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阮阅的诗 > 寄徐季秉·小窗杯酒恨匆匆原文及翻译赏析

寄徐季秉·小窗杯酒恨匆匆

朝代:宋代诗人:阮阅时间:2023-04-07
小窗杯酒恨匆匆,别后谁来旅梦中。
寒食东风归去后,寻盟须过蒜山东。

诗人阮阅资料

寄徐季秉·小窗杯酒恨匆匆作者阮阅

阮阅,字闳休,自号散翁亦称松菊道人,舒城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北宋末前后在世。宋神宗元丰八年进士,做过钱塘幕官,自户部郎官责知巢县,宋徽宗宣和中任郴州知州。南宋建炎初,以中奉大夫知袁州。致仕后定居宜..... 查看详情>>

阮阅古诗词作品: 《久留冈·颍人间欲问郴人》 《郴江百咏·宣风道上》 《会胜寺·灵寿山前古梵宫》 《郴江百咏·香泉》 《郴江百咏·坦山岩》 《谩成·心若金兰过耳馀》 《撷芳园·万萼千枝二月春》 《宿路口驿·孤猿啼处宿山村》 《宿路口驿·孤猿啼处宿山村》 《洞仙歌·赠宜春官妓赵佛奴

寄徐季秉·小窗杯酒恨匆匆原文及翻译赏析

寄徐季秉·小窗杯酒恨匆匆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敞晴斋·今秋时雨复时晴》 - - 弘历 - - 今秋时雨复时晴,朅至山斋信敞情。万树吟风籁添爽,千峰照日黛含晶。鹤如忽下还飞上,鹿不见形祇听声。小坐促成章便去,那更格调致閒评。
  • 古诗《海棠花·丑上》 - - 邵璨 - - 丑上:风色冷萧萧。穷巷何人到。
  • 古诗《送鲍云从·江路秋声转》 - - 释今无 - - 江路秋声转,云峰雁影斜。分天窥皓月,把袖记年华。蟋蟀啼无已,星霜鬓有加。天涯飘杖笠,为访赤城霞。
  • 古诗《柳沜·千株万株柳》 - - 查慎行 - - 千株万株柳,夹浦浓于黛。忽度一声莺,濛濛烟雨外。
  • 古诗《寄赵青山同舍》 - - 汪元量 - - 六馆风流不可寻,形骸土木泪痕深。有时咄咄空书字,俗子宁知我辈心。
  • 古诗《闺中读书·文采翩翩亦未宜》 - - 何玉瑛 - - 文采翩翩亦未宜,大家遗训恰须知。古来列女非无传,不在多闻在取资。
  • 古诗《挽曾国荃联·绥寇靖边》 - - 胡镇南 - - 绥寇靖边,偕一家昆季,云雷经纶,天为社稷生良弼;沉菑澹患,俾数省黎元,水火衽席,人自舄裳想德音。
  • 古诗《赋得云中辨江树》 - - 陈子升 - - 已极扶桑影,微依委杖林。因波闻脱叶,傥别即伤心。牛马虚秋水,猿猴隔楚吟。安知如荠外,不是八公寻。
  • 古诗《送黄文复归长沙》 - - 许有壬 - - 半生湖海梦依稀,但诵湘南远寄诗。先友凋残公独健,故园荒尽我方归。百年未满常忧畏,千里相逢又别离。他日瓈江松下路,西州难似此沾衣。
  • 古诗《代张兰送太守》 - - 毛滂 - - 电转双旌雨结愁,水流行色过芳洲。剩风残月谁交取,别酒离歌且驻留。千里溪山记诗伯,一年莺燕识遨头。朝天不作含香伴,为想林间春意幽。
  • 古诗《水龙吟·赓韵中秋》 - - 卢炳 - - 晚晴一碧天如水,风约尘埃都扫。素娥睡起,玉轮稳驾,初离海表。碾破秋云,涌成银阙,光欺南斗。想广寒宫里,风流女伴,应都把仙歌奏。夜永风生悄悄。耀冰雪寒侵重峤。今宵休道,从来此夕,阴多晴少。坐久更深,露冷襟袖,不禁清晓。更天风吹下,桂香拂袂,想蟠根老。...
  • 古诗《题画罗汉·宝塔七级》 - - 戴梓 - - 宝塔七级,其小如锥。掌中游戏,如同小儿。显此神通,犯彼清规。耸身入塔,发大光辉。照彻五部,宝网罗之。相索和南,草偃风吹。
  • 古诗《竹枝词·木棉花黄蝴蝶飞》 - - 钱大昕 - - 木棉花黄蝴蝶飞。木棉花白豆叶稀。木棉收尽軖车闹,纺得黄纱制妾衣。
  • 古诗《五松山太白祠堂》 - - 戴炳 - - 舣舟来访宝云寺,快上山头寻五松。捉月仙人呼不醒,一间老屋战西风。
  • 古诗《南京失陷痛作》 - - 张鳦生 - - 龙蟠虎踞徒形胜,老朽宁堪握重兵。才诩败军甘受命,旋传敌骑陷都城。
  • 古诗《寄吴子云·曾是乘轩客》 - - 刘过 - - 曾是乘轩客,飘零老更穷, 棹船秋叶浦,策杖桂枝丛。 往事都如梦,新诗不用工。 草庐消得几,不许卧隆中。
  • 古诗《四韵诗·君臣一德千龄际》 - - 苏颂 - - 君臣一德千龄际,柱石三朝四纪中。 天下重轻常系望,膝前谋议不言功。 位高少有名兼美,体健方知福更隆。 谩道汾阳贵且寿,若论勋考亦惭公。
  • 古诗《江行晚兴·曾听石楼水》 - - 陈与义 - - 曾听石楼水,今过邵州滩。 一笑供舟子,五年经路难。 云间落日淡,山下东风寒。 烟岭丛花照,夕湾群鹭盘。 生身后圣哲,随俗了悲欢。 淹旅非吾病,悠悠良足叹。
  • 古诗《又和黄清表惠早梅》 - - 吴芾 - - 姑射风姿绝点埃,年年长是腊前开。 方疑今岁无消息,多谢君能折取来。
  • 古诗《初十日早立寺门作》 - - 赵蕃 - - 春天阴晴无定姿,阴云未卷晴风吹。 青山表见花颜色,绿竹增添鹭羽仪。 郭外不知谁是主,眼中今日我题诗。 人生何物非邮传,敢谓吾庐不在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