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诗人 > 苏曼殊的诗 > 东居杂诗·碧阑干外夜沈沈原文及翻译赏析

东居杂诗·碧阑干外夜沈沈

朝代:现代诗人:苏曼殊时间:2023-04-05
碧阑干外夜沈沈,斜倚云屏烛影深。
看取红酥浑欲滴,凤文双结是同心。

诗人苏曼殊资料

东居杂诗·碧阑干外夜沈沈作者苏曼殊

苏曼殊(1884-1918),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县(今广东省珠海市沥溪村)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 查看详情>>

苏曼殊古诗词作品: 《花朝·江头青放柳千条》 《为玉鸾女弟绘扇》 《东居·胭脂湖畔紫骝骄》 《饮席赠歌者贾翰卿》 《步韵答云上人》 《淀江道中口占》 《吴门·姑苏台畔夕阳斜》 《吴门·月华如水浸瑶阶》 《本事诗·春雨楼头尺八箫》 《春日·好花零落雨绵绵

东居杂诗·碧阑干外夜沈沈原文及翻译赏析

东居杂诗·碧阑干外夜沈沈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升平乐·贴》 - - 陆采 - - 贴:行藏。书生拘检。这偎香倚玉。岂曾经惯小姐你是。奇珍异宝。可深秘翠帏珠幌。旦:若是这等。闷杀人也。贴:端详。孤灯权自伴昏黄。待他那月儿几望。香温玉润。此时消却风魔灾瘴。 ...
  • 古诗《暗窦·天一孕灵根》 - - 弘历 - - 天一孕灵根,是谓孚盈缶。可以验化机,率自无生有。
  • 古诗《漫兴·十载客他乡》 - - 江源 - - 十载客他乡,逢人问草堂。秋风松桂老,春雨秫田荒。稚子慵书计,山妻幂酒浆。浮名更何用,终日簿书忙。
  • 古诗《鹧鸪天·次韵和北记兄》 - - 熊盛元 - - 长愧吟坛说二熊,衰颜忍见小桃红?槐根梦聚纷纭蚁,劫罅云栖缥缈鸿。山万叠,水千重。樽前畅沐快哉风。一从盟缔汾河畔,韵自清醇气自雄。
  • 古诗《郊居答梁颙若陈元孝见访之作》 - - 陈子升 - - 我憩西郊外,入山殊未深。不堪徵赋及,幸有故人寻。金磬答双院,木瓜寒一林。还期同静坐,乘月在长吟。
  • 古诗《雪词·玉戏演齐凡百种》 - - 胡雪抱 - - 玉戏演齐凡百种,花魔糅碎一千尊。何时了尽僧祗劫,无灭无生雪独存。
  • 古诗《自江上入关·尽室寄沧洲》 - - 李频 - - 尽室寄沧洲,孤帆独溯流。天涯心似梦,江上雨兼秋。文字为人弃,田园被债收。此名如不得,何处拟将休。
  • 古诗《李君昆弟访别长芦至淮阴追寄》 - - 王安石 - - 怒水凭风雪垄高,乱流追我祇鱼舠。忽看淮月临寒食,想映江春听伯劳。道义当成麟一角,文章已秃兔千毫。后生可畏吾知子,南北何时见两髦。
  • 古诗《春日·阑干护石泉》 - - 霍与瑕 - - 阑干护石泉,碧藓生纹理。狂飙送晚雷,应有潜蛟起。
  • 古诗《临江仙·失题》 - - 钱孟钿 - - 劝尔回波旨酒,九重春色争开。楼头但赏夜珠来。衙官驱屈宋,不及内家才。玉尺平衡文苑,毫端光散琼瑰。
  • 古诗《宿刘谏议祠有感诸公壁间之作》 - - 谢铎 - - 漏转山城独坐迟,一灯明灭几停吹。斋心俨觉神如对,春梦空怜夜作期。五度客来须笑我,百年人在定应谁。壁间敢恨题名晚,浅薄终惭谏议祠。
  • 古诗《迁居·一住卅七年》 - - 余菊庵 - - 一住卅七年,欲别屡回顾。新居非不佳,邻坊那似故。
  • 古诗《咏史·丙吉》 - - 陈普 - - 污茵驭吏习边方,阿保宫人畏霍光。丞相马前人蹀血,病牛何足累阴阳。
  • 古诗《丁卯首春·几夜猖狂别恨侵》 - - 王彦泓 - - 几夜猖狂别恨侵,踏歌相送最情深。明朝独醉黄茆店,更有何人把烛寻。
  • 古诗《竹枝词·番儿大耳是奇观》 - - 郁永河 - - 番儿大耳是奇观,少小都将两耳钻。截竹塞轮轮渐大,如钱如碗复如盘。
  • 古诗《宫词·春昼阴添一倍长》 - - 周彦质 - - 春昼阴添一倍长,鞦韆娱乐集嫔嫱。綵缯画板高高送,来去随风散异香。
  • 古诗《忆故居·小筑吟楼号古香》 - - 陈肇兴 - - 小筑吟楼号古香,半储书画半巾箱。山横定寨青排闼,树接丰亭绿过墙。几度栖迟同燕雀,一经离乱又豺狼。帑金掠尽门窗圮,惟有青苔对夕阳。
  • 古诗《水调歌头·解嘲》 - - 尤侗 - - 卿自用卿法,吾亦爱吾庐。一生着几两屐安用美哉车。种得东篱五柳,饮得东皋五斗,此外又何须。已梦我为蝶,谁识子非鱼。书咄咄,称好好,解如如。不如说鬼妄言妄听莫辞无。人贵及时行乐,我也逢场作戏,软饱黑甜馀。莫问九州事,且卧一床书。...
  • 古诗《宫词·已过清明侍宴稀》 - - 张公庠 - - 已过清明侍宴稀,绿窗春睡绉罗衣。残红并逐狂风去,只有桐花不解飞。
  • 古诗《郑家口夜泊次俞宜黄韵因怀昔年计偕诸公》 - - 归有光 - - 飞沙竟日少光辉,浪急风高月色微。 为忆含桃催物候,尚淹行李未春归。 吴歌独自弹长铗,楚制堪怜著短衣。 来往常经郑家口,当时同伴共来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