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诗人 > 杨圻的诗 > 盘谷诗·盘谷莺花暖原文及翻译赏析

盘谷诗·盘谷莺花暖

朝代:现代诗人:杨圻时间:2023-04-08
盘谷莺花暖,仙都江海滨。
青山明汉节,芳草暗秦津。
帝子伤亡国,孤臣怨暮春。
沾巾向父老,未敢为他人。

诗人杨圻资料

盘谷诗·盘谷莺花暖作者杨圻

杨圻(1875-1941),初名朝庆,更名鉴莹,又名圻,字云史,号野王,常熟人,御史杨崇伊子,李鸿章孙婿。年二十一,以秀才为詹事府主簿,二十七为户部郎中。光绪二十八年举人,官邮传部郎中,出任驻英属新加坡总领事。入民国,..... 查看详情>>

杨圻古诗词作品: 《纪痛诗·积雪千山乱》 《秋夕与友登北山玩月》 《悼亡诗·门外湘江白露寒》 《吊方孝孺墓·江山虽自归同姓》 《石花林闲居·寂寞安仁宅》 《冬至后得家书梅讯因忆故园四绝》 《戊午三月三日偕霞客放船尚湖看桃花山明水媚花草黏天万人空巷画船如云计十年不家今而后知故乡春游之乐》 《闻畅威已归广陵》 《佳期·佳期邈若云》 《感赋·别业园林朝士家

盘谷诗·盘谷莺花暖原文及翻译赏析

盘谷诗·盘谷莺花暖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消夏绝句·消磨长日仗丹铅》 - - 赵翼 - - 消磨长日仗丹铅,常苦巾箱少逸篇。解事童奴传好语,门前新到卖书船。
  • 古诗《答袁稚圭寓江州见讯兼柬王臬使遂东丁文学元大》 - - 阮大铖 - - 烟霜随钓有鲈鱼,何必江潭可卜居。下噀稻香充旅饭,草堂址在引篮舆。买山将隐无弹铗,避地逢人讳著书。惟有柴桑称逸秀,秋清堪与摘芙蕖。
  • 古诗《雪·浓云久酝酿》 - - 弘历 - - 浓云久酝酿,细雪密飞扬。昨腊较几倍,新年第一祥。泽知含麦润,色祇逊梅香。三白兆诚验,敢嬉敬益蘉。
  • 古诗《咏官窑碟子二器》 - - 弘历 - - 坤宁为宋抑为明,总以纯青质过兄。微薜暴原镌甲品,先予重古薄今评。
  • 古诗《四望台·叠石层高暗绿苔》 - - 满维端 - - 叠石层高暗绿苔,茂林深处独崔嵬。花阴竹影重重见,山色川光面面来。通夜阑干随月倚,纳凉窗户趁风开。踌躇触目堪嗟赏,倍费登高赋咏才。
  • 古诗《长相思·秋词》 - - 熊琏 - - 蓼花秋。荻花秋。白露苍葭秋梦幽。秋江天际流。风飕飕。雨飕飕。吹彻关山笛里愁。夕阳人倚楼。
  • 古诗《天龙八部·第十九卷》 - - 杨启宇 - - 天花能证菩提心,集腋成裘为济贫。金碧楼船浮海去,慈航普渡又何人。
  • 古诗《题吴省庵小照》 - - 金朝觐 - - 丹青别具锦心肠,位置君家妙擅场。须识身安磐石稳,中怀坦易本平康。
  • 古诗《二月十四日晓起看海棠》 - - 杨万里 - - 晚得看花诀,丁宁趁绝晨。乘他醉眠起,别是一精神。
  • 古诗《象回岭·驯象回涂不着钩》 - - 释道丘 - - 驯象回涂不着钩,得优游处且优游。逢人懒说三三话,白醭从教上觜头。
  • 古诗《又蜕·春梦醒》 - - 石声汉 - - 春梦醒,梦醒惜春残。身后早甘长覆瓿,蜕遗无意更藏山。翼粉任阑珊。
  • 古诗《西江月·有感而作》 - - 刘家传 - - 倚枕何妨听雨,开襟自可当风。且留泥爪似秋鸿,未必浮生如梦。无奈名成坚子,不堪老死英雄。人间得失判穷通,莫怪诗书发冢。
  • 古诗《仲春振振·仲春振旅》 - - 傅玄 - - 仲春振旅。大致民。武教于时日新。师执提。工执鼓。坐作从。节有序。盛矣允文允武。搜田表祃。申法誓。遂围禁。献社祭。允以时。明国制。文武并用。礼之经。列车如战。大教明。古今谁能去兵。大晋继天。济群生。...
  • 古诗《题为九日登塔四作皆塔诗未及九日盖所重在塔也然既已九日安可无此作以补之》 - - 郭之奇 - - 烟凝暮紫夕光移,秋意因高见远吹。何处风囊来舞激,翻惊羲驭在鞭箠。登临不尽今人感,眺听还多往事疑。安得淩云皆赋手,漫劳落帽共相嗤。
  • 古诗《别嫁朱氏从女还里》 - - 陈三立 - - 孀啼千里隐垂杨,形影依依更断肠。弃汝江舟飞晓角,断行零雁与南翔。
  • 古诗《用侄炜之山行韵》 - - 何梦桂 - - 惜花急晨游,起坐旦未达。骑马去踏花,朝雨马蹄滑。落花委尘泥,花香在罗袜。猗兰觅馀春,牡丹迟未发。游子何时归,使我幽愤豁。目断回雁书,遥遥楚天阔。
  • 古诗《摘芙蓉·今年古寺摘芙蓉》 - - 张耒 - - 今年古寺摘芙蓉,憔悴真成泽畔翁。聊把一枝閒照酒,明年何处对霜红。
  • 古诗《入武夷寻一线天道中述事》 - - 徐渭 - - 花落花开隔水津,栈梯茆屋总堪邻。扁舟若不寻归路,便是武陵深处人。
  • 古诗《舟中即事·云母窗虚月渐高》 - - 孙星衍 - - 云母窗虚月渐高,夜深仙侣对拈毫。醉来尚有宗之共,玉树横眠覆锦袍。
  • 古诗《重过姑苏有感》 - - 贡悦 - - 昔客苏台鬓未霜,不知尘世有悲伤。 联诗刻烛过三鼓,一月看花醉几场。 红袖舞残歌缓缓,锦筝弹罢雁行行。 重来底用嗟兴废,亦有咸阳与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