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诗人 > 王昌龄的诗 > 吊轵道赋附邵平歌原文及翻译赏析

吊轵道赋附邵平歌

朝代:唐代诗人:王昌龄时间:2023-04-08
道不虚行兮,史鳅没位,吾宁范伯之徒欤,感夷齐而多愧。
麟凤远去,龙则死之,河水洋洋兮,先师莫归。
往者不可谏,来者吾谁欺?
始退身以进道,曷飏言而受非,彼萧相国知予乎布衣。

诗人王昌龄资料

吊轵道赋附邵平歌作者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 查看详情>>

王昌龄古诗词作品: 《小敷谷龙潭祠作》 《夏月花萼楼酺宴应制》 《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三首》 《春宫曲·昨夜风开露井桃》 《闺怨·闺中少妇不曾愁》 《宿京江口期刘昚虚不至》 《初日·初日净金闺》 《句·王维诗天子》 《和振上人秋夜怀士会》 《送姚司法归吴

吊轵道赋附邵平歌原文及翻译赏析

吊轵道赋附邵平歌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啼莺序·出家已绝尘世情》 - - 叶宪祖 - - 出家已绝尘世情。喜形影凄清。伴花前一卷残经。夜来独对孤灯。玉壶中清思映彻。火宅里热心灰冷。旦:只怕未必。小旦:枉垂矜。凌霄野鹤。端不羡和鸣。
  • 古诗《天寿·太行东走极巫闾》 - - 屈大均 - - 太行东走极巫闾,形势先皇开武馀。雁塞苍茫开寝殿,龙沙迢递返宫车。犁庭自昔天威大,弃地何因庙略疏。万岁明楼犹镇朔,紫云瞻望泪凝裾。
  • 古诗《梦聚上人·微月吐疏林》 - - 江琦 - - 微月吐疏林,幽怀不能已。忽梦与支公,跏趺竹窗里。坐看白云生,惊风擘帷起。觉来秋夜长,空山落松子。
  • 古诗《闻警·此是红羊换劫年》 - - 郑用锡 - - 此是红羊换劫年,无端杀气动蛮天。何人专阃河山寄,天地斯民水火悬。风鹤一声惊草木,沙虫四野化烽烟。出师太息英雄老,十万貔貅尚裹毡。
  • 古诗《秋千曲·齐云楼外红络索》 - - 杨维桢 - - 齐云楼外红络索,是谁飞下云中仙?刚风吹起望不极,一对金莲倒插天。
  • 古诗《过江妃村·金枣银蚕葬故乡》 - - 郑王臣 - - 金枣银蚕葬故乡,梅花犹绕墓门香。马嵬原上生秋草,红粉成灰剩锦囊。
  • 古诗《句·诸公宜努力》 - - 徐俯 - - 诸公宜努力,荆棘已千村。
  • 古诗《东园夏集·水馆风林夏日宜》 - - 李梦阳 - - 水馆风林夏日宜,野天晴色旷襟期。旧驯麋鹿呦呦切,新集凫鹥泛泛迟。穿径独蜂犹觅蕊,倚墙馀杏漫留枝。蝉鸣鸟乱从渠暮,把酒看云是我时。
  • 古诗《点绛唇·孤山次林君复咏草韵》 - - 徐士俊 - - 绿似裙腰,断桥一带春谁主。残梅馀处。一样愁风雨。踏踏轮蹄。不管年光暮。游人去。野鸥千数。冷落孤山路。
  • 古诗《商山馆·净君扫浮尘》 - - 无名氏 - - 净君扫浮尘,凉友招清风。炎炎火云节,萧然一堂中。谁知鹿冠叟,心地如虚空。虚空亦莫问,睡起照青铜。
  • 古诗《孤山诗·势与群峰绝》 - - 释智圆 - - 势与群峰绝,崔嵬几倦登。波澄涵倒影,云尽露危棱。景象全胜画,林泉半属僧。何人凭郡阁,西望翠层层。
  • 古诗《正月十九日暴热》 - - 吕本中 - - 一夜飞蚊绕鬓鸣,却忘时节是新正。祗应朝暮须风雨,便作疏檐泻竹声。
  • 古诗《作堂六桂之东命之曰桂生取汉人招隐篇桂树丛生之语也诗以记之》 - - 程珌 - - 几年列植擅清芳,今日标题始作堂。远向松冈分老荫,近于菊畹借寒香。地虽未离人间世,心已全然物外乡。最好夜来清绝处,飞霜带月下南塘。
  • 古诗《金陵绝句·襆被争来选佛场》 - - 徐梓 - - 襆被争来选佛场,三条官烛动星芒。此行恐是瓜期始,一度秋风一度忙。
  • 古诗《送宋佥事之官通潞·渔阳松伞宝坻鱼》 - - 朱彝尊 - - 渔阳松伞宝坻鱼,浭酒吴船味不如。更忆昔年移柳在,浓阴输尔昼帘馀。
  • 古诗《登平山堂·断槛攲檐风雨频》 - - 李昭玘 - - 断槛攲檐风雨频,不逢心赏为重新。依稀叠嶂宛如画,憔悴垂杨今复春。一阕高歌长在耳,后来佳客复何人。悠然未尽云烟思,不见扬州十里尘。
  • 古诗《宿安仁县市》 - - 王义山 - - 安仁斗来大,地窄瞰官途。吏散晚卫早,人稀夜市无。山多田占少,涧曲水来迂。犹道茅包锦,县官来索租。
  • 古诗《试杨日新笔次韵答戴帅初》 - - 舒岳祥 - - 闻尔又归青嶂住,四明西畔越东头。 山当篱外偏环屋,水到门前总合流。 得句苦迟难附置,怀人不见更登楼。 扫除儿女相思话,好作阆风十日游。
  • 古诗《袖诗来访·当年飓卷地轮移》 - - 陈著 - - 当年飓卷地轮移,拄杖东还云与飞。 太白岩前绿阴下,相逢无语听催归。
  • 古诗《赠张全义》 - - 杨凝式 - - 洛阳风景实堪哀,昔日曾为瓦子堆。 不是我公重葺理,至今犹是一堆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