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苏轼资料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 查看详情>>
苏轼古诗词作品: 《西新桥·昔桥本千柱》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 《赠孙莘老七绝》 《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 《水调歌头·公旧序云: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公曰:此诗固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诗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檃括使就声律以遗之》 《南歌子·湖景》 《和陶归园田居·坐倚朱藤杖》 《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构一茅堂予以其所处最为深》 《夜饮·短衫压手气横秋》 《读开元天宝遗事》
次韵绝句·微生偶脱风波地原文及翻译赏析
次韵绝句·微生偶脱风波地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到家·犬吠声稍息》 - - 蒋士铨 - - 犬吠声稍息,客至犬复喧。驱犬听客语,拱揖陈寒暄。转畏客久坐,旅况先与言。问对多倦容,此意客颇原。送客见邻叟,约略道田园。洗面复濯足,侍立当庭轩。语杂亲不怪,答我聊更番。 ...
- 古诗《游豫园观小刀会文物陈列馆》 - - 谢觉哉 - - 争说英雄刘丽川,红旗崛起气无前。点春堂里观刀剑,犹有寒光上烛天。
- 古诗《吴六益招饮梅花书屋分韵》 - - 宋琬 - - 自尔匡庐返,文章转益工。乱峰收杖底,瀑布在斋中。画壁游宗炳,清樽对孔融。论文吾不逮,暮齿幸相同。
- 古诗《郴江百咏·雕玉山》 - - 阮阅 - - 培嵝崎岖面碧霄,何曾温润似琼瑶。一堆顽石郴江上,纵有昆刀不可雕。
- 古诗《填榜·青袍鹄立望如何》 - - 钱大昕 - - 青袍鹄立望如何,得意常稀失意多。留取寸心公道在,冬烘头脑任人诃。
- 古诗《牵牛·冉冉朝华密》 - - 薛蕙 - - 冉冉朝华密,翻翻露叶新。乘时方巧笑,移日已含颦。感兴悲微物,伤心泣小臣。浮荣甘夙陨,仍作饭牛人。
- 古诗《回乡感赋寄行素兄》 - - 林英男 - - 与君濡呴晓星阑,神自凄惶鼻自酸。弃养摧花十年事,疏狂世外醉难安。
- 古诗《金菊对芙蓉·潦水澄鲜》 - - 陆求可 - - 潦水澄鲜,暮山紫翠,弋人遥指冥冥。正芦花如雪,秋老边城。举头明灭遥天字,寒江上渔艇堪惊。去年行处,稻粱无恙,休更伤情。中夜肃肃于征。任残荷乱苇,随处居停。向云中顾影,月下遗声。潇湘一到无留意,空两岸水碧沙明。避霜入塞,先花别楚,南北凄清。...
- 古诗《读金刚经呈李公印正》 - - 宋登春 - - 籍草坐环堵,暂诵金仙辞。香云流户牗,蔬水静斋厨。冥心契玄奥,晨暮忘饥劬。有为非妙法,无往即真如。河沙喻天地,缘业开群愚。我本素心人,担囊来海隅。青莲李居士,而有维摩姿。随处给孤园,印正灭狐疑。白首惜归晚,曹溪路匪迷。...
- 古诗《同胡明府登佛塔寺》 - - 屠隆 - - 风急高天迥,孤亭落日閒。松声疑卷壑,云气欲沈山。古佛疏藤合,层城独鹤还。冯兹问寥廓,吾意薄尘寰。
- 古诗《赠居易叔·可是吾家旧阿湛》 - - 佘翔 - - 可是吾家旧阿湛,风流亦自见崎嵚。新诗似锦惊人嫩,浊酒如渑酌客深。花外薰风吹度曲,竹间明月照开襟。年来小阮疏慵甚,徙倚相看爱入林。
- 古诗《熨斗泉·泉如熨斗气温温》 - - 晏璧 - - 泉如熨斗气温温,龙洞分来第一源。欲识坎离交媾意,请参道德五千言。
- 古诗《和史君喜雨·蚕筐无叶不成眠》 - - 周南 - - 蚕筐无叶不成眠,眯眼黄沙障麦天。谁遣炉烟生湿雾,立翻江水沃桑田。雹飞邻壤同时事,春入民襦赖吏贤。欲把丰年占覆斗,寸心应向碧霄悬。
- 古诗《望钟山·陪京雉堞迥苍然》 - - 邵长蘅 - - 陪京雉堞迥苍然,重忆高皇逐鹿年。汗马北腾穿碣石,长虹南倚划吴天。鼎湖龙去离宫锁,复道花繁紫禁偏。怅望寝园今寂寞,牧人秋卧孝陵烟。
- 古诗《残菊·秋来举盏尚能空》 - - 郑孝胥 - - 秋来举盏尚能空,日日东篱绕晚丛。老去诗人似残菊,经霜被酒不成红。
- 古诗《邓慕鲁乞题先人手录五家诗》 - - 赵熙 - - 西南半壁一男儿,险为全川血溅尸。日落大荒无法挽,天浮苦海有乾时。漂摇萍水逢春话,懵懂乾坤望汝支。地下老亲含笑说,太平还读五家诗。
- 古诗《朝中措·华筵饮散撤芳尊》 - - 程垓 - - 华筵饮散撤芳尊。人影乱纷纷。且约玉骢留住,细将团凤平分。一瓯看取,招回酒兴,爽彻诗魂。歌罢清风两腋,归来明月千门。
- 古诗《镊白·止酒愁无那》 - - 杨万里 - - 止酒愁无那,哦诗意已阑。 镊髭非急务,也遣半时闲。
- 古诗《东窗·俗事纷纷意不摅》 - - 陆游 - - 俗事纷纷意不摅,兀如头垢念爬梳。 东窗且复焚香坐,闲看微云自卷舒。
- 古诗《席上作·淡云轻雨拂高唐》 - - 李商隐 - - 淡云轻雨拂高唐,玉殿秋来夜正长。 料得也应怜宋玉,一生惟事楚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