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施闰章的诗 > 次闺秀黄皆令扇头韵原文及翻译赏析

次闺秀黄皆令扇头韵

朝代:清代诗人:施闰章时间:2023-04-08
闻尔佳名已十春,流连端不负良辰。
安贫出汲亲提瓮,渐老工诗惯斲轮。
远水晚霞频极目,高楼明月独伤神。
携来满握皆珠玉,笑我犹多折角巾。

诗人施闰章资料

次闺秀黄皆令扇头韵作者施闰章

施闰章(1619-1683),清初著名诗人。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媲萝居士、蠖斋,晚号矩斋,后人也称施侍读,另有称施佛子。江南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顺治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十八年举博学鸿儒,授侍讲,预修..... 查看详情>>

施闰章古诗词作品: 《九华山·山到东岩好》 《漫兴绝句·舟人谁辨皖公山》 《官庭草·江声到枕客心违》 《寄哭吴自明·诗篇海岱记相于》 《禾中李山颜将南还有作》 《湘中怀舍弟闰严》 《金明寺放生池》 《修复依仁斋纪事》 《为蔡大美悼令子须才》 《东郡道中·马蹴黄尘起

次闺秀黄皆令扇头韵原文及翻译赏析

次闺秀黄皆令扇头韵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翠云岩·真云作雨堕滂沱》 - - 弘历 - - 真云作雨堕滂沱,雨后岩云幻翠罗。乃识真为幻之主,舍真求幻是为讹。
  • 古诗《单隐君行可招集来凤亭》 - - 黄梦说 - - 名园非独乐,招我酌山泉。孤凤翔丹阁,群貂集绮筵。花阴移席上,草色遍阶前。兴洽林塘晚,山城生紫烟。
  • 古诗《秋日谒延平郡王祠》 - - 何如谨 - - 投戈旧部久寒盟,痛哭神州一旦倾。两岛甲兵逾十万,固应雄略胜田横。
  • 古诗《忆曹禹疏·余家渭水南》 - - 杨端本 - - 余家渭水南,君家渭水北。盈盈渭川水,相望两岸侧。君令泰山西,余客泰山东。峨峨泰岱山,巉岩横其中。昔望渭水波,今望泰山巅。夜夜海边月,朝朝山外烟。
  • 古诗《送向太守中美之廉》 - - 范嵩 - - 黄甲声华旧,铜符宠渥新。清风随去节,甘雨浥轻尘。夜火州边驿,莺花白下春。一尊须判醉,明日异乡人。
  • 古诗《苔·地老天荒处》 - - 曹秉哲 - - 地老天荒处,无人有绿苔。空山閟秋色,大造出闲材。罽细雨丝织,衣轻风剪裁。可怜花落尽,幽径为谁开。
  • 古诗《星岩杂咏·玉虚灵境瞰青霄》 - - 李贞 - - 玉虚灵境瞰青霄,石室云林锁泬寥。百尺丹崖呵鬼斧,一泓岚影濯星杓。蛟龙邀雨浮空去,鸾鹤呼云应客招。买得扁舟荷片大,更乘烟水弄逍遥。
  • 古诗《韩山走笔遣怀次退之宿曾江口示侄孙湘韵》 - - 熊盛元 - - 霭霭云一片,飞绕笔架间。胸中气磅礴,石上水潺潺。林狖啼未已,哀音破荒蛮。谁与卜其宅,抗言不复还。
  • 古诗《偈·一二二三子》 - - 慧寂 - - 一二二三子,平目复仰视。两口一无舌,即是吾宗旨。
  • 古诗《忆蔡维中·璧破珠沈剑掩光》 - - 刘绩 - - 璧破珠沈剑掩光,此生无地见中郎。刚留南堰门头月,长为愁人照屋梁。
  • 古诗《仲春御园泛舟即景》 - - 乾隆 - - 嫩芷新花都未发,头鹅回雁已纷来。曰矰曰网全无用,那更高称三面开。
  • 古诗《送黄贞父北上》 - - 吴梦旸 - - 期君向所负,今出果何如。明主争为用,高名善自居。有身须事业,无意即樵渔。朋旧同闻此,长安不寄书。
  • 古诗《过易亭·吾爱杨公子》 - - 毛奇龄 - - 吾爱杨公子,相寻过易亭。盘间菰菜绿,池上柳条青。
  • 古诗《庚午二月初九夜》 - - 郑孝胥 - - 屈指相从岁月长,才如一梦觉旋亡。心头常贮疑随影,遗照时看悟异乡。往事讵忘非往日,馀生未尽祇馀伤。残宵独语先归者,留阅人间更几场。
  • 古诗《石菖蒲·烟雨暝朝昏》 - - 释元肇 - - 烟雨暝朝昏,龙湫雁荡滨。移根来别处,终日伴閒身。劲气冲如发,寒芒凛辟尘。年年看花者,应笑不曾春。
  • 古诗《抵永嘉题谢公岩》 - - 赵抃 - - 岭路与岩坰,池楼古郡城。千年温俗意,四榜谢公名。寄傲留佳句,遗思出至诚。滔滔慎江水,东注等休声。
  • 古诗《七月望后谋刺逆首不中,几罗飞祸,口占纪事》 - - 陈肇兴 - - 贼势延三县,臣心尽一锥。皇天竟大醉,此地复何之。速死祈宗祝,长饥学伯夷。抚躬今不愧,一见幸无亏。
  • 古诗《高山流水·宋徽宗松风琴》 - - 朱祖谋 - - 故宫法曲冷朱弦。倚龙吟风雨潸然。开宴记芳时,南薰韵入流泉。河清慢徵角重翻。宸游处,仙籁层霄遍彻,仗合苍官。和春雷别殿,笃耨御香前。无端。青城几千里,黄鹄谱应指秋寒。零乱杏花词,梦落万水千山。问霓裳几度飘烟。知音少枨触孤臣老泪,怨拨哀弹。恨宫声不返,凄绝陇禽言。 ...
  • 古诗《题夏旼扇·白马津头驿路边》 - - 王安石 - - 白马津头驿路边,阴森乔木带漪涟。夕阳一马匆匆过,梦寐如今十五年。
  • 古诗《跨马过练墟喜晴》 - - 范成大 - - 稻穗初乾怕雨时,晚来蒸暖欲霏微。 西风若肯吹云尽,不惜飘飘侧帽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