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洪朋的诗 > 绝句·南窗棐几净隐原文及翻译赏析

绝句·南窗棐几净隐

朝代:宋代诗人:洪朋时间:2023-04-07
南窗棐几净隐,北园藤杖閒携。
在野秋风蟋蟀,界天暮雨虹蜺。

诗人洪朋资料

绝句·南窗棐几净隐作者洪朋

洪朋,字龟父,号清非居士,江西南昌人,与兄弟洪刍、洪炎、洪羽四人合称豫章四洪,为江西诗派诗人。黄庭坚之甥,曾向山谷学习诗法,举郡试第一,两举进士不第,终生不仕。黄山谷说:龟父笔力可扛鼎,不无文字垂世,力学..... 查看详情>>

洪朋古诗词作品: 《绝句·窣堵坡临南户》 《独步怀元中·净尽西山日》 《春雨戏赵立之》 《奉陪方从教泛东湖》 《大梵寺前对月》 《挽仁和君胡夫人》 《南渡邹大舟中作》 《燕子虚赠李清墨乞予诗试墨作七言谢之》 《绝句·千里烟波渺渺》 《游太宁院林英预焉

绝句·南窗棐几净隐原文及翻译赏析

绝句·南窗棐几净隐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夏五过访来元成口号》 - - 宋琬 - - 三月湘湖莼菜肥,故人终日扫柴扉。经过直待杨梅熟,应笑并州客未归。
  • 古诗《题乐寿堂·智者乐而仁者寿》 - - 弘历 - - 智者乐而仁者寿,读书人义大都披。循名责实何有我,于宋称高却鄙其。先定后知难易耳,菟裘宁寿遂如之。以云山水真佳趣,黄屋宫中较逊兹。
  • 古诗《白涧行宫即景叠庚寅诗韵》 - - 弘历 - - 两陵东先后瞻西,叩以纪年六十齐。虑恐昨霙乍变冷,幸因连霁却无泥。不惟泽壤麦卜饼,转胜常时谷可犁。路既不遥到犹早,畴咨疆吏庆农题。
  • 古诗《重送陆侍御使日本》 - - 钱起 - - 万里三韩国,行人满目愁。辞天使星远,临水涧霜秋。云佩迎仙岛,虹旌过蜃楼。定知怀魏阙,回首海西头。
  • 古诗《一室·阴阳一室冷兢兢》 - - 喻良能 - - 阴阳一室冷兢兢,燕坐何曾病郁蒸。只拟纶巾持羽扇,未须赤脚踏层冰。满盘碧玉初投箸,一榻清风更曲肱。扫地焚香凉到骨,疏帘何处欲挥蝇。
  • 古诗《悼霍山·老倒霍山无赖吒》 - - 释月涧 - - 老倒霍山无赖吒,妙高峰顶恣抛沙。大开死口凌霄上,又是一番重退牙。
  • 古诗《和君时弟·老马青骢色》 - - 彭汝砺 - - 老马青骢色,扁舟画鹢文。长烟横作带,叠浪似成纹。北岭夜收雨,南冈朝出云。赋诗知有意,畎亩不忘君。
  • 古诗《辋川集·木兰柴》 - - 王维 - - 秋山敛馀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 古诗《秀野·为怜蘅芷满芳洲》 - - 朱熹 - - 为怜蘅芷满芳洲,特地临江赋远游。十亩何妨自春色,万缘从此付东流。静看朝市真儿戏,须信田园是老谋。出处知公有馀裕,未应辛苦谢灵丘。
  • 古诗《忆渝州·暂将巴蜀作长安》 - - 萧劳 - - 暂将巴蜀作长安,回首中原泪屡弹。家国方危烽畔住,江山信美雾中看。书楼一角夜初永,字水双流秋不寒。满眼俱为诗境界,吟成七字总悲酸。
  • 古诗《春暮·闲门镇日可张罗》 - - 沈守正 - - 闲门镇日可张罗,丛桂新条长旧柯。无可柰何春事短,不如归去鸟声多。江城三月犹巢燕,野俗群儿喜斗鹅。洪饮苦吟俱意懒,试茶邮水一朝过。
  • 古诗《付衣堂·大地不解容》 - - 周孚 - - 大地不解容,四众俱欲杀。不辨如是心,定难消此衲。
  • 古诗《赠智伦弟·溪竹拥疏帘》 - - 释遵式 - - 溪竹拥疏帘,溪云冷不厌。千岩唯虎伴,一讲许诗兼。煮茗敲冰柱,看经就雪檐。有时开静户,寒日下峰尖。
  • 古诗《寿苏友橘·人谁安逸浪中鱼》 - - 郑会 - - 人谁安逸浪中鱼,事费经营网上蛛。记得去年生日酒,去年无此白髭须。
  • 古诗《自浈阳至穗城江行有作·江天尽作荔支围》 - - 屈大均 - - 江天尽作荔支围,黑叶千村映翠微。烽火亦教榕树似,珊瑚不道木棉非。门临古渡多渔户,坐倚阴厓有钓矶。西浦邅回难即到,乡心休逐片帆飞。
  • 古诗《自胥江上峡至韶阳作·碧落英州洞》 - - 屈大均 - - 碧落英州洞,茎通直到天。御林南汉在,丹灶羽人传。水滴成钟乳,霞凝作宝莲。玲珑巨灵手,斧凿出天然。
  • 古诗《初二日大雪访杰上人》 - - 韩淲 - - 山中知我老,雪里见僧清。物色添幽意,年华近俗情。树遥风共晚,岸窄水初生。一榻茶烟熟,更闻寒雀声。
  • 古诗《春饮衡甫郡庠即席示杨宾于世丈》 - - 许传霈 - - 每过高斋俨若思,森森八桂错金枝。最难孤子重游地,未隔髫龄趋对时。门外桑田沧海易,室中诗酒故人知。黉宫香火證缘会,僾见忾闻总不离。
  • 古诗《七月二十六夜作》 - - 汪石青 - - 新凉天气早秋时,烟水云山有所思。大陆龙蛇争未已,朝庭鹿马竞相欺。青鸾蓬岛无消息,黄叶柴门怅别离。闲煞薜萝归不得,此时情绪几人知。
  • 古诗《使郑尚书·秉钺岷峨去》 - - 李曾伯 - - 秉钺岷峨去,分弓淮海游。 安危勤阃略,得失假家谋。 不易猗兰操,何伤薏苡羞。 盖棺公论定,知罪付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