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梅尧臣的诗 > 清风楼·在昔有佳句原文及翻译赏析

清风楼·在昔有佳句

朝代:宋代诗人:梅尧臣时间:2023-04-07
在昔有佳句,故人如远来。
竞生吴客衽,不上楚王台。
稍拂清樽动,时吹翠帟开。
长安在何处,水鸟望中回。

诗人梅尧臣资料

清风楼·在昔有佳句作者梅尧臣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 查看详情>>

梅尧臣古诗词作品: 《送临江军监军李太博》 《咏怀·自余居田野》 《昆阳城·试看昆阳下》 《送邓生·哀哀彼邓子》 《答中道小疾见寄》 《十三日雪後晚过天汉桥堤上行》 《水荭·灼约有芳艳》 《自感·我不嫌髭白》 《韩子华约游园上马后雨作遂归》 《送阆州驻泊荆供奉

清风楼·在昔有佳句原文及翻译赏析

清风楼·在昔有佳句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昨双清安公投刺而去以寄》 - - 李穑 - - 我出既罕公来稀,今日万幸还乖违。由来造物戏人耳,冥冥谁复探其机。闲忙异途固异趋,俱在散地宜相依。水南水北皆青山,山气朝夕生烟霏。春气氤氲成一片,禽鸟求友相追飞。嘤嘤此鸣惟其时,感人也深夫岂微。古人勤乐夜秉烛,讵肯虚度西飞晖。我虽少少三四莫,面已黄瘦无由肥。公将耳顺光...
  • 古诗《赠瑞金杨丈竟庭》 - - 蒋士铨 - - 若奭若温不可为,嗟哉林甫真小儿。温舒耻入酷吏传,冲远老作经生师。先生文章维节健,簪花早饮樱桃宴。有才何必官清华,出宰天南领大县。令君年少万民爱,大吏威严长官惮。决囚久熟皋陶谟,杀人敢媚麒麟楦。坐看邹衍下请室,西陆哀蝉听九换。秋灯那知狱吏贵,南冠或觉累囚贱。偶然残炙饭...
  • 古诗《素尚斋·拾级步岩磴》 - - 弘历 - - 拾级步岩磴,斋屋岩之上。松篁无俗颜,泉石有奇状。贞元递嬗代,物意知所向。大块运化工,夫岂劳心匠。静坐参天倪,澹然协素尚。
  • 古诗《莱园杂咏·遥天已报黄昏入》 - - 苏大山 - - 遥天已报黄昏入,残照孤亭一角支。莫道夕阳无限好,柳丝系得几多时。
  • 古诗《吴瑞卿送菊用东坡韵答之》 - - 陈献章 - - 江山摇落见霜葩,枕畔香风到细丫。不是先生爱孤寂,人间回首已无花。
  • 古诗《可笑口号·可笑庭前小儿女》 - - 文同 - - 可笑庭前小儿女,栽盆贮水种浮萍。不知何处闻人说,一夜一根生七茎。
  • 古诗《偈颂·人天道大梅阳老》 - - 释慧远 - - 人天道大梅阳老,佛祖功恢临济宗。赤手擘开无字印,冤家何处不相逢。
  • 古诗《伍有开著园丁以小艇载木芙蓉数株惠植小园》 - - 李孙宸 - - 怀人偏念小开子,悲秋犹惜木芙蓉。花到草堂人尚远,可能载酒一过从。
  • 古诗《雨后再至玉渊潭观水势》 - - 查慎行 - - 着屐重来又一奇,飞流十丈跃龙池。不知雨点添多少,跳沬粗于白鹭鸶。
  • 古诗《水鸟·初飞似整乱还低》 - - 陈廷敬 - - 初飞似整乱还低,自信涂鸦一抹齐。水鸟也思排雁字,笑他野鹜厌家鸡。
  • 古诗《崇师问道·闻之古人言》 - - 乾隆 - - 闻之古人言,忠孝非二事。圭以对魏王,可谓知要义。所习在为善,此物犹此志。
  • 古诗《四关烈妇诗·采得明珠可报君》 - - 屈大均 - - 采得明珠可报君,便归泉下逐鸯群。长歌直入桐柑里,一片哀心彻白云。
  • 古诗《匡庵·刘生起屠钓》 - - 彭孙贻 - - 刘生起屠钓,中岁学逃禅。为问东篱菊,何如白社莲。声闻坠林果,提唱和渔船。莫谓门庭峻,相通一指前。
  • 古诗《挂席江上夜往鼎湖》 - - 冯振 - - 日落碧流暮,孤帆天际行。凉风吹雁急,秋月坠江明。自有寻山兴,难甘怀土情。明朝鼎湖上,潭水照心清。
  • 古诗《夜泊吴江·香烬灯昏净几边》 - - 六十七 - - 香烬灯昏净几边,拥衾幽客正安眠。惊回一枕篷窗梦,暮夜风涛乱打船。
  • 古诗《鹤泉为丁君瑞赋》 - - 连文凤 - - 为厌缁尘污缟衣,间身甘共水相依。尘间那得清泠水,何似瑶池饮夕晖。
  • 古诗《和方山房韵寄李郎中》 - - 何梦桂 - - 世路悠悠水不萍,相看谁与眼长青。千年彝鼎观动业,一代图球见典型。谩道石能生白璧,自知竹已化青宁。绝怜驿路梅花句,肯落空江杜若汀。
  • 古诗《尘外·半山风雨截江城》 - - 文天祥 - - 半山风雨截江城,未脱人间总是尘。 中夜起看衣上月,青天如水露华新。
  • 古诗《晓晴·月落松方暗》 - - 白玉蟾 - - 月落松方暗,花蜚鸟正啼。 青山春窈窕,碧草晓凄迷。
  • 古诗《秦陇道中》 - - 马文升 - - 问俗昔曾过陇山,西征今复出秦关。 雁声叫日迷寒渚,枫叶经霜带醉颜。 世路羊肠千里曲,功名蜗角几人闲。 林间鹦鹉能言语,笑我年来两鬓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