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胤禛的诗 > 偶题·秋宵噭噭云间鹤原文及翻译赏析

偶题·秋宵噭噭云间鹤

朝代:清代诗人:胤禛时间:2023-04-06
秋宵噭噭云间鹤,古调泠泠松下琴。
皓月清风为契友,高山流水是知音。

诗人胤禛资料

偶题·秋宵噭噭云间鹤作者胤禛

生卒:1678-1735。介绍:即爱新觉罗·胤禛。清朝皇帝。圣祖第四子。康熙四十八年封雍亲王,六十一年十一月嗣位。次年改元雍正。即位后颁诏训饬各级文武官吏,列举弊端,严令整..... 查看详情>>

胤禛古诗词作品: 《园景·深柳读书堂》 《织图二十祀神》 《初春郊行·土膏开动草芬芳》 《四时咏应制春》 《雪·谁把冰绡细剪裁》 《偶成·斗柄旋东月建寅》 《赐大学士马齐》 《环秀山房对月》 《园景·竹子院》 《舟中纳凉·开遍芙渠水为香

偶题·秋宵噭噭云间鹤原文及翻译赏析

偶题·秋宵噭噭云间鹤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溪榭春晴·小榭临溪清且嘉》 - - 弘历 - - 小榭临溪清且嘉,春烟淡荡隔川斜。远村桃朵初将放,掩映烘成一片霞。
  • 古诗《扑灯蛾·旦》 - - 汤显祖 - - 旦:书生直恁邪。见色心儿那。把他看不上早则吞他不下。也是风流儒雅。没禁持做出些些。也则索轻怜轻骂。说他知咱小胆儿见了士女争夫怕。
  • 古诗《松壑间楼得句》 - - 弘历 - - 壑则为卑楼则高,高卑酌剂俯㟹嶆。却非玩物耳目役,惟是对时情性陶。
  • 古诗《遣兴·柳老渊明宅》 - - 李流谦 - - 柳老渊明宅,蓬深仲蔚居。病身须药石,閒日足图书。世念焚香了,禅心隐几馀。空钩本无意,谁为语游鱼。
  • 古诗《春嬉·十分晴色趁春嬉》 - - 赵汝燧 - - 十分晴色趁春嬉,邻有灰驴惜我骑。舌啭虽然闻翠柳,叶浓却不见黄鹂。小诗题壁同僧和,丫角携琴更鹤随。傍水谁家亭子好,万竿竹影浸琉璃。
  • 古诗《江城子·裙拖碧》 - - 尹鹗 - - 裙拖碧,步飘香,纤腰束素长。鬓云光,拂面珑璁,腻玉碎凝妆。宝柱秦筝弹向晚,弦促雁,更思量。
  • 古诗《次韵巴陵罗簿送行》 - - 王炎 - - 削去浮夸意味真,襟期殊不似今人。庆传于后珠成树,德润其身玉有筠。在昔雁行尝并进,只今鹤发独相亲。仕虽不达俱强健,剥复何须问大钧。
  • 古诗《同年丘检讨予养归里》 - - 毛奇龄 - - 金书百轴裹彤幨,载去犹存修史衔。借问锦堂桦烛里,夜来半臂有谁添。
  • 古诗《春日感怀诗·芒屩沿溪行》 - - 魏裔介 - - 芒屩沿溪行,西至白云院。白云自去来,不见古人面。松阴羽士家,晨爨炊香饭。曲径转幽篁,纶巾杂丹篆。对此默无言,玉液思修鍊。当年长春子,万里走雪山。谆谆不嗜杀,沙漠霁龙颜。乃知古仙术,仍欲济时艰。安得战伐息,苍岫闭松关。...
  • 古诗《鹧鸪天·清明将近春时节》 - - 无名氏 - - 清明将近春时节。
  • 古诗《同林逢吉过小溪寺》 - - 王居安 - - 浓阴阁雨未全收,屈指相将禊事修。不必山阴寻故地,小溪曲水更清幽。
  • 古诗《句·碣石晚风催雁急》 - - 张斛 - - 碣石晚风催雁急,昭祁寒涨与云平。
  • 古诗《雪中夜坐杂咏》 - - 徐瑞 - - 古人骨烂心犹在,欲观古人观其心。我读古书忘寝食,去之千载一如今。
  • 古诗《鹧鸪天·雪樵过访赋此以赠》 - - 熊盛元 - - 羡煞凌波缥缈身,缟衣不惹帝乡尘。苍茫浊世孤芳艳,悱恻新声四座醺。花惝恍,露氤氲。梦窗词笔有传人。鸿踪偶驻滕王阁,帘底香留一片云。
  • 古诗《重阳·佳节重阳过》 - - 缪祉保 - - 佳节重阳过,南飞望远鸿。寒光明灭里,秋色有无中。夜雨催新菊,寒霜战古枫。登高无限意,搔首对西风。
  • 古诗《题扬州卞鹗皋七十寿诗》 - - 朱浙 - - 檗翁檗翁好气魄,瑰奇磊落风云客。壶山兰水不住身,淮海维扬有旧宅。扬州城市多故人,就中谁与最相亲。倾囷倒廪重然诺,鹗皋端合如翁人。少壮交游今白首,江北江南前来久。春风昨日寄缄书,千里殷勤问安否。此翁年纪今几何,问道如翁还较多。泛湖夜醉船头酒,舞影时翻月下蓑。檗翁强健天...
  • 古诗《题赠·数代书香德望隆》 - - 薛昂若 - - 数代书香德望隆,锦心绣口有家风。诗人自古称诗窖,恨我耋年窖不通。
  • 古诗《少年行·少小豪雄不解儒》 - - 彭孙贻 - - 少小豪雄不解儒,椎埋踪迹溷屠沽。麒麟画像犹生动,卫霍曾留一字无。
  • 古诗《齐天乐·重到秣陵次韵答倦鹤》 - - 乔大壮 - - 绿杨千尺台城路,新翻洞箫凄异。画省香炉,沙场箭镞,西北高楼同倚。胡尘乍洗。看初日曾阴,暮霞迟霁。赋后江南,晕蛾依旧数峰翠。都亭前度唤酒,故人谁健在,沈恨天地。暗井双桐,轻舟片石,今日竛竮身世。来风去水。送仙鹤馀音,冷猿清泪。鬓点匆匆,赚将明镜里。 ...
  • 古诗《释迦出山息轩画》 - - 完颜璹 - - 庞眉袖手出岩阿,及至拈花事巳讹。千古雪山山下路,杖藜无处避藤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