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姚燮的诗 > 都门春感杂诗二十章寓崇文门试邸作原文及翻译赏析

都门春感杂诗二十章寓崇文门试邸作

朝代:清代诗人:姚燮时间:2021-12-20
小构蜗居后院偏,微风窗纸代鸣弦。
如花心借晨杯养,似水衾邀夜烛怜。
敝袖粉痕曾媚蝶,故乡桑节正啼鹃。
穷生未扫尘沙债,辜负香蘼又一年。

诗人姚燮资料

都门春感杂诗二十章寓崇文门试邸作作者姚燮

姚燮,字梅伯,一作某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浙江镇海人。道光十四年(1834)举人。于学无所不窥,上至经史典籍,下至世俗戏曲小说,皆所涉猎。又精绘事,擅画梅。诗与彭兆荪近。编有《蛟川诗系》。..... 查看详情>>

姚燮古诗词作品: 《三绝句·棘心采得一襜果》 《沁园春·唾》 《舟行杂诗·西北帆樯下》 《燕二章·燕飞何仄仄》 《春夜都门怀人诗》 《纪事写怀·行路日益近》 《冬日杂诗十四章》 《南辕杂诗·颓乌下西海》 《阴平题壁有怀郑倬太原二绝句》 《祝英台近·黛香疏

都门春感杂诗二十章寓崇文门试邸作原文及翻译赏析

都门春感杂诗二十章寓崇文门试邸作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蝴蝶花·纷纷凤子闹春工》 - - 彭孙贻 - - 纷纷凤子闹春工,物化惊看托绮丛。舞砌綵衣飞不起,隔纱团扇扑来空。魏收轻薄全输态,庄叟逍遥宛御风。传语游蜂休共逐,偷香人在粉墙东。
  • 古诗《合江亭作·衡州地势曲如弓》 - - 屈大均 - - 衡州地势曲如弓,一道蒸湘射碧空。岳影远随湘水去,人湖分作万芙蓉。
  • 古诗《厅事联·度量不敢窥涯涘》 - - 回澜阁主 - - 度量不敢窥涯涘;富贵于我如浮云。
  • 古诗《送龙门令刘沧》 - - 张乔 - - 去宰龙门县,应思变化年。还将鲁儒政,又与晋人传。峭壁开中古,长河落半天。几乡因劝勉,耕稼满云烟。
  • 古诗《东郊瘦马·此岁无秋》 - - 密璹 - - 此岁无秋
  • 古诗《蝶恋花·答芦隐见和集曹全碑字》 - - 胡汉民 - - 大好家居无与主。桃叶桃根,都在人门户。前岁刘郎归复遇。东山雨后西山雨。为甚年时相尔汝。女要使人,各有安心处。旧事分明元不负。等闲忍读离骚赋。
  • 古诗《劝驾词·薄妆残醉倚郎怀》 - - 王彦泓 - - 薄妆残醉倚郎怀,长看含葩髻上开。堪称色香俱第一,素馨花发等卿来。
  • 古诗《酬滕主簿·帆开得便风》 - - 释居简 - - 帆开得便风,从事果何从。研滑磨穿底,毫铦贾勇锋。三千篇谩与,十四字休封。岁晚论交地,由来淡胜浓。
  • 古诗《客有讥余不出者赋此代答》 - - 卢龙云 - - 一从解缨绂,自觉无烦恼。结交多静者,谈谐半野老。颇识渊明琴,亦爱子云草。开尊乘夕凉,问月展沉抱。管乐非所歆,鱼鸟狎幽讨。吾道本沧洲,投簪未为早。
  • 古诗《望仙·好云消尽鹤空来》 - - 徐积 - - 好云消尽鹤空来,一去麻姑更不回。紫府路从何处去,碧桃花向梦中开。
  • 古诗《一剪梅·和漱玉词同阮亭作》 - - 彭孙遹 - - 万叠青山一抹秋。天半归云,天外归舟。何时玉席手重携,同拂香巾,同上朱楼。南浦寒潮带雨流。只送人行,不管人愁。吴天极目路逶迤,海涌峰头。薛淀湖头。
  • 古诗《金陵杂咏·后村傲兀自奇才》 - - 查慎行 - - 后村傲兀自奇才,觅句曾过此地来。春草不生山路白,树阴浓罩雨花台。
  • 古诗《题海棠鹦鹉图》 - - 周伯琦 - - 阿环睡起雾绡轻,淡抹朱铅衬宿酲。谁遣绿衣来伴语,一春心事在清明。
  • 古诗《浪淘沙·落叶下银床》 - - 樊增祥 - - 落叶下银床。玉露为霜。梦和残月转西廊。记得小屏红烛影,昨夜成双。金鸭懒添香。减尽年光。玉环分付可能忘。无限燕支吹作粉,愁煞韦郎。
  • 古诗《琐窗寒·理学欺人》 - - 张克家 - - 理学欺人,清谈误世,想来悲愤。名高厚利,缥缈一楼嘘蜃。好头颅阿
  • 古诗《月·上弦一月似人生》 - - 林庚白 - - 上弦一月似人生,锐进无休少日情。渐及圆时当壮盛,微留缺处阅亏盈。西倾不管斜阳尽,晚出能为彻晓明。事道非孤谁省识,馀光四海共长庚。
  • 古诗《寄戴石屏·子入天台我入闽》 - - 胡仲弓 - - 子入天台我入闽,归来又见六番春。 雁书乏便通巡道,鹤劲长延望叔伦。 吃药未逢医国手,听琴谁见赏音人。 年业屡作江湖梦,细嚼君诗当问津。
  • 古诗《题万竹山·万竹山中数十家》 - - 薛昂 - - 万竹山中数十家,重重流水绕桑麻。 饱餐鼓腹成何事,桃李春来任自花。
  • 古诗《昼睡·我年垂七十》 - - 陆游 - - 我年垂七十,齿发日变迁。 初无金丹术,何以追飞仙? 惟有一高枕,可以饯余年。 萧萧败榻上,鼻鼾心了然。 静如豹隐雾,湛若珠藏渊。 寄语少年辈,未宜嘲孝先。
  • 古诗《隋柳·炀帝堤边柳》 - - 端淑卿 - - 炀帝堤边柳,凋零几度秋。 蝉声悲故国,莺语怨荒丘。 行殿基何在,空江水自流。 行人休折尽,折尽更生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