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诗人 > 贯休的诗 > 古塞下曲·虏寇日相持原文及翻译赏析

古塞下曲·虏寇日相持

朝代:唐代诗人:贯休时间:2017-05-26
虏寇日相持,如龙马不肥。突围金甲破,趁贼铁枪飞。
汉月堂堂上,胡云惨惨微。黄河冰已合,犹未送征衣。

诗人贯休资料

古塞下曲·虏寇日相持作者贯休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 查看详情>>

贯休古诗词作品: 《蓟北寒月作》 《观地狱图》 《怀武夷红石子》 《怀匡山山长·见说面前峰》 《读贾区贾岛集》 《寿春节进大蜀皇帝·远人玉帛尽来归》 《秋夜怀嵩少因寄洛中旧知》 《寄怀楚和尚》 《春末寄周琏·暮角含风雨气曛》 《田家作·田家老翁无可作

古塞下曲·虏寇日相持原文及翻译赏析

古塞下曲·虏寇日相持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鹤村又见示和陈伯严诗再次》 - - 郭嵩焘 - - 妙想空濛结蜃楼,吸川为酒海为瓯。君诗笑比功成际,王会须穷天尽头。尽有雄豪排闼入,茫无归宿望门投。岁除不敢清闲过,腊鼓声中击钵讴。
  • 古诗《好事近·梅花》 - - 杨圻 - - 月照水涓涓,枝上几堆残雪。如此溪山来去,无幽人踪迹。清宵愁伴鹤无眠,步尽翠苔湿。又恐那人知道,怨江南江北。
  • 古诗《江阴陆云士明府招饮署斋》 - - 钱澄之 - - 澄江官阁动邀宾,意气惟于风雅亲。名士岂能为俗吏,军城何幸得词人。啸吟侣外逢迎少,案牍堆边著作新。为喜同声忘忌讳,病馀彻夜恐劳神。
  • 古诗《张山人将游五岳过予寓舍为别》 - - 欧大任 - - 张公江海客,亦诵龙虎文。他日相逢处,罗浮鹤是君。
  • 古诗《题铁桥翁黄山画册》 - - 屈大均 - - 风泉九道落龙潭,飞过诸峰泾翠岚。梦里不知真瀑布,只疑疏雨洒松杉。
  • 古诗《别友步原韵·青青水间萍》 - - 陈繗 - - 青青水间萍,绿绿萍间水。萍水两相逢,江湖一团美。自春还自秋,于沼更于沚。到处可滋培,随时任荣萎。忽闻波浪声,便觉金风起。吹动楚天头,荡开越江尾。何期萍水交,判尔参商异。聚散无定期,往来亦常理。矧余有生身,本自无根蒂。生养天地间,遨游山水里。大收满腔春,充塞浩然气。萍水俱浮...
  • 古诗《与三山相士林子和三绝》 - - 王炎 - - 年登八十更何为,手足支离视听衰。自笑已如鸡失旦,不须苦说鹤知时。
  • 古诗《李廷老祠部寄荆柑子》 - - 梅尧臣 - - 踏雪冲风驰小吏,带霜连叶寄黄柑。擗包欲咀牙全动,举盏逢衰酒易酣。书尾自题知远意,笔头亲答厌多谈。故人莫觅新诗卷,都似嵇康七不堪。
  • 古诗《所居即事·牢落东溪满鬓丝》 - - 张祜 - - 牢落东溪满鬓丝,一身扶杖二男随。鸣鸠在处携书卷,科斗生时想墨池。日夕爱琴怜犬子,春风咏雪喜胡儿。我家命驾还千里,别与鲈鱼为后期。
  • 古诗《松湖山庄收穫》 - - 张英 - - 水北山南见一川,家家钱镈在秋前。蚤禾刈罢重耕稼,再熟湖干下噀田。
  • 古诗《曜日颂·见物明明绝见尘》 - - 慧救 - - 见物明明绝见尘,闻声浩浩亦非因。宗师真示无闻见,未晓徒劳见月新。
  • 古诗《送永阳崔明府》 - - 卢纶 - - 鹤唳蒹葭晓,中流见楚城。浪清风乍息,山白月犹明。废路开荒木,归人种古营。悬闻正讹俗,邴曼更知名。
  • 古诗《和次子耜久雨韵》 - - 曹勋 - - 眩瞀知阴久,茶瓯不厌浓。第忧沉稼穑,宁问浸芙蓉。天阔翻盆雨,云昏淡墨峰。长安鼎烹者,列坐正撞钟。
  • 古诗《雪中会孙洙舍人饮王氏西堂戏成三绝》 - - 苏辙 - - 南国高人真巨源,华堂邂逅接清樽。十年一见都如梦,莫怪终宵语笑喧。
  • 古诗《集句联·暗水流花径》 - - 待考 - - 暗水流花径;清风满竹林。
  • 古诗《偶怀·愁绪乱无端》 - - 王慎中 - - 愁绪乱无端,人情急似湍。孤根元有植,枉道亦何难。独酌不成醉,强歌聊自宽。世无知心者,应谓予不谖。
  • 古诗《长相思·花白头。鸟白头》 - - 张克家 - - 花白头。鸟白头。花鸟争妍未是秋。如何看镜羞。今一邱。古一邱。绿鬓苍颜总似沤。到时休便休。
  • 古诗《滩破浣溪沙·野祠》 - - 丁澎 - - 鸳瓦霜凋野蔓疏。澹烟黄叶女郎祠。玉貌花钿秋雨洗,半模糊。古案神灯翻堕鼠,短墙瘿树惯栖乌。客去钟残山月白,一僧孤。
  • 古诗《北行·卸鞍休马倦》 - - 周昂 - - 卸鞍休马倦,解橐罢驼鸣。细雨侵衣急,长郊入卧平。溪喧看水满,山黑厌云生。莫怪龙行数,应知欲洗兵。
  • 古诗《临江仙·误入风尘门户》 - - 戴复古 - - 误入风尘门户,驱来花月楼台。樽前几度得徘徊。可怜容易别,不见牡丹开。 莫恨银瓶酒尽,但将妾泪添杯。江头恰限北风回。再三相祝去,千万寄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