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李寿蓉资料
暂无该诗人相关信息。 查看详情>>
李寿蓉古诗词作品: 《汉口长沙郡馆酒厅戏台》 《挽丁懋郇茂才》 《鄂城湖南会馆》 《周夫人·省夫人梅阁名家》 《梁湘帆大令·湘上读书之日》 《冯淑人·中朝首座太夫人》 《恽畹香封翁·香供生佛万家》 《挽汪某联·人如黄菊凋残》 《李夫人·夫君逝矣》 《徐渔城先生·平生以先辈自期》
范太夫人·双桂倚云栽原文及翻译赏析
范太夫人·双桂倚云栽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偕文成湘江游望》 - - 陈述元 - - 冬来春不远,我爱雪莱诗。草长花生际,莺啼燕语时。素心何处有,吾道几人知。且喜湘江上,朝朝伴钓师。
- 古诗《幻·知假疑真真本假》 - - 弘历 - - 知假疑真真本假,谓无却有有还无。吞刀吐火诚奇矣,呼蚁唤蜂傥是乎。谠论曾闻献陈禅,巧思何足羡公输。眩人自诩能愚众,岂识原来被众愚。
- 古诗《纪愁诗·中夜起徬徨》 - - 宋琬 - - 中夜起徬徨,胡为滞此方。泪如浮枕去,梦不信家亡。仰面霜盈屋,开扉月满梁。曾闻飞海水,今日果沧桑。
- 古诗《题金廷标画·山将欲雨水先波》 - - 乾隆 - - 山将欲雨水先波,景可行看事可哦。便是画家工别裁,等閒不较法如何。
- 古诗《湖堤后·一间草屋筕篖扉》 - - 田雯 - - 一间草屋筕篖扉,鸬鹚相狎来依依。移家已上桃花岸,更有鸬鹚无数飞。
- 古诗《二月二十九日作》 - - 吴则礼 - - 屋头澜翻闻布谷,惊怪儿童问饧粥。争向衡门插柳条,要遣老子知炊熟。
- 古诗《故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赠太保杨文襄公一清》 - - 王世贞 - - 杨公少颖脱,所职在文墨。倏然受边寄,颇多殷褚惑。战守境外专,安危幄中画。逆竖擅天权,王公俱辟易。振落股掌间,于中出奇策。黄金若流水,出入恣所适。颇采名流誉,兼收死士力。老惫术亦穷,良为智者惜。...
- 古诗《小秦王·三世蝶》 - - 谷海鹰 - - 彩翼翩翩破茧成,寻芳随处结深盟。情迷岂料黏蛛网,回首蜂须舞落英。
- 古诗《丙戌中秋刘海村席上得鱼字》 - - 朱朴 - - 将军遣使昨致书,拉客玩月枉及余。金闺三彦钟与徐,早来税驾乘篮舆。朱陈二老巾柴车,雪翁石师如满如。王郎气骨真璠玙,吾家阿咸老于渔。同来宾从异襟裾,缁黄素白隘林庐。相逢一笑临前除,以齿列坐青籧篨。情亲道合礼法疏,中有勤敬无虚誉。浮云散尽凉雨馀,皓魄飞上青冥虚。广寒楼阁仙...
- 古诗《孟浩然图·蹇驴却指旧山归》 - - 李俊民 - - 蹇驴却指旧山归,可笑先生五字诗。仕为不求明主弃,此行安得怨王维。
- 古诗《送挽监簿游子正诗》 - - 度正 - - 捐躯陈大义,协力济多艰。贤相寻迁死,明公亦放还。俄闻奸党败,仅见圣恩颁。已矣埋黄壤,伤哉涕泪潸。
- 古诗《九日同赤松上人登黔灵山最高顶》 - - 查慎行 - - 渡泸沟畔辟新阡,瘦棘荒苔半石田。渐有疏烟生郭外,那无一雁到天边。蛮方对景怜佳节,客路登高感去年。落帽台孤风雨暗,短裘长路又三千。
- 古诗《寄王深甫·箕颍多奇士》 - - 刘攽 - - 箕颍多奇士,他年洗耳翁。古人皆直道,吾子嗣高风。解榻迎徐孺,名乡礼郑公。正怜贤太守,心赏与人同。
- 古诗《解蹀躞·迤逦韶华将半》 - - 杨无咎 - - 迤逦韶华将半。桃杏匀于染。又还撩拨春心倍凄黯。准拟□□狂吟,可怜无复当年,酒肠文胆。倦游览。憔悴羞窥鸾鉴。眉端为谁敛。可堪风雨无情暗亭槛。触目千点飞红,问春争得春愁,也随春减。...
- 古诗《珍珠帘·早春寄弟》 - - 查慎行 - - 何心遂作周南客。煞等閒暗把年光抛掷。路已苕苕,况阻湘帆楚驿。笛里梅花飘欲尽,最难禁冷猿湿雪。脉脉。正黄昏愁坐,一番忆别。咫尺家山不隔。喜池塘佳梦,来依今夕。南亩共巾车,向草烟牛迹。到此始知田舍好,悔鞍马江关跋涉。役役。笑逡巡归计,几时才决。 ...
- 古诗《夜泊南浔·春寒漠漠拥重裘》 - - 文征明 - - 春寒漠漠拥重裘,灯火南浔夜泊舟。风势北来疑雨至,波光南望接天流。百年云水原无定,一笑江湖本浪游。赖是故人同旅宿,清樽相对散牢愁。
- 古诗《彰德·楼阁立崔嵬》 - - 李毓昌 - - 楼阁立崔嵬,晴云四面开。路从天上至,人向邺中来。不睹建安笔,难逢河朔杯。徒令千载客,驻马叹雄才。
- 古诗《宁静的夜》 - - 丁泓 - - 喧闹随着最后一片月光落在树林的后面音乐把宁静铺在桔红色的心情上梦枕着旅途的疲惫夜开始宁静滴嗒的雨声敲在故乡的屋檐绕过的湖滨依然散落着相思的迷人思乡的故事永远的那麽流畅象一个神话对孩子的永恒杭城的第一个夜晚我止住了蓄积很久的眼泪...
- 古诗《牡丹酴醾各一首呈周宰》 - - 洪迈 - - 妆淡洗逾靓,肌香薰不成。 皎然月露姿,一笑午景晴。 聊移梦蝶床,相对户不扃。 谁令风雨暴,睡起春纵横。
- 古诗《皇极经世一元吟》 - - 邵雍 - - 天地如盖轸,覆载何高极。 日月如磨蚁,徃来无休息。 上下之岁年,其数难窥测。 且以一元言,其理尚可识。 一十月二万,九千馀六百。 中间三千年,迄今之陈迹。 治乱与废兴,著见于方策。 吾能一贯之,皆如身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