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李石的诗 > 扇子诗·夜凉红藕六铢衣原文及翻译赏析

扇子诗·夜凉红藕六铢衣

朝代:宋代诗人:李石时间:2018-03-06
夜凉红藕六铢衣,露滴银床树影稀。
醉把玉箫风鬓乱,乘鸾初自月归来。

诗人李石资料

扇子诗·夜凉红藕六铢衣作者李石

李石,字知几,资阳人。陆游《老学庵笔记》载其本名知几,后感梦兆,改名石,而以知几为字。《宋史》不为立传。《资川志》载其举进士高第,绍兴末以荐任太学博士,黜成都学官。乾道中再入为郎,后历知合州、黎州..... 查看详情>>

李石古诗词作品: 《小桃·方春花气苏》 《陪韩守刘村看牡丹》 《扇子诗·白白红红不直钱》 《扇子诗·蜂蜜新房日课》 《黎州鹿鸣宴·圣化如时雨》 《游铜梁县云岩》 《扇子诗·行脚归来马簸箕》 《扇子诗·黄叶鸣林卷地风》 《扇子诗·本来骑鹤上扬州》 《次韵孙翊尉·口头截断不须工

扇子诗·夜凉红藕六铢衣原文及翻译赏析

扇子诗·夜凉红藕六铢衣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送穷·世人贪利意非均》 - - 石延年 - - 世人贪利意非均,交送穷愁与底人。穷鬼无归于我去,我心忧道不忧贫。
  • 古诗《将进酒·将进酒》 - - 徐庸 - - 将进酒,意气豪。割麟脯,烹羊羔。玉壶金
  • 古诗《楼头相遇·相视楼头一愕然》 - - 杨民仁 - - 相视楼头一愕然,依稀三十二年前。容辉似旧精神在,盛世同歌不老天。
  • 古诗《送伸仲归漆塘》 - - 葛胜仲 - - 潜山赋归来,卜筑聊自憩。岩壑发天藏,桐竹如手蓺。寒泉西神派,那复问水递。割甘饷儿女,伐木课童隶。意行及趺坐,宴然契真际。诚从古人求,三隐真可继。
  • 古诗《林君薇阁饯别一力酒馆感赋一律》 - - 施景琛 - - 抛砖引玉上吟台,争奈离筵酒又催。易水有歌终怛恻,扬州无梦枉疑猜。前头鹦鹉浑难诉,满地梨花亦可哀。恼煞薛涛笺骤贵,裙钗也解索诗来。
  • 古诗《题桃花菊·人面亦相映》 - - 黄裳 - - 人面亦相映,龙山应独赏。却因清淡中,艳异尤堪尚。靖节篱下吟,幽怀忽驰想。武林溪上游,芳容若迎望。妙本自无二,佳名谁有两。辨事惟赖香,根蒂岂容妄。
  • 古诗《回雁峰·雁入穷南失意多》 - - 曾丰 - - 雁入穷南失意多,以峰为记誓毋过。宁无忘记蹉过去,彼自轻生独奈何。
  • 古诗《行香子·春影》 - - 范诗银 - - 慢剪萌丝,巧折初芯,恰青青鬓上斜簪。香檀轻叩,俊句轻吟。约绿梅箫,紫竹笛,碧梧琴。风回如水,烟流生梦,醉帘边已是云深。远山淡淡,细雨沉沉。念丁香霓,海棠雪,枣花襟。
  • 古诗《苧溪桥·日照松梢宿雨乾》 - - 邓子实 - - 日照松梢宿雨乾,秋风剪剪作轻寒。青林缺处云山好,更过桥西子细看。
  • 古诗《论语绝句·虽然此影不离形》 - - 张九成 - - 虽然此影不离形,莫向形中便认真。形影两亡都不见,当于此处认斯人。
  • 古诗《故光禄陈公士京遗集予求之二十年矣今春人日忽得其手稿喜而有作》 - - 全祖望 - - 逋叟风高汉管宁,半生心迹付沧溟。海年竟向鲛宫尽,喟寓时呼蜑户听。故国到今传义士,遗文不没有神灵。昨挑七种新芽菜,把酒长吟酹一瓶。
  • 古诗《雪·夜来千里雪》 - - 朱国祚 - - 夜来千里雪,晓起遍长安。转觉西山近,宜从上苑看。河冰难渡马,野艇尽投竿。最苦东征士,关门击柝寒。
  • 古诗《登郡城楼有感》 - - 朱翰 - - 孤城高处接清虚,落日登临思有馀。陆贽忠魂宜庙食,买臣遗址变僧居。楼台绮丽全胜古,风俗浮华不似初。惟有鸳鸯湖上月,清光依旧照芙蕖。
  • 古诗《哭沈少鹤·朝夕抠衣上影堂》 - - 连横 - - 朝夕抠衣上影堂,一回思感一悲伤。年年拟向坟头哭,絮酒亲浇吊白杨。
  • 古诗《伯牙·千载朱弦无此悲》 - - 王安石 - - 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故人舍我闭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 古诗《送信安张从事吉甫兼寄白使君》 - - 梅尧臣 - - 西洛故人少,世家今亦稀。 怜君能及禄,过我苦言归。 游宦长城下,生涯旧国微。 使君应借问,出处竟多违。
  • 古诗《春月西溪即事·人家半依沙觜》 - - 姚广孝 - - 人家半依沙觜,舟子长停岸足。 杨柳三株五株,桃花一簇两簇。 斜阳澹澹牵黄,远水盈盈涨绿。 老翁忘却投纶,因看晴鸥对浴。
  • 古诗《贻钓鱼李处士》 - - 谭用之 - - 罢吟鹦鹉草芊芊,又泛鸳鸯水上天。一棹冷涵杨柳雨,片帆香挂芰荷烟。绿摇江澹萍离岸,红点云疏橘满川。何处邈将归画府,数茎红蓼一渔船。
  • 古诗《江亭寓目》 - - 严休复 - - 江郭带林峦,津亭倚槛看。水风蒲叶战,沙雨鹭鸶寒。 晚木初凋柳,秋丛欲败兰。哀猿自相叫,乡泪好无端。
  • 古诗《晦日宴游·晦日湔裾俗》 - - 严维 - - 晦日湔裾俗,春楼致酒时。出山还已醉,谢客旧能诗。 溪柳熏晴浅,岩花待闰迟。为邦久无事,比屋自熙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