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彭孙贻的诗 > 任丘桃·山桃魁众实原文及翻译赏析

任丘桃·山桃魁众实

朝代:清代诗人:彭孙贻时间:2023-04-06
山桃魁众实,小者尚如拳。
但啖休怀核,为豪胜得仙。
儿偷须莫问,士杀觉犹贤。
愿作任丘长,千林种满前。

诗人彭孙贻资料

任丘桃·山桃魁众实作者彭孙贻

彭孙贻(1615-1673),字仲谋,一字羿仁,号茗斋,自称管葛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博闻才辩,五试于学使,皆列第一。明崇祯十五年乡试,经同考官绍兴府推官..... 查看详情>>

彭孙贻古诗词作品: 《四明禅院·径草霜根嵌石楞》 《晋陵唐山人君则久游边塞归隐卖浆㩦家酿游海上赠之二章》 《丙戍元旦·高斋物色弄新晴》 《甬东邬尺非见访海上赋赠》 《白茅汇·十里无人烟》 《子木招饮项氏艽圃公饯西蜀刘快阁明府共》 《再和·禁烟湖上有寒灰》 《晓坐·残梦半窗晓》 《烟雨楼诗·水榭朱甍俯碧沙》 《埭溪眺月·埭溪郁苍苍

任丘桃·山桃魁众实原文及翻译赏析

任丘桃·山桃魁众实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赠平壤人·浮碧楼前一帆飞》 - - 李匡德 - - 浮碧楼前一帆飞,中城曾踏落花归。君家正住江南北,杨柳阴边第几扉。
  • 古诗《味甘书屋·寺后有隙地》 - - 弘历 - - 寺后有隙地,可构房三间。竹炉置其中,乃复学惠山。石泉甘且洁,就近聊烹煎。中人熟伺候,到即呈茶盘。我本无閒人,亦不容我閒。
  • 古诗《春晚写兴寄其詹》 - - 黎简 - - 云色似春池,池春忆谢诗。动花风淖约,去地雨迷离。白发行将及,青阳出不辞。濠梁庄惠意,合是有鱼知。
  • 古诗《物外杂题·晓入姑苏市》 - - 陆游 - - 晓入姑苏市,阊门系短篷。老人元不食,买饼饲山童。
  • 古诗《赵仁父宴邑官平绿见招》 - - 莫若冲 - - 平绿题诗四十年,寻幽不厌水云边。一犁还又耕春后,三白曾来醉腊前。自笑挂冠林下客,获陪挥麈坐中贤。绝嫌幻色撩人思,快睹晴川远接天。
  • 古诗《小院·小院春寒闭寂寥》 - - 张绍文 - - 小院春寒闭寂寥,东风吹雪未全消。山茶谢了梅花落,移得诗情上柳条。
  • 古诗《晋武帝·犬噬忧方重》 - - 赵戣 - - 犬噬忧方重,羊车意转深。可怜司马国,又属问蟆人。
  • 古诗《闻黄鹤楼再建》 - - 王格 - - 层楼来自昔,重构属于今。鸟革凌霄迥,龙矶压浪深。木经班匠画,铁笛吕仙临。应有千年鹤,盘云下绿岑。
  • 古诗《中岩·石笋庵》 - - 晁公溯 - - 奇峰如立笋,太阴生古苔。谁能此出入,咄咄金石开。
  • 古诗《答行甫·检点归装有句无》 - - 韩淲 - - 检点归装有句无,一楼晴日照阶除。提瓶洗盏犹堪醉,破研摇毫亦可书。江水东流挟湖海,家山西上接匡庐。轩然握手春风里,刎颈从来笑耳馀。
  • 古诗《西江月·人总贪生尽死》 - - 马钰 - - 人总贪生尽死,我今认死长生。这般径路少人行。悟后舍家勇猛。休说玄元难解,我观容易分明。要君守拙绝多能。天地悉归清静。
  • 古诗《绝句·有弟天涯隔》 - - 马治 - - 有弟天涯隔,无人消息稀。何时比鸿雁,一道向南飞。
  • 古诗《清夜吟·月到天心处》 - - 邵雍 - -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 古诗《宿天竺寺·一宵何期此灵境》 - - 陈陶 - - 一宵何期此灵境,五粒松香金地冷。西僧示我高隐心,月在中峰葛洪井。
  • 古诗《立秋日书事·云薄天澄霁》 - - 周伯琦 - - 云薄天澄霁,风清昼益凉。素商将奋振,繁卉畏凋伤。梦入渔樵社,身惭鹓鹭行。归装知有日,南国稻粱香。
  • 古诗《浣溪纱·猎猎船旗忽倒吹》 - - 易顺鼎 - - 猎猎船旗忽倒吹。断风声里立多时。单衫凉透没人知。镫影惨红山鬼屋,声声寒绿水仙祠。一江如梦怕寻思。
  • 古诗《壬戌四月偕粲生妹北上留别书君女甥》 - - 宗婉 - - 去去难为别,行行思更深。沧桑虽屡变,桃李尚多阴。他日故乡返,仍期旧谊寻。一椽还共卜,归老遂予心。
  • 古诗《忆旧游·题陈莲汀铣载书访友图,时余将有赣州之行》 - - 黄燮清 - - 看凉萍散镜,卧柳阴桥,闲倚孤篷。万卷成书逸,算古怀绵缈,知己难逢。所思路隔秋水,门巷忆芙蓉。借舻雁鸣寒,溪鸥问讯,旧约应通。匆匆。怅迟暮,认嫏嬛福地,翠莽烟重。食尽神仙字,叹前生脉望,犹滞尘红。楚云为我招隐,心素美人同。待说与相思,扁舟听雨还听风。 ...
  • 古诗《闻山东捷报》 - - 程公许 - - 几年豢虎费提虞,一旦芟夷快决疽。 黼扆可曾轻赫怒,金瓯幸示失枝梧。 戎车喜奏肤公捷,独柳宁烦伛偻诛。 更愿清朝惩往辙,剩须汲折奸觎。
  • 古诗《送施少才赴试南宫》 - - 杨万里 - - 十日九奔命,同行半倦新。 出城愁不早,思子悔何由。 脚底已衡岳,眼中犹橘洲。 似嫌疏过子,吾过更谁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