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梅尧臣的诗 > 泊下黄溪·黄溪晚来泊原文及翻译赏析

泊下黄溪·黄溪晚来泊

朝代:宋代诗人:梅尧臣时间:2017-11-06
黄溪晚来泊,得见田家微。
刺艇斜阳下,耕洲载来归。
牛鸣向窂犊,犬喜入人衣。
复有返樵者,檐枯翘雉肥。

诗人梅尧臣资料

泊下黄溪·黄溪晚来泊作者梅尧臣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 查看详情>>

梅尧臣古诗词作品: 《送临江军监军李太博》 《咏怀·自余居田野》 《昆阳城·试看昆阳下》 《送邓生·哀哀彼邓子》 《答中道小疾见寄》 《十三日雪後晚过天汉桥堤上行》 《水荭·灼约有芳艳》 《自感·我不嫌髭白》 《韩子华约游园上马后雨作遂归》 《送阆州驻泊荆供奉

泊下黄溪·黄溪晚来泊原文及翻译赏析

泊下黄溪·黄溪晚来泊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岁暮和子瞻与子由侍立迩英次韵绝句简曹峨嵋编修》 - - 陈廷敬 - - 东坡居士香山老,出处差同晚节心。不信千秋身寂寞,名根终比道根深。
  • 古诗《和张太一秋兴》 - - 揭傒斯 - - 蓬莱宫阙赤回阑,龙虎神君禹步宽。朝咽日华当食谷,夜迎天仗识鸣銮。露飞仙掌金茎冻,月满玄都玉佩寒。遥想西斋清似水,吟诗听到漏声残。
  • 古诗《春帖子词·皇后閤》 - - 欧阳修 - - 初欣綵胜迎春早,已觉鸡人报漏迟。风色结寒犹料峭,天光煦物已融怡。
  • 古诗《同友人过华藏庵》 - - 高恒懋 - - 长夏萧疏倦倚楼,相将兰若慰沈浮。午钟敲醒十年梦,溪水流残半世愁。塔影斜侵竹院冷,茶烟不断白云流。徘徊竟日风尘外,话到无生意未休。
  • 古诗《日本杂事诗·金菊花浓罽幕张》 - - 黄遵宪 - - 金菊花浓罽幕张,鸡冠剑佩立成行。司书载笔司勋赏,拜手重光旭日章。
  • 古诗《菩萨蛮·别恨》 - - 姚宽 - - 梦中不记江南路。玉钗翠鬓惊春去。午醉晚来醒。暝烟花上轻。红绡空浥泪。锦字凭谁寄。衫薄暖香销。相思云水遥。
  • 古诗《沧州五龙池·帝遣神鳞变化雄》 - - 陶安 - - 帝遣神鳞变化雄,圆湫澄碧隐幽宫。天浮片影星芒动,地涌灵源海脉通。五色蜿蜒遗旧迹,一方润泽溥玄功。我来亦待风雷信,烧尾桃花暖浪中。
  • 古诗《同区季誉林阳仲过陈宪副东皋别业留题得十四韵》 - - 李之世 - - 绿水开名墅,青郊带院门。林幽山籁寂,沙暖谷禽喧。野渡潮通舸,芳蹊竹荫垣。荆扉临水次,瓜地接平原。旭日衔窗过,飞霞挟栋鶱。卧槎疑跨涧,纤卉杂编籓。霁色来山翠,滩声涨水浑。池方偏贮月,阁短欲延暄。灌木危栖鹳,垂藤袅挂猿。溪諠来水市,夜火望渔村。汎月移鸥楫,行春驾犊辕。词人频问...
  • 古诗《倒押骏孙寄·花鸟春愁异去年》 - - 彭孙贻 - - 花鸟春愁异去年,璅窗望断玉婵娟。君家闺阁犹年少,浪向人间问可怜。
  • 古诗《雨中长乐水馆送赵十五滂不及》 - - 李商隐 - - 碧云东去雨云西,苑路高高驿路低。秋水绿芜终尽分,夫君太骋锦障泥。
  • 古诗《夜泊黄河口·永夜河声壮》 - - 陈黄中 - - 永夜河声壮,扁舟客思孤。山川雄两戒,漕粟拥千舻。明月中流涌,归鸿隔岸呼。一生江海意,对此独踟蹰。
  • 古诗《潇湘神·同前》 - - 卢青山 - - 初见时,初见时,见君初未料相思。识得相思时应晚,欲逐相思悔已迟。
  • 古诗《三月十八日·东巡逢圣节》 - - 张英 - - 东巡逢圣节,虎拜忆旌门。得与呼嵩日,真成扈跸恩。歌风欢故老,讲武詟诸藩。流滞周南客,长吟柳外村。
  • 古诗《题钱舜举画牡丹次阮亭祭酒韵》 - - 宋荦 - - 一笑嫣然大小姑,魏姚姿态未应殊。春风吹起西京恨,头白溪翁写旧株。
  • 古诗《寄郑谷·五百首新诗》 - - 王贞白 - - 五百首新诗,缄封寄去时。秪凭夫子鉴,不要俗人知。火鼠重收布,冰蚕乍吐丝。直须天上手,裁作领巾披。
  • 古诗《高邮湖即事·白马湖边白浪生》 - - 张元凯 - - 白马湖边白浪生,吴侬船在浪中行。已知到处风波急,何事栖栖问水程。
  • 古诗《如梦令·病起》 - - 钟蕴 - - 抱病恹恹懒锈。怯怯腰肢如柳。睡起捲珠帘,恰恰莺啼时候。声逗。声逗。唤得深闺人瘦。
  • 古诗《蝶恋花·试向楼头遥一睇》 - - 陈训正 - - 试向楼头遥一睇。月转天空,似露微微意。木落秋高风未已。一声雁唳人千里。还忆年时春乍起。佳约从头,数到秋声尾。今日寻君霜叶底。泼天虫语凉如水。
  • 古诗《潘好礼·废王立武覆车同》 - - 徐钧 - - 废王立武覆车同,抗疏精忠幸见从。若使荒淫终复谏,玄宗又是一高宗。
  • 古诗《和玉汝赠收上人》 - - 韩维 - - 道得都来是八成,圣无功用已非灵。 凭君谛视丹霞路,依旧云山点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