释名 气味 肉:甘、大寒、无毒。 壳:甘、平、无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