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毛奇龄的诗 > 客中至日翻辏杜甫小至诗遣兴原文及翻译赏析

客中至日翻辏杜甫小至诗遣兴

朝代:清代诗人:毛奇龄时间:2021-01-30
至日将添线,中冬且放杯。
山云时覆岸,葭琯又吹灰。
柳弱春相刺,天寒腊欲催。
六阳生意动,不待异乡来。

诗人毛奇龄资料

客中至日翻辏杜甫小至诗遣兴作者毛奇龄

毛奇龄(1623-1716)清初经学家、文学家,与弟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人。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 查看详情>>

毛奇龄古诗词作品: 《踏莎行·宝扇横时,玉堂深处》 《妓坟·葛洪井畔丽人家》 《南柯子·题胡明府小像。》 《饮就亭观愚山集》 《毛甡将行张公子礽祎赠甡踏冰行率笔酬之》 《送赵郎中㩁使扬州》 《南歌子·蜡晕眉间粉》 《霜天晓角·晓起》 《王进士新婚诗》 《投吴寺宿怀吴江徐釚顾有孝

客中至日翻辏杜甫小至诗遣兴原文及翻译赏析

客中至日翻辏杜甫小至诗遣兴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句·随岗百欠一》 - - 王安中 - - 随岗百欠一,陆产万不一。
  • 古诗《重午酒边四句书宜晚》 - - 陈著 - - 七十二岁重午酒,百千万变独閒身。细看榴艾祇自醉,同吊芷兰能几人。
  • 古诗《日本杂事诗·左陈履宪右冠模》 - - 黄遵宪 - - 左陈履宪右冠模,夏屋纷罗万象图。聚族同谋轮扁秘,不过依样画葫芦。
  • 古诗《题龛岩·僧寺》 - - 滕斌 - - 僧开寺接东龛近,人读书和梵语闻。时见楼台烟雾锁,数声钟鼓报朝曛。
  • 古诗《丙申携客自康王观东北行十里观谷帘泉》 - - 魏了翁 - - 笋将轧轧度岩隈,乱涧穿空去复回。方识人间真毁誉,只缘亲到地头来。
  • 古诗《和戴倅韵寄苗侯》 - - 王阮 - - 灵壁归师愤已平,黄河戍役又虚声。人言万事总由命,天设五材难去兵。国有典刑元老在,地无形势大江横。西风若得淮南信,烦致空山慰客情。
  • 古诗《梅村·龙楼赐锦尚鲜妍》 - - 钱谦益 - - 龙楼赐锦尚鲜妍,绣褓新绷绝可怜。玉盎金盆甘露水,浴儿仍用五铢钱。
  • 古诗《细雨·细雨不成寸》 - - 乾隆 - - 细雨不成寸,徂云去弗留。人言将酿泽,我觉祗添愁。十日期应迫,三农望莫酬。无能甘玉食,谅匪为身谋。
  • 古诗《九日·吟怀祇恐负嘉期》 - - 刘应时 - - 吟怀祇恐负嘉期,不惮登高脚力疲。满眼关愁淡秋色,长笺入手粲明玑。兴来不省风吹帽,醉后何愁酒湿衣。欲和蓝田无好语,笑挼黄菊带香归。
  • 古诗《八月十四日携家泛月次韵》 - - 楼钥 - - 九秋风月正分平,盛满金晶分外明。老子此行端不恶,夜深几得圣之清。
  • 古诗《采莲棹歌·低头向水自看妆》 - - 黄之隽 - - 低头向水自看妆,此日荷风罗绮香。荷叶团团茎削削,雨中留得盖鸳鸯。
  • 古诗《秋夕·羁魂虚仗些词招》 - - 陆游 - - 羁魂虚仗些词招,病骨那禁积毁消。乱叶打窗寒有信,昏灯照幔梦无聊。栈边老骥心空在,爨下残桐尾半焦。百感忽生推枕起,碧霄银汉正迢迢。
  • 古诗《和卓廷瑞赠诗之韵四绝》 - - 陈淳 - - 日复陪游泮水湄,发挥史学到渊微。直从天理人心处,剖破存亡治乱机。
  • 古诗《送迁客·倏忽堕鹓行》 - - 虚中 - - 倏忽堕鹓行,天南去路长。片言曾不谄,获罪亦何伤。象恋藏牙浦,人贪卖子乡。此心终合雪,去已莫思量。
  • 古诗《贺新郎·和竹逸江村遇伎之作》 - - 陈维崧 - - 寒食江村约。正水上纷纷士女,采兰调谑。中有一人曾相识,记在那家帘阁。惊会面愁他非确。细取玉容花下认,果天涯断雨翻重握。花欲谢,人犹昨。风前小进休仍却。从古是蛾眉燕颔,此身奚托。我有红绡无穷泪,弹与多情灼灼。悔则悔当初轻诺。十载云英还未嫁,诉伤心拨尽琵琶索。且少驻,对...
  • 古诗《寄李伯华法曹》 - - 郭祥正 - - 同异从来势所分,感君怜我屡过门。西风扫尽林间瘴,更欲相要倒一樽。
  • 古诗《舟行遣兴·拥衲无馀事》 - - 汪藻 - - 拥衲无馀事,时闻起柁声。水烟犹作暝,霜鹊已嬉晴。淼淼人归路,悠悠岁晚情。秖应江海外,随处著馀生。
  • 古诗《喜晴寄张使君》 - - 李昭玘 - - 使君仁术物同情,日望田畴祝颂成。夜滴未休心欲折,朝阳初放眼先明。比年岁熟多中上,此事边防系重轻。食足讼稀真可乐,时倾杯酒话平生。
  • 古诗《海棠·胭脂为脸玉为肌》 - - 朱淑真 - - 胭脂为脸玉为肌,未趁春风二月期。曾比温泉妃子睡,不吟西蜀杜陵诗。桃羞艳冶愁回首,柳妒妖娆只皱眉。燕子欲归寒食近,黄昏庭院雨丝丝。
  • 古诗《因上人访予相山夜闻二子诵书有诗次韵》 - - 王之道 - - 杖锡东来意亦勤,寒岩枯木自相亲。 方惊妙论雨侵坐,忽喜新诗光照人。 物外交游清似水,梦中忧患碎如尘。 儿童正欲承砻错,应觉临文便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