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龚鼎孳的诗 > 冬夜圣秋招同洞门秋岳家弟孝积集汉人寓斋原文及翻译赏析

冬夜圣秋招同洞门秋岳家弟孝积集汉人寓斋

朝代:清代诗人:龚鼎孳时间:2023-04-08
星河愁傍角声低,韦杜花深处士栖。
连骑酒浓乡社外,按鹰霜急帝城西。
五陵身世过裘马,四海昆朋聚鼓鞞。
秉烛莫辞耽胜晚,年年幽梦满前溪。

诗人龚鼎孳资料

冬夜圣秋招同洞门秋岳家弟孝积集汉人寓斋作者龚鼎孳

龚鼎孳,字孝升,因出生时庭院中紫芝正开,故号芝麓,安徽合肥人。明末清初诗人、文学家,与吴伟业、钱谦益并称为江左三大家。龚鼎孳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中进士,官兵科给事中。在明朝任职期间前后弹劾周延儒..... 查看详情>>

龚鼎孳古诗词作品: 《阶六蓼庵招同穆倩及家弟孝积集尔亮草堂》 《雪后圣秋园次同过春帆用明月照积雪五字为韵》 《如梦令·惜春》 《雨后将抵饶江》 《雪后圣秋园次同过春帆用明月照积雪五字为韵》 《重阳招诸子登雨花台晚集小斋限韵》 《春星亭·玉箫高会歇》 《口号赠朱音仙》 《燕邸人日用杜韵怀秋岳》 《送严颢亭都谏假归虎林

冬夜圣秋招同洞门秋岳家弟孝积集汉人寓斋原文及翻译赏析

冬夜圣秋招同洞门秋岳家弟孝积集汉人寓斋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过浔州庄,六参军招饮西山,题翠微阁壁》 - - 刘大观 - - 西山何巍然,高出众峰外。我以萧散身,来与诸公会。策杖造幽回,渐次闻清籁。松色袭人衣,夕阳浮鸟背。微吟众壑响,小立孤云叆。此时此山间,安可无我辈?
  • 古诗《残历·立春经七日》 - - 郑珍 - - 立春经七日,残历剩三行。处处舂声急,家家䬳气香。我贫无治办,节到祇寻常。儿子犹痴相,糊镫饰草堂。
  • 古诗《峡山杂咏十瑶林》 - - 何吾驺 - - 颇笑葛洪时,求为勾漏令。若早见瑶林,应无炼丹井。
  • 古诗《咏泉·喷雪蒸云不尽头》 - - 文洪 - - 喷雪蒸云不尽头,玉龙飞下碧山秋。江湖莫作閒风浪,须向人间旱处流。
  • 古诗《题松月图赠宁都魏山人》 - - 华岩 - - 何来一片月,清光净如水。荡入空翠中,松风吹不起。
  • 古诗《五月一日晚晴閒步》 - - 魏骥 - - 老农歌里雨新晴,曳杖春深款款行。万叠好山随处涌,一川新涨与堤平。青青柳线牵风舞,短短蒲芽贴岸生。二麦如云喜收尽,无人不说比西成。
  • 古诗《送刘使君任江南提学》 - - 毛奇龄 - - 儒臣衔命出文昌,手握灵蛇比夜光。公宴有诗称邺下,高谈名理重丹阳。星连斗野纯钩现,马到阊门疋练长。但使元和能振俗,起衰何止变齐梁。
  • 古诗《贻柳惔诗·尔寔冠群后》 - - 萧衍 - - 尔寔冠群后,惟余实念功。
  • 古诗《次韵李元老柬王令周簿喜雨》 - - 陈棣 - - 山色云容泼墨深,随车甘澍湿衣襟。神龙应祷方施力,虐魃为殃漫有心。洗出筼筜无滞暑,养成䆉稏有馀阴。他年德政君须记,能遣骄阳化作霖。
  • 古诗《十三元·香暗随风度》 - - 释函是 - - 香暗随风度,飙飙不欲存。闻香意何限,花自到黄昏。
  • 古诗《题画·尔雅才疏六月笺》 - - 倪元璐 - - 尔雅才疏六月笺,绿阴长到十分天。情知北户风犹好,意在临流不在眠。
  • 古诗《乡里为雷义陈重语》 - - 无名氏 - - 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
  • 古诗《咏原木·便是成材亦不奇》 - - 陈振家 - - 便是成材亦不奇,未来遭遇只天知!雕成神佛千人拜,移作桩签任打锤。
  • 古诗《寄蒋道士·云鹤飘然去莫亲》 - - 徐贲 - - 云鹤飘然去莫亲,还家犹似异乡贫。已知静乐轩中梦,无复玄都观里春。绿简尽编吟后稿,朱符长佩病馀身。近闻剑迹投岩壑,终作人间避世人。
  • 古诗《点绛唇·好梦偏惊》 - - 俞士彪 - - 好梦偏惊,醒来细细重思想。残灯犹亮。帐子何曾放。别语叮咛,难道都成谎。空惆怅。三更月上。又是邻鸡唱。
  • 古诗《丁未元旦·紫气氤氲接帝阊》 - - 刘绎 - - 紫气氤氲接帝阊,门庭晓色蔼晴光。一冬有雪先为瑞,八表同风已兆祥。薄植未荣春自好,寿花添荫岁应长。茅檐最觉天恩渥,早引韶晖上北堂。
  • 古诗《题余菊庵秋涧鸣泉图》 - - 朱庸斋 - - 无多著墨转新奇,颇与生平性分宜。掬得寒泉浣肝肺,此中容我更题诗。
  • 古诗《菩萨蛮·翠蛾懒画妆痕浅》 - - 周紫芝 - - 翠蛾懒画妆痕浅。香肌得酒花柔软。粉汗湿吴绫。玉钗敲枕稜。鬓丝云卸腻。罗带还重系。含笑出房栊。羞随脸上红。
  • 古诗《寄还程道益道大昆季诗卷》 - - 方回 - - 山水吾州称绝奇,间生杰出当如之。 不行天上五岭路,焉识人间二程诗。 无逸幼槃金华似,才翁子美欧阳知。 怒流汹涌各分派,万折到海夫奚疑。
  • 古诗《嘲鲁连子》 - - 韩愈 - - 鲁连细而黠,有似黄鹞子。田巴兀老苍,怜汝矜爪觜。 开端要惊人,雄跨吾厌矣。高拱禅鸿声,若辍一杯水。 独称唐虞贤,顾未知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