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陆游的诗 > 论邻人·邻曲有米当共舂原文及翻译赏析

论邻人·邻曲有米当共舂

朝代:宋代诗人:陆游时间:2017-09-15
邻曲有米当共舂,何至一旦不相容?
为善何尝分士农,尧民皆当变时雍。

诗人陆游资料

论邻人·邻曲有米当共舂作者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 查看详情>>

陆游古诗词作品: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玉壶亭·玉壶亭上小徘徊》 《立春前七日闻有预作春盘邀客者戏作》 《秋兴·成都城中秋夜长》 《樵夫·酸澀涧边果》 《湖上秋夜》 《神君歌·泰山可为砺》 《思蜀·白帝城边八阵碛》 《夜雨思栝苍游》 《对酒·断简残编不策勋

论邻人·邻曲有米当共舂原文及翻译赏析

论邻人·邻曲有米当共舂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秋怀·昔在辽东时》 - - 刘大观 - - 昔在辽东时,醽醁可十斝。今饮不及半,玉山已颓也。渊明忘忧物,尽日手中把。此物亦欺人,况复其余者。独鸟啼斋树,明月照屋瓦。拟赋止酒篇,止则味弥寡。
  • 古诗《夜行船·画戟门开见队仙》 - - 王伯成 - - 画戟门开见队仙。听龙神细说根元。向人鬼中间。轮回里面。又转生一遍。
  • 古诗《拟古宫词·君王蓦地蹙龙颜》 - - 黄省曾 - - 君王蓦地蹙龙颜,左右仙姝锁翠山。舞罢阿翘河满子,传宣赐与紫金环。
  • 古诗《读刘晓光先生新作夏居即事》 - - 杨民仁 - - 到处飘游到处居,老来始悟实中虚。金门应忆蓬门陋,满月还思缺月初。静坐无庸怀往事,消闲最好读新书。馀年待遂林泉乐,朵朵红云覆我庐。
  • 古诗《野望怀思·微风起微波》 - - 周密 - - 微风起微波,燕燕飞差池。雨馀野色靓,万绿皆纷披。汀洲多芳兰,采采今其时。所思在远道,日暮将谁遗。
  • 古诗《隐静十八松·庐山社友皆逃晋》 - - 杨杰 - - 庐山社友皆逃晋,秦府功臣不仕隋。今日明堂求巨栋,好教天下匠师知。
  • 古诗《江上即事·绿水桥边酒店》 - - 郭武 - - 绿水桥边酒店,白鸥沙上渔家。山前山后春雨,江北江南落花。
  • 古诗《留别诸友·汾水西风生夕波》 - - 薛瑄 - - 汾水西风生夕波,离筵忍听唱骊歌。男儿不洒相思泪,翠袖红裙奈若何。
  • 古诗《金缕曲·冰花》 - - 陆蓉佩 - - 镂就玲珑质。爱亭亭者还不籍,东风吹拂。几夜银塘霜露迸,算是清寒第一。看满地嶙峋瘦骨。休共素娥闲斗影,记前因一片参空色。吹乍散,冷还结。琉璃世界琼瑶积。问浮沤无端幻此,甚时了得。冷淡生涯尘不染,难道坚原如铁。好与共梅魂幽绝。谁唱阳春高格调,助精神雪萼三分白。闲指点,信...
  • 古诗《登仙奕山·畏对青山老一秋》 - - 卢侗 - - 畏对青山老一秋,逢春又向碧岩游。凭空为问蓬莱客,何物能消万古愁。
  • 古诗《挽左宗棠联·生有自来》 - - 张家槐 - - 生有自来,灵秀是衡山湘水所萃;死而后已,勋名在伊尹吕尚之间。
  • 古诗《柬某明府·都门卿相尽弹冠》 - - 解缙 - - 都门卿相尽弹冠,剩有文章送县官。他日轺车采循吏,蒲鞭应尚笑刘宽。
  • 古诗《会稽登种山赋赠同年王宪尹刺史》 - - 顾峵 - - 客心醉眼一时开,面面湖山入座来。屏翰今为刺史宅,战争旧是越王台。云连远水船如叶,烟漫平芜树若苔。可羡仙郎图画里,全家终日在蓬莱。
  • 古诗《正月二十立春观雪次韵向文刚》 - - 王庭圭 - - 雪拥东皇下紫虚,霓旌凤驭肃前驱。天将平地开银阙,人似春冰在玉壶。绿蚁飘香浮翠斝,青丝传菜出行厨。老农惯识丰年兆,正欠渔蓑入画图。
  • 古诗《寄千帆·门外东湖水》 - - 沈祖棻 - - 门外东湖水,秋风起碧波。伤心家似客,附骨病成魔。同室期应远,移居愁更多。幽窗人不寐,漫问夜如何。
  • 古诗《市得笛竹簟因成诗》 - - 黄庶 - - 八尺枯凉簟一筒,小轩拂拭趣谁同。樽前声负千杯月,窗下光赢一枕风。易向曲肱增旧意,诗因仰看有新功。蠹书围绕高眠处,梦与尘埃路不通。
  • 古诗《山中杂言·老作山翁行辈人》 - - 吴锡畴 - - 老作山翁行辈人,素衣曾不化京尘。 只应猿鹤无惊怨,从自龙蛇有屈伸。
  • 古诗《汶上·破梦闻金鼓》 - - 王冕 - - 破梦闻金鼓,关心望玉绳。 只知时候别,不觉夜寒增。 冻雨成飞雪,长河走大陵。 客情无可奈,却借驿楼登。
  • 古诗《过许村·小径无媒生土花》 - - 兰江濋公 - - 小径无媒生土花,一桥一水一人家。 隔篱话道今年好,婆子引孙来看麻。
  • 古诗《闻筝·花月可怜春》 - - 王廷陈 - - 花月可怜春,房栊映玉人。 思繁纤指乱,愁剧翠蛾颦。 授色歌频变,留宾态转新。 曲终仍自叙,家世本西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