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陈与义的诗 > 道中书事·临老伤行役原文及翻译赏析

道中书事·临老伤行役

朝代:宋代诗人:陈与义时间:2018-02-26
临老伤行役,篮舆岁月奔。
客愁无处避,世事不堪论。
白道含秋色,青山带雨痕。
坏梁斜斗水,乔木密藏村。
易破还家梦,难招去国魂。
一身从白首,随意答乾坤。

诗人陈与义资料

道中书事·临老伤行役作者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 查看详情>>

陈与义古诗词作品: 《火后问舍至城南有感》 《自黄岩县舟行入台州》 《自咏·乡里小儿真可怜》 《宣风楼·楼迥云随画栱飞》 《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 《观雪·无住庵前境界新》 《为陈介然题持约画》 《蒙知府宠示秋日郡圃佳制遂侍杖屦逍遥林水间辄次韵四篇上渎台览》 《过峡图·旌旗翻日淮南道》 《印老索钝庵诗

道中书事·临老伤行役原文及翻译赏析

道中书事·临老伤行役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制府西园小修工毕游后赋呈宫保》 - - 袁枚 - - 不系舟如旧,亭台事恰更。添廊通雨路,分竹散秋声。石罅苍松补,窗虚碧瓦明。公馀射雕处,杨叶与云平。
  • 古诗《题何实小像·金粟前身玉雪姿》 - - 龚鼎孳 - - 金粟前身玉雪姿,谢公风致谪仙诗。休言瓢笠无馀事,多少苍生望活时。
  • 古诗《屯山大八景·桃林别处石争奇》 - - 罗秀惠 - - 桃林别处石争奇,破壁飞泉月半规。百尺峥嵘横断岸,一坳荡漾滚深池。未能濯魄聊清虑,肯降雄心沃浊卮。留待高人来枕漱,不妨掬水且题诗。
  • 古诗《题张直阁亦庵》 - - 释崇岳 - - 曹溪无一滴,谁道庵名亦。问讯老维摩,铁壁复铁壁。
  • 古诗《罗汉寺·苍苍萝薜郁岧峣》 - - 赵弼 - - 苍苍萝薜郁岧峣,古柏斜横碧涧桥。飞锡上人归洞去,满身花雨瑞香飘。
  • 古诗《闻箫·弄玉吹箫玉琯低》 - - 边元鼎 - - 弄玉吹箫玉琯低,秋风散入满天悲。沧波夜涨龙吟细,琪树霜风凤啸迟。汉月有情如静听,萧郎无路不相知。秦楼虚负清宵意,惆怅乘鸾旧有期。
  • 古诗《春日病起·闭户那堪度一春》 - - 李之世 - - 闭户那堪度一春,从教车马竞芳辰。谁能不饮椒花酒,也自萧然一病人。
  • 古诗《过拜将台怀古》 - - 邵陛 - - 千载遗踪表故台,残云缥缈夕阳开。三川佳丽兴王地,百战勋名大将才。此日江山空草木,当年壁垒半蒿莱。登临不尽英雄恨,风急寒沙过雁哀。
  • 古诗《题杂画册叶·习静山中处》 - - 孙承恩 - - 习静山中处,孤吟绝往还。晓烟收尽处,坐见隔江山。
  • 古诗《陪谢紫微晚泛》 - - 宋祁 - - 积雨涨秋濠,轻舟共此邀。菰蒲敛铓锷,莲芡熟櫜韬。岸静鱼跳月,林喧鸟避篙。归时兴不浅,风物正萧骚。
  • 古诗《呈饶座主侍御》 - - 王邦畿 - - 平海迢迢不动澜,梅花开后雁声残。上书夜听金门诏,补衮人传铁面官。待露蕙兰皆有色,经霜松柏不知寒。兴朝疏草青天上,明月盈盈万里看。
  • 古诗《感兴·天弧不解射封狼》 - - 刘基 - - 天弧不解射封狼,战骨纵横满路傍。古戍有狐鸣夜月,高冈无凤集朝阳。雕戈画戟空文物,废井颓垣自雪霜。漫说汉庭思李牧,未闻郎署遣冯唐。
  • 古诗《书宋生步武诗卷后》 - - 李宪噩 - - 细数东斋伴,萧条独此生。眼中无字句,镫下十年情。漠漠空山寂,潇潇夜雨声。吾衰不堪问,珍重异时名。
  • 古诗《春贴子词·夫人阁》 - - 司马光 - - 壁带非烟润,金铺霁景鲜。绣功添采缕,和气入繁弦。
  • 古诗《晓过青草湖村》 - - 林占梅 - - 舆中晓望破萧寥,极目荒塍未插苗。白鸟数行飞习习,青溪一道去迢迢。山含雨意沉岩树,水藉风威撼野桥。待到晴明青可踏,□痕周地作裙腰。
  • 古诗《予以乙卯为重四之集于京师次年置闰适·侍郎沉疾先投芾》 - - 全祖望 - - 侍郎沉疾先投芾,太史龙钟累乞休。料得只轮伤寂寞,共谁展日溯风流。分襟已自如萍梗,积闰何缘又麦秋。我欲从今步长历,几时蓂荚报三周。
  • 古诗《孙观河无隐室乞题诗》 - - 查慎行 - - 丈室初从月地分,木樨开后又逢君。香风自满三千界,鼻孔撩天几个闻。
  • 古诗《雪中六解·沉香火里笙箫合》 - - 姜夔 - - 沉香火里笙箫合,暖玉鞍边雉兔空。辨得煎茶有骄色,先生只合作诗穷。
  • 古诗《陈伯成学士垂访以病中新浴不克见走书二短篇》 - - 强至 - - 病肤新浴觉神还,散发支颐一到间。 岂敢不冠延重客,空将感抱寄惭颜。
  • 古诗《老去吟·行年六十有三岁》 - - 邵雍 - - 行年六十有三岁,二十五年居洛阳。 林静城中得山景,池平坐上见江乡。 赏花长被杯盘苦,爱月屡为风露伤。 看了太平无限好,此身老去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