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徐溥的诗 > 奉制文武诗·百年养士蓄兵威原文及翻译赏析

奉制文武诗·百年养士蓄兵威

朝代:明代诗人:徐溥时间:2023-04-06
百年养士蓄兵威,齐向元戎听指挥。
直待边尘清不起,却销金甲卷征衣。

诗人徐溥资料

奉制文武诗·百年养士蓄兵威作者徐溥

生卒:1428-1499。介绍:明宜兴人,字时用,号谦斋。景泰五年进士。授编修。宪宗时,累官为吏部侍郎。孝宗嗣位,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进礼部尚书。弘治五年,为首辅,与刘健、李东阳、谢..... 查看详情>>

徐溥古诗词作品: 《挽同年赵克周乃祖》 《题画赠崔元吉》 《松轩为任廷芝题》 《次同寅刘少师韵》 《僧舍尝茶·缁流不类玉川家》 《琼林醉归图为李大济题》 《送蒋生还宜兴》 《奉制文武诗·断金自古贵同心》 《送孔宗鲁还邓》 《题扇景·一曲沧浪两叶舟

奉制文武诗·百年养士蓄兵威原文及翻译赏析

奉制文武诗·百年养士蓄兵威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天宁寺夜坐·钟鱼前殿始收声》 - - 刘大观 - - 钟鱼前殿始收声,月在空王顶上明。此际豁然心了了,更谁来与说无生。
  • 古诗《答雨臣刘庄见怀》 - - 吴嘉纪 - - 海北刘庄地,荒荒百里云。应无人迹到,只有雁声闻。薄酿斟当夜,新寒远傍君。最宜开雪屋,南望赋离群。
  • 古诗《茌平怀古·张镐》 - - 王士禛 - - 湖海须眉在,宁忘社稷雠。张公琴酒客,能辨杀闾丘。
  • 古诗《寄李伯辉·石楼峰下寄吟身》 - - 乐雷发 - - 石楼峰下寄吟身,静掩桑枢琢楚珍。蘋草青莎招隐士,暮云春树忆诗人。门无车马多嫌僻,家有图书不似贫。拟借大鹏揩老眼,何时尊酒得相亲。
  • 古诗《子念事解后以酒慰劳得二章》 - - 王世贞 - - 与君相见暂开颜,近事惊心梦不閒。俗薄转增贫惫后,数奇偏老是非间。苍蝇到处难为璧,黄雀飞时可论环。尘世偶然那足怪,男儿脚底五名山。
  • 古诗《次韵草堂·月荡秋光滴翠空》 - - 杜范 - - 月荡秋光滴翠空,英英寒色万山同。一年奇事惟今夕,顾我萎然卧病中。
  • 古诗《远眺·仅有虚怀求寡过》 - - 廖慕禹 - - 仅有虚怀求寡过,惯因孺子恋为牛。沧江万里东风劲,愿驾扁舟争上游。
  • 古诗《中秋·露湿空阶翠袖寒》 - - 姚素榆 - - 露湿空阶翠袖寒,醉馀慵倚玉阑干。迟眠为惜清光好,此景人生几度看。
  • 古诗《念奴娇·沪上胜流于八月十二日为龚定盦百年祭瞿禅词来约同作》 - - 詹安泰 - - 浊尘轻坠,便红禅艳说,奇情谁晓。待去罾蛟潭底月,惊听玉龙哀调。愤极能痴,愁深留梦,分付闲花草。消魂一晌,鸳鸯卅六颠倒。多少箫剑平生,狂名辜负,赢得伤秋稿。怕是沧桑残影在,和泪和烟难埽。关塞风高,齐梁劫永,今古成凄照。杯尊遥酹,百年人共悲啸。...
  • 古诗《和孙公索酒·紫貂寒拥鼻》 - - 刘延世 - - 紫貂寒拥鼻,绿蚁细侵唇。莲烛当时事,壶头此日春。
  • 古诗《保定重别陈少参》 - - 屈大均 - - 去尽雁门客,无依馀片云。往时托琼树,鸾鹤共纷纷。幕府虚秋宪,滹沱但夕曛。何当逐旌节,重向朔方军。
  • 古诗《哭梁思伯·风雨偏惊万木摧》 - - 欧大任 - - 风雨偏惊万木摧,河山不尽此人才。罗浮黯黯孤猿哭,沧海萧萧大鸟来。六传封轺频奉使,三朝视草独登台。竹林憔悴交期绝,独听悲泉寄八哀。
  • 古诗《早发峡石驿·西岩马首向层霄》 - - 王孙蔚 - - 西岩马首向层霄,秋树平明烟未消。寂寂空亭人不见,霜吹红叶过山桥。
  • 古诗《行药·行药来溪上》 - - 宋祁 - - 行药来溪上,园秋损物华。漫丛繁野菊,荒蔓系寒瓜。野旷难藏树,山明即变霞。病身慵事事,楼鼓谩催衙。
  • 古诗《上龟山寺·菜花开处认遗基》 - - 潘柽 - - 菜花开处认遗基,荒屋残僧未忍离。寺付丙丁应有数,岸分南北最堪悲。金铃塔上如相语,铁佛风前亦敛眉。野匠不知行客意,竞磨浓墨打顽碑。
  • 古诗《偈颂·拟破一微尘》 - - 释居简 - - 拟破一微尘,分明昧此经。如何破经卷,出此一微尘。
  • 古诗《次韵范氏子园居即事》 - - 苏籀 - - 媚兰多畦畹,党竹论尺寻。倦矣一枝足,卓哉千里心。气含湖海姿,名挂罴虎林。长髯罥世累,秃鬓微霜侵。雕钻久已休,潜伏恨不深。亭丘近来趣,何止如山阴。
  • 古诗《七夕前一日霞芬十五初度诗以祝之》 - - 陈熙治 - - 洗车雨过月轮明,泼眼凉霄似水清。明日双星渡河日,为卿私语祝长生。
  • 古诗《孤山后写望》 - - 林逋 - - 水墨屏风状总非,作诗除是谢玄晖。溪桥袅袅穿黄叶,樵斧丁丁斫翠微。返照未沉僧独在,长烟如淡鸟横飞。南峰有客锄园罢,闲倚篱门忘却归。
  • 古诗《同陈明叔游湖作》 - - 朱南杰 - - 四月湖边冷若秋,先贤堂下系扁舟。 山头积翠来新意,波面飘红忆旧游。 无柰杨花欺倦客,已多荷叶护轻鸥。 堤边谁道春归了,犹有一声黄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