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张镃的诗 > 次韵茂洪觅腊梅·原文及翻译赏析

次韵茂洪觅腊梅·

朝代:宋代诗人:张镃时间:2023-04-05
世路

诗人张镃资料

次韵茂洪觅腊梅作者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人,寓居临安,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 查看详情>>

张镃古诗词作品: 《芦山长老慧举见访约游其临平庵居自号云邱草》 《自咏·事业新来别》 《行次德清·浮图立处觅天低》 《夜述·客去情宜独》 《杂兴·善人所至处》 《夜坐因观杨伯虎和春字韵诗偶成五绝再寄》 《夜兴·老火顿扫迹》 《听莺亭·不向他园去》 《帅属·三年林曲喜谈丛》 《入园闻鹤唳

次韵茂洪觅腊梅·原文及翻译赏析

次韵茂洪觅腊梅·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谢人赠橄榄·此惠感心脾》 - - 刘大观 - - 此惠感心脾,摘来从海涯。夜寒留客坐,香永放杯迟。短簿祠边月,髯苏岭外诗。都因风味好,枨触少年时。
  • 古诗《次韵前出塞·欲拔长鲸牙》 - - 魏源 - - 欲拔长鲸牙,须是摩天手。虎山霍不采,龙渊威蓄久。轩车服四溟,周戎诘九有。安有涉长河,舟败篙楫朽。
  • 古诗《还家清夏即事》 - - 杨圻 - - 草堂清夏美,花竹夕纷纭。月下闻疏雨,江心生片云。
  • 古诗《赠庸庵·爱客赀常尽》 - - 申涵光 - - 爱客赀常尽,浮家僦草亭。茶香兼茉莉,酒白汎云苓。方术閒多悟,人情薄懒听。因君兄弟好,里俗化原鸰。
  • 古诗《和王定国·离歌添唧唧》 - - 苏轼 - - 离歌添唧唧,古曲拟行行。不作相随燕,空吟久住莺。瞢腾君上马,寂寞我回城。明日东门外,空舟独自横。
  • 古诗《赋得鸿渐于陆》 - - 乾隆 - - 懿彼三同鸟,玩兹上九辞。陵终莫之胜,羽可用为仪。胎产则诚幻,天冲或有时。去容郭瑀指,来必季卿随。凫乙任呼耳,毳毛岂恃其。稻梁原得致,矰缴底须施。薄汉雁斯后,载旌骑早知。寄言观国者,尚励贲来思。...
  • 古诗《谢张生见湛卢歌》 - - 朱复之 - - 剑术空疏今罢休,家山何处越中瓯。欲谈往事浑亡是,喜得新诗替莫愁。
  • 古诗《过石坞·主宾无语似相忘》 - - 汪琬 - - 主宾无语似相忘,净扫青苔坐夕阳。乳燕飞飞蛙阁阁,楚萍谢絮满池塘。
  • 古诗《禹穴·青山遥识会稽名》 - - 王渐逵 - - 青山遥识会稽名,应是君王翠辇经。嬴政不知何事者,故驱儿女向沧溟。
  • 古诗《好事近·小砑碧霞笺》 - - 王灼 - - 小砑碧霞笺,不见近来消息。玉骨瘦无一把,又不成空忆。炉熏歇尽烛花残,佳梦了难得。二十五声秋点,最知人端的。
  • 古诗《导游土目山记所观》 - - 胡雪抱 - - 颓冠办作此山僧,导客乘风拂紫藤。水晕洄流澄一线,云根峭壁绘千层。随机变灭多哀悼,人定端详不减增。莫怪杂陈多舍利,玄精宝气郁初蒸。
  • 古诗《暮春静明园杂咏》 - - 乾隆 - - 梯云登峻阁,披树俯青皋。糁径憎繁絮,随波惜败桃。佩文依竹素,得句应松涛。咫尺会心处,然疑濮与濠。
  • 古诗《卢沟经张司空华故宅·几年神剑化为龙》 - - 石宝 - - 几年神剑化为龙,晋武平吴见折冲。名载鼎钟应未灭,路当豺虎竟难容。陆机豪泪风前堕,羊叔轻裘地下逢。千古何人来驻马,碧芜幽恨共蒙茸。
  • 古诗《蝶恋花·啼鸠和仲则》 - - 洪亮吉 - - 草绣平堤花绣树。如此江南,只影堪飞度。毕竟尘情犹未悟。雨晴帘角闻呼侣。倚树鹪鹩争笑汝。三度营巢,依旧无家住。几日酒痕兼墨污。楼头催浣春袍裤。 
  • 古诗《暮春·焚香展卷乐忘机》 - - 费墨娟 - - 焚香展卷乐忘机,披读黄庭懒卷帏。不是荼縻花落砚,依然还未觉春归。
  • 古诗《与无为上人移坐石上重烹白乳泉有述》 - - 李寄 - - 禽鸟欢晴山,寂坐群声閒。多事口陪客,主人真好閒。名泉烹白乳,对酒清心颜。我昨闻此泉,便脱头上冠。一瓶走十里,两肩今尚酸。初尝掩其美,师意殊不然。另烹泉饮我,入口泾渭悬。虚滑舌上过,此独生回涎。酝藉耐咀啜,多饮腹不便。如果得橄榄,李柰何足餐。如酿得醍醐,鲁酒向壁捐。或云此山...
  • 古诗《古意·洞庭九月湖水乾》 - - 王阮 - - 洞庭九月湖水乾,倒影夜瞰星斗攒。水官籋浪蹴寒玉,船过两耳声珊珊。
  • 古诗《梅花·枯梢横出竹疏疏》 - - 方岳 - - 枯梢横出竹疏疏,挟雪吹香梦自孤。 立到夜深难着语,怕渠去说与林通。
  • 古诗《赠宇文贡士》 - - 刘克庄 - - 君家忠节著先朝,庙院如今稍寂寥。 晋代褒勋侯谢澹,唐人诏姓取颜标。 地寒访我门罗爵,天定看君世珥貂。 欲扫空斋同夜话,山荒黄独尚无苗。
  • 古诗《送阿龟归华》 - - 李商隐 - - 草堂归意背烟萝,黄绶垂腰不奈何。 因汝华阳求药物,碧松根下茯苓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