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全唐诗 > 600章 > 朱庆余的诗

全唐诗

《全唐诗》600章朱庆余的诗

《全唐诗》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汪士鋐、汪绎、俞梅、徐树本、车鼎晋、潘从律、查嗣瑮10人奉敕编校,“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共计900卷,目录12卷。 曹寅奉旨刊刻《全唐诗》,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始编,次年十月,全书即编成奏上。全书架构在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和清代季振宜《唐诗》的基础上,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拾遗补缺,巨细靡遗。全书以〈帝王〉、〈后妃〉作品列首,〈乐章〉、〈乐府〉次之,又以年代为限﹐列出唐代诗人,附以作者小传。

《全唐诗》章节目录: 《100章》 《200章》 《300章》 《400章》 《500章》 《600章》 《700章》 《800章》 《900章

朱庆余的诗

书籍:全唐诗章节:600章更新时间:2017-02-28
全唐诗卷五百一十五
卷515_1《省试晦日与同志昆明池泛舟》朱庆余
故人同泛处,远色望中明。静见沙痕露,微思月魄生。
周回余雪在,浩渺暮云平。戏鸟随兰棹,空波荡石鲸。
劫灰难问理,岛树偶知名。自省曾追赏,无如此日情。
卷515_2《送崔拾遗赴阙》朱庆余
清貌凌寒玉,朝来拜拾遗。行承天子诏,去感主人知。
剑佩分班日,风霜独立时。名高住不得,非与九霄期。
卷515_3《酬李处士见赠》朱庆余
干上非无援,才多却累身。云霄未得路,江海作闲人。
久别唯谋道,相逢不话贫。行藏一如此,可便老风尘。
卷515_4《送僧游温州》朱庆余
夏满随所适,江湖非系缘。卷经离峤寺,隔苇上秋船。
水落无风夜,猿啼欲雨天。石门期独往,谢守有遗篇。
卷515_5《梦谢亭》朱庆余
梦后何人见,孤亭似旧时。褰开诚得地,冥感竟因诗。
不往过应少,悲来下独迟。顾惭非谢客,灵贶杳难追。
卷515_6《河亭》朱庆余
孤亭临绝岸,猿鸟识幽蹊。花落曾谁到,诗成独未题。
潮痕经雨在,石笋与杉齐。谢守便登陟,秋来屐齿低。
卷515_7《送吴秀才之山西》朱庆余
泽潞西边路,兰桡北去人。出门谁恨别,投分不缘贫。
杯酒从年少,知音在日新。东湖发诗意,夏卉竟如春。
卷515_8《和处州严郎中游南溪》朱庆余
四望非人境,从前洞穴深。潭清蒲远岸,岚积树无阴。
看草初移屐,扪萝忽并簪。世嫌山水僻,谁伴谢公吟。
卷515_9《秋宵宴别卢侍御》朱庆余
风亭弦管绝,玉漏一声新。绿茗香醒酒,寒灯静照人。
清班无意恋,素业本来贫。明发青山道,谁逢去马尘。
卷515_10《酬于欣校书见贻》朱庆余
能□得从军,清嬴□□□。绮罗徒满目,山水不离心。
暂别愁花老,相思倚竹阴。家贫无以养,未可话抽簪。
卷515_11《送石协律归吴兴别业》朱庆余
识来无定居,此去复何如。一与耕者遇,转将朝客疏。
资身唯药草,教子但诗书。曾许黄庭本,斯言岂合虚。
卷515_12《同卢校书游新兴寺》朱庆余
山深云景别,有寺亦堪过。才子将迎远,林僧气性和。
潭清蒲影定,松老鹤声多。岂不思公府,其如野兴何。
卷515_13《送马秀才》朱庆余
清貌不识睡,见来尝苦吟。风尘归省日,江海寄家心。
与鹤期前岛,随僧过远林。相于竟何事,无语与知音。
卷515_14《赠律师院》朱庆余
粉壁通莲径,扁舟到不迷。苇声过枕上,湖色满窗西。
但见修行苦,谁论夏腊低。闲看种来树,已觉与身齐。
卷515_15《送僧往台岳》朱庆余
五城初罢讲,海上忆闲行。触雪麻衣静,登山竹锡轻。
天寒岳寺出,日晚岛泉清。坐与幽期遇,何人识此情。
卷515_16《送惠雅上人西游》朱庆余
五湖僧独往,此去与谁期。兴远常怜鹤,禅余肯废诗。
望云回寺晚,为讲到城迟。还想安居日,应当后夏时。
卷515_17《将之上京留别淮南书记李侍御》朱庆余
半似无名位,门当静处开。人心皆向德,物色不供才。
酒兴春边过,军谋意外来。取名荣相府,却虑诏书催。
卷515_18《送祝秀才归衢州》朱庆余
旧隐縠溪上,忆归年已深。学徒花下别,乡路雪边寻。
骑吏陪春赏,江僧伴晚吟。高科如在意,当自惜光阴。
卷515_19《过孟浩然旧居》朱庆余
命合终山水,才非不称时。冢边空有树,身后独无儿。
散尽诗篇本,长存道德碑。平生谁见重,应只是王维。
卷515_20《送虚上人游天台》朱庆余
青冥通去路,谁见独随缘。此地春前别,何山夜后禅。
石桥隐深树,朱阙见晴天。好是修行处,师当住几年。
卷515_21《孔尚书致仕因而有寄赠》朱庆余
高人心易足,三表乞身闲。与世长疏索,唯僧得往还。
直声留阙下,生事在林间。时复逢清景,乘车看远山。
卷515_22《和处州韦使君新开南溪》朱庆余
地里光图谶,樵人共说深。悠然想高躅,坐使变荒岑。
疏凿因殊旧,亭台亦自今。静容猿暂下,闲与鹤同寻。
转旆驯禽起,褰帷瀑溜侵。石稀潭见底,岚暗树无阴。
跻险难通屐,攀栖称抱琴。云风开物意,潭水识人心。
携榼巡花遍,移舟惜景沉。世嫌山水僻,谁伴谢公吟。
卷515_23《送罗先辈书记归后却还闽中留别》朱庆余
同是越人从小别,忽归乡里见皆惊。湖边访旧知谁在,
幕下留欢但觉荣。望岭又生红槿思,登车岂倦白云程。
况当季父承恩日,廉问南州政已成。
卷515_24《送浙东陆中丞》朱庆余
坐将文教镇藩维,花满东南圣主知。公务肯容私暂入,
丰年长与德相随。无贤不是朱门客,有子皆如玉树枝。
自爱此身居乐土,咏歌林下日忘疲。
卷515_25《送元处士游天台》朱庆余
青冥路口绝人行,独与僧期上赤城。树列烟岚春更好,
溪藏冰雪夜偏明。空山雉雊禾苗短,野馆风来竹气清。
若过石桥看瀑布,不妨高处便题名。
卷515_26《吴兴新堤》朱庆余
春堤一望思无涯,树势还同水势斜。深映菰蒲三十里,
晴分功利几千家。谋成既不劳人力,境远偏宜隔浪花。
若与青山长作固,汀洲肯恨柳丝遮。
卷515_27《酬萧员外见寄》朱庆余
麦风吹雨正徘徊,忽报书从郡阁来。道薄谬应宗伯选,
诗成徒费谢公才。九霄示路空知感,十上惊魂尚未回。
胜寄幸容溪馆宿,龙钟惭见妓筵开。倘期霁后陪新兴,
一滴还须当一杯。
卷515_28《台州郑员外郡斋双鹤》朱庆余
丹顶分明音响别,况闻来处隔云涛。情悬碧落飞何晚,
立近清池意自高。向夜双栖惊玉漏,临轩对舞拂朱袍。
仙郎为尔开笼早,莫虑回翔损羽毛。
卷515_29《送窦秀才》朱庆余
江南才子日纷纷,少有篇章得似君。清话未同山寺宿,
离歌已向客亭闻。梅天马上愁黄鸟,泽国帆前见白云。
通籍名高年又少,回头应笑晚从军。
卷515_30《送邵州林使君》朱庆余
轩车此去也逢时,地近湘南颇入诗。一月计程那是远,
中年出守未为迟。水边花气熏章服,岭上岚光照画旗。
想得化行风土变,州人应为立生祠。
卷515_31《送饶州张使君》朱庆余
白头为郡清秋别,山水南行岂觉赊。楚老只应思入境,
吴儿从此去移家。馆依高岭分樟叶,路出重江见苇花。
务退唯当吟咏苦,留心曾不在生涯。
卷515_32《题开元寺》朱庆余
西入山门十里程,粉墙书字甚分明。萧帝坏陵深虎迹,
广师遗院闭松声。长廊画剥僧形影,石壁尘昏客姓名。
何必更将空色遣,眼前人事是浮生。
卷515_33《与庞复言携酒望洞庭》朱庆余
南湖春色通平远,贪记诗情忘酒杯。帆自巴陵山下过,
雨从神女峡边来。青蒲映水疏还密,白鸟翻空去复回。
尽日与君同看望,了然胜见画屏开。
卷515_34《送浙东周判官》朱庆余
久闻从事沧江外,谁谓无官已白头。来备戎装嘶数骑,
去持丹诏入孤舟。蝉鸣远驿残阳树,鹭起湖田片雨秋。
到日重陪丞相宴,镜湖新月在城楼。
卷515_35《塞下曲》朱庆余
万里去长征,连年惯野营。入群来择马,抛伴去擒生。
箭捻雕翎阔,弓盘鹊角轻。问看行近远,西过受降城。
卷515_36《送僧》朱庆余
客行皆有为,师去是闲游。野望携金策,禅栖寄石楼。
山深松翠冷,潭静菊花秋。几处题青壁,袈裟溅瀑流。
卷515_37《望早日》朱庆余
窗下闻鸡后,苍茫映远林。才分天地色,便禁虎狼心。
是处程涂远,何山洞府深。此时堪伫望,万象豁尘襟。
卷515_38《旅中秋月有怀》朱庆余
久客未还乡,中秋倍可伤。暮天飞旅雁,故国在衡阳。
岛外归云迥,林间坠叶黄。数宵千里梦,时见旧书堂。
卷515_39《十六夜月》朱庆余
昨夜忽已过,冰轮始觉亏。孤光犹不定,浮世更堪疑。
影落澄江海,寒生静路岐。皎然银汉外,长有众星随。
卷515_40《行路难》朱庆余
世事浇浮后,艰难向此生。人心不自足,公道为谁平。
德丧淳风尽,年荒蔓草盈。堪悲山下路,非只客中行。
卷515_41《闲居冬末寄友人》朱庆余
短亭分袂后,倚槛思偏孤。雨雪落残腊,轮蹄在远涂。
人情难故旧,草色易凋枯。共有男儿事,何年入帝都。
卷515_42《望九疑》朱庆余
浮生犹役役,未得便寻真。白日如无路,青山岂有人。
烟收遥岫小,雨过晚川新。倚杖何凝望,中宵梦往频。
卷515_43《赠陈逸人》朱庆余
乐道辞荣禄,安居桂水东。得闲多事外,知足少年中。
药圃无凡草,松庭有素风。朝昏吟步处,琴酒与谁同。
卷515_44《湖中闲夜遣兴》朱庆余
钓艇同琴酒,良宵背水滨。风波不起处,星月尽随身。
浦迥湘烟卷,林香岳气春。谁知此中兴,宁羡五湖人。
卷515_45《题娥皇庙》朱庆余
娥皇挥涕处,东望九疑天。往事难重问,孤峰尚惨然。
夜深寒峒响,秋近碧萝鲜。未省明君意,遗踪万古传。
卷515_46《送友人赴举》朱庆余
世路□□久,嗟君进取身。十年虽苦志,万里托何人。
处困非乖道,求名本为亲。惟应□□意,先与化龙鳞。
卷515_47《中秋月》朱庆余
自古分功定,唯应缺又盈。一宵当皎洁,四海尽澄清。
静觉风微起,寒过雪乍倾。孤高稀此遇,吟赏倍牵情。
卷515_48《宿山居》朱庆余
山店灯前客,酬身未有媒。乡关贫后别,风雨夜深来。
上国求丹桂,衡门长绿苔。堪惊双鬓雪,不待岁寒催。
卷515_49《夏末留别洞庭知己》朱庆余
清秋时节近,分袂独凄然。此地折高柳,何门听暮蝉。
浪摇湖外日,山背楚南天。空感迢迢事,荣归在几年。
卷515_50《过洞庭》朱庆余
帆挂狂风起,茫茫既往时。波涛如未息,舟楫亦堪疑。
旅雁投孤岛,长天下四维。前程有平处,谁敢与心期。
卷515_51《旅中过重阳》朱庆余
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
草际飞云片,天涯落雁行。故山篱畔菊,今日为谁黄。
卷515_52《送人下第归》朱庆余
独立身难达,新春与志违。异乡青草长,故国白头归。
岸阔湖波溢,程遥楚岫微。高秋期再会,此去莫忘机。
卷515_53《叙吟》朱庆余
雅道辛勤久,潜疑鬓雪侵。未能酬片善,难更免孤吟。
有景皆牵思,无愁不到心。遥天一轮月,几夜见西沉。
卷515_54《塞下感怀》朱庆余
塞下闲为客,乡心岂易安。程涂过万里,身事尚孤寒。
竟日风沙急,临秋草木残。何年方致主,时拂剑尘看。
卷515_55《宿江馆》朱庆余
江馆迢遥处,知音信渐赊。夜深乡梦觉,窗下月明斜。
起雁看荒草,惊波尚白沙。那堪动乡思,故国在天涯。
卷515_56《早梅》朱庆余
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
艳寒宜雨露,香冷隔尘埃。堪把依松竹,良涂一处栽。
卷515_57《夏日访贞上人院》朱庆余
炎夏寻灵境,高僧澹荡中。命棋隈绿竹,尽日有清风。
流水离经阁,闲云入梵宫。此时袪万虑,直似出尘笼。
卷515_58《春日旅次》朱庆余
林中莺又啭,为客恨因循。故里遥千里,青春过数春。
弟兄来渐少,岁月去何频。早晚荣归计,中堂会所亲。
卷515_59《赠至寂禅师》朱庆余
处世唯据衲,禅门几岁寒。法空无所染,性悟不多看。
竟日门长掩,相逢草自残。有时寻道侣,飞锡度峰峦。
卷515_60《闲居即事》朱庆余
深嶂多幽景,闲居野兴清。满庭秋雨过,连夜绿苔生。
石面横琴坐,松阴采药行。超然尘事外,不似绊浮名。
卷515_61《废宅花》朱庆余
数树荒庭上,芬芳映绿苔。自缘逢暖发,不是为人开。
色艳莺犹在,香消蝶已回。相从无胜事,谁向此倾杯。
卷515_62《寄友人》朱庆余
当代知音少,相思在此身。一分南北路,长问往来人。
是处应为客,何门许扫尘。凭书正惆怅,蜀魄数声新。
卷515_63《途中感怀》朱庆余
世上名利牵,途中意惨然。到家能几日,为客便经年。
迹似萍随水,情同鹤在田。何当功业遂,归路下遥天。
卷515_64《赠道者》朱庆余
独住神仙境,门当瀑布开。地多临水石,行不惹尘埃。
风起松花散,琴鸣鹤翅回。还归九天上,时有故人来。
卷515_65《长安春日野中》朱庆余
青春思楚地,闲步出秦城。满眼是岐路,何年见弟兄。
烟霞装媚景,霄汉指前程。尽日徘徊处,归鸿过玉京。
卷515_66《长城》朱庆余
秦帝防胡虏,关心倍可嗟。一人如有德,四海尽为家。
往事乾坤在,荒基草木遮。至今徒者骨,犹自哭风沙。
卷515_67《酬李躔侍御》朱庆余
此去非关兴,君行不当游。无因两处马,共饮一溪流。
卷515_68《别李侍御后亭夜坐却寄》朱庆余
已作亭下别,未忘灯下情。吟多欲就枕,更漏转分明。
卷515_69《题钱宇别墅》朱庆余
林居向晚饶清景,惜去非关恋酒杯。石净每因杉露滴,
地幽渐觉水禽来。药蔬秋后供僧尽,竹杖吟中望月回。
红叶闲飘篱落迥,行人远见草堂开。
卷515_70《近试上张籍水部(一作闺意献张水部)》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卷515_71《留别卢玄休归荆门》朱庆余
江边离别心,言罢各沾襟。以我去帆远,知君离恨深。
云开孤鸟出,浪起白鸥沉。更作来年约,阳台许伴寻。
卷515_72《采莲》朱庆余
隔烟花草远蒙蒙,恨个来时路不同。
正是停桡相遇处,鸳鸯飞去急流中。
卷515_73《都门晚望》朱庆余
绿槐花堕御沟边,步出都门雨后天。
日暮野人耕种罢,烽楼原上一条烟。
卷515_74《舜井》朱庆余
碧甃磷磷不记年,青萝锁在小山颠。
向来下视千山水,疑是苍梧万里天。
卷515_75《商州王中丞留吃枳壳》朱庆余
方物就中名最远,只应愈疾味偏佳。
若交尽乞人人与,采尽商山枳壳花。
卷515_76《登玄都阁》朱庆余
野色晴宜上阁看,树阴遥映御沟寒。
豪家旧宅无人住,空见朱门锁牡丹。
卷515_77《赠凤翔柳司录》朱庆余
杏园北寺题名日,数到如今四十年。
点检生涯与官职,一茎野竹在身边。
卷515_78《啄木儿》朱庆余
丁丁向晚急还稀,啄遍庭槐未肯归。
终日与君除蠹害,莫嫌无事不频飞。
卷515_79《榜曲》朱庆余
荷花明灭水烟空,惆怅来时径不同。
欲到前洲堪入处,鸳鸯飞出碧流中。
卷515_80《逢山人》朱庆余
星月相逢现此身,自然无迹又无尘。
秋来若向金天会,便是青莲叶上人。
卷515_81《过耶溪》朱庆余
春溪缭绕出无穷,两岸桃花正好风。
恰是扁舟堪入处,鸳鸯飞起碧流中。
卷515_82《贺张水部员外拜命》朱庆余
省中官最美,无似水曹郎。前代佳名逊,当时重姓张。
白须吟丽句,红叶吐朝阳。徒有归山意,君恩未可忘。
卷515_83《送璧州刘使君》朱庆余
王府登朝后,巴乡典郡新。江分入峡路,山见采鞭人。
旧业孤城梦,生祠几处身。知君素清俭,料得却来贫。
卷515_84《赠江夏卢使君》朱庆余
诗人中最屈,无与使君俦。白发虽求退,明时合见收。
登山犹自健,纵酒可多愁。好是能骑马,相逢见鄂州。
卷515_85《送崔秀才游江陵》朱庆余
樽前荆楚客,云外思萦回。秦野春已尽,商山花正开。
鸥惊帆乍起,虹见雨初来。自有归期在,蝉声处处催。
卷515_86《观涛》朱庆余
木落霜飞天地清,空江百里见潮生。鲜飙出海鱼龙气,
晴雪喷山雷鼓声。云日半阴川渐满,客帆皆过浪难平。
高楼晓望无穷意,丹叶黄花绕郡城。
卷515_87《南湖》朱庆余
湖上微风小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野船着岸入春草,
水鸟带波飞夕阳。芦叶有声疑露雨,浪花无际似潇湘。
飘然蓬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
卷515_88《镜湖西岛言事》朱庆余
慵拙幸便荒僻地,纵闻猿鸟亦何愁。偶因药酒欺梅雨,
却着寒衣过麦秋。岁计有余添橡实,生涯一半在渔舟。
世人若便无知己,应向此溪成白头。
卷515_89《送刘思复南河从军》朱庆余
七千里别宁无恨,且贵从军乐事多。不驻节旄先候发,
偶逢山寺亦难过。蛮人独放畲田火,海兽群游落日波。
远作受恩身不易,莫抛书剑近笙歌。

朱庆余的诗相关文章

  • 学究与狐友》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如是我闻(四) - - 人物异类,狐则在人物之间,幽明异路,狐则在幽明之间。仙妖殊途,狐则在仙妖之间,故谓遇狐为怪可,谓遇狐为常亦可。三代以上无可考,史记陈涉世家,称篝火作狐鸣,曰:大楚兴,陈胜王,必当是已有...
  • 义犬》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九如是我闻(三) - - 王征君载扬言,尝宿友人蔬圃中,闻窗外人语曰:风雪寒甚,可暂避入空屋。又闻一人语曰:后垣半圮,偷儿闯入,将奈何?食人之食,不可不事人之事。意谓僮仆之守夜者。天晓启户,地无人迹,惟二犬偃...
  • 张福代死》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五滦阳消夏录(五) - - 张福,杜林镇人也,以负贩为业,一日与里豪争路,豪挥扑推堕石桥下。时河冰方结,觚棱如锋刃,颅骨破裂,仅奄奄存一息。里胥故皁豪,遽闻于官,官利其财,狱颇急。福阴遣母谓豪曰:君偿我命,与我何...
  • 枯井卫瞽》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 - - 去余家十余里,有瞽者姓卫,戊午除夕,偏诣常呼弹唱家辞岁,各与以食物,自负以归。半途失足,堕枯井中。既在旷野僻径,又家家守岁,路无行人,呼号嗌干,无应者。幸井底气温,又有饼饵可食,渴甚则...
  • 旧玉马》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二滦阳消夏录(二) - - 先叔母高宜人之父,讳荣祉,官山西陵川令。有一旧玉马,质理不甚白洁,而血浸斑斑,斫紫檀为座承之。恒置几上,其前足本为双跪欲起之形,一日左足忽伸出于座外。高公大骇,阁署传视曰:此物程...
  • 左文襄公晚年意气》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上卷 - - 左文襄公自同治甲子与曾文正公绝交以后,彼此不通书问。迨丁卯年文襄以陕甘总督入关剿贼,道出湖北,与威毅伯沉浦宫保相遇,为言所以绝交之故,其过在文正者七八,而自认其二三。文襄常...
  • 蒋太史》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400篇 - - 蒋太史超,记前世为峨嵋僧,数梦至故居庵前潭边濯足。为人笃嗜内典,一意台宗,虽早登禁林,常有出世之想。假归江南,抵秦邮,不欲归。子哭挽之弗听。遂入蜀,居成都金沙寺;久之,又之峨嵋,居伏...
  • 公孙丑章句下·第九节》原文翻译 - - 《孟子》公孙丑章句 - - 燕人畔。王曰:“吾甚惭于孟子。”  陈贾曰:“王无患焉。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智?”王曰:“恶!是何言也?”  曰:“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
  • 冠义》原文翻译 - - 《礼记》后25章 - -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故冠而后服备,服...
  • 莫仑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700章 - - 莫仑 水龙吟 镜寒香歇江城路,今度见春全懒。断云过雨,花前歌扇,梅边酒盏。离思相欺,万丝萦绕,一襟销黯。但年光暗换,人生易感,西归水、南飞雁。 也拟与愁排遣。奈江山、遮拦不断。...
  • 周格非、程邻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300章 - - 周格非 绿头鸭 陇头泉,未到陇下轻分。一声声、凄凉呜咽,岂堪侧耳重闻。细思量、那时携手,画楼高、帘幕黄昏。月不长圆,云多轻散,天应偏妒有情人。自别后、小窗幽院,无处不消魂。罗...
  • 道经·第三十六章》原文翻译 - - 《道德经》道经 - -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志第三上·五行一》原文翻译 - - 《元史》50章 - - 人与天地,参为三极,灾祥之兴,各以类至。天之五运,地之五材,其用不穷,其初一阴阳耳,阴阳一太极耳。而人之生也,全付畀有之,具为五性,著为五事,又著为五德,修之则吉,不修则凶,吉则致福焉,不吉...
  • 杂传第四十一》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100章 - - ○王景崇   王景崇,邢州人也。为人明敏巧辩,善事人。唐明宗镇邢州,以为牙将,其后尝从明宗,隶麾下。明宗即位,拜通事舍人,历引进阁门使,驰诏方镇、监军征伐,必用景崇。后事晋,累拜...
  • 刘白皋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150章 - - 刘白皋,字克明,后晋丞相谯国公刘日句的弟弟。刘白皋小时离开家乡,后唐天..年间,被梁将刘寻阝的军士抓获。谢彦章看见他,就知道他是读书人,以礼节接待他,对刘白皋的同乡人刘去非说:&l...
  • 史圭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150章 - - 史圭,是常山人。他的祖先与王武俊是从塞外入关的,家住石邑。曾祖史曾,历任镇陽牙校。父亲史钧,代理安平、九门县令。史圭爱好学习 ,工于诗词,精于为官之道。唐光化年间,历任阜城、...
  • 儒林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100章 - - 李铉,字宝鼎,渤海南皮人氏。九岁进学,诵读《急就篇》,一个月就通晓了。家境一向贫寒,铉常春夏务农,冬天上学读书。十六岁,随从浮陽人李周仁习 《毛诗》、《尚书》,跟着章武人刘子猛...
  • 张普惠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50章 - - 张普惠,字洪赈,本是常山九门人。他身高八尺,容貌魁伟。父亲张晔,本是齐州中水县的县令,张普惠随父亲到中水县,在齐州接受学业熏陶,他专心研读远古的经典,勤奋不止,等他返回故乡,到程玄...
  • 鲁悉达传》原文翻译 - - 《陈书》50章 - - 鲁悉达字志通,扶风..人。其祖父鲁斐,为齐通直散骑常侍、安远将军、衡州刺史,爵为陽塘侯。父亲鲁益之,为梁云麾将军,新蔡、义陽二郡太守。 鲁悉达幼以行孝出名,初任梁南平嗣王中...
  • 钓樟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木部 - - 楠 释名 气味 (楠材)辛、微温、无毒。 主治 1、足部水肿。削楠木、桐木煮水泡脚,并饮此水少许。每日如此,直至病愈。 2、心胀腹痛,不得吐泻。取楠木削三、四两,加水三升,煮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