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梅尧臣的诗 > 蔬畦·手自除荒手自锄原文及翻译赏析

蔬畦·手自除荒手自锄

朝代:宋代诗人:梅尧臣时间:2023-04-06
手自除荒手自锄,葱针已插壅薤本。
朝芸夕灌岂不勤,比食剪苗闲且稳。

诗人梅尧臣资料

蔬畦·手自除荒手自锄作者梅尧臣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 查看详情>>

梅尧臣古诗词作品: 《送临江军监军李太博》 《咏怀·自余居田野》 《昆阳城·试看昆阳下》 《送邓生·哀哀彼邓子》 《答中道小疾见寄》 《十三日雪後晚过天汉桥堤上行》 《水荭·灼约有芳艳》 《自感·我不嫌髭白》 《韩子华约游园上马后雨作遂归》 《送阆州驻泊荆供奉

蔬畦·手自除荒手自锄原文及翻译赏析

蔬畦·手自除荒手自锄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出海子后同铁山司马小饮僧寮》 - - 龚鼎孳 - - 须拂冰花驻玉鞭,负暄呼酒暂流连。何期甓社林中客,并马长杨雪后天。废寺残僧犹土锉,旧时幄殿总荒烟。摩挲醉眼看遗藻,记说前朝负扆年。
  • 古诗《滴溜子·末扮黄门官上》 - - 邵璨 - - 末扮黄门官上:风云护。风云护九重禁闱。兵戈拥。兵戈拥岂容进取。小臣是中朝通使。倘吾皇有玺书。疾忙报语。望日瞻天。从实奏知。
  • 古诗《诸公集青原山于庐陵送酒》 - - 施闰章 - - 重阳节后菊初开,秋色千峰塔院来。僧自曹溪曾卓锡,客同彭泽一衔杯。飞泉激濑侵衣过,绝壁流云拂面回。白鹤归巢林影乱,栖迟欲卧碧山隈。
  • 古诗《忆杨梅·才熟惟应便送官》 - - 苏泂 - - 才熟惟应便送官,摘来和叶上金盘。病夫病久无灵药,且服丹砂数百丸。
  • 古诗《复寄·自笑趋尘自强颜》 - - 王若虚 - - 自笑趋尘自强颜,食谋未免敢言闲。紫芝果可充饥腹,从子玉屏岩石间。
  • 古诗《第二泉·九龙盘郁据幽岑》 - - 穆植 - - 九龙盘郁据幽岑,下有名泉出茂林。隐隐白云浮石槛,琅琅清韵入瑶琴。催诗解渴人俱羡,泛酒盛茶味愈侵。只为人情耽险奥,故将名目亚江心。
  • 古诗《崇效寺牡丹·维摩含笑对金轮》 - - 曹允文 - - 维摩含笑对金轮,佛界偏同色界亲。烂漫争开三月暮,阑珊尚带十分春。名闻京国无双种,容想昭阳第一人。怪底欢场未惊艳,花王原与梵王邻。
  • 古诗《立冬日香山静宜园驻跸》 - - 乾隆 - - 急景催风物,名山散抱怀。林疏见远墅,松好护幽斋。泉带冰声冷,菊含霜色佳。目谋殊兴会,谁与巧差排。
  • 古诗《殿前曲·鸿箓瑶簪叩宝坛》 - - 王世贞 - - 鸿箓瑶簪叩宝坛,云璈凤管簇回銮。月明千片芙蓉影,蝉鬓凉生七叶冠。
  • 古诗《酬于汝锡晓雪见寄》 - - 王建 - - 欲明天色白漫漫,打叶穿帘雪未乾。薄落阶前人踏尽,差池树里鸟衔残。旋销迎暖沾墙少,斜舞遮春到地难。劳动更裁新样绮,红灯一夜剪刀寒。
  • 古诗《庭中珍鸟口号》 - - 屈大均 - - 花里青鸡与锦鸡,青鸾亦共白鹇栖。青鸡顶上丹砂好,来自朱明洞以西。
  • 古诗《拟寒山寺·一念染心生》 - - 释怀深 - - 一念染心生,撞入胞胎去。父精与母血,妄认为住处。种子既不净,臭气相薰污。业风吹出来,万苦从头做。
  • 古诗《再赋·冻地榆抽笋》 - - 孔平仲 - - 冻地榆抽笋,寒山药长苗。老翁须自白,积雪草方夭。折桂心安在,屠龙胆已消。花前胡不醉,排闷合欢谣。
  • 古诗《步韵和陈念慈先生》 - - 祝廷华 - - 湖海归来后,元龙气尚豪。文章追尔雅,情绪涉离骚。流水奔双管,洪钧待一陶。工夫平淡胜,应许冠词曹。
  • 古诗《游圆山·萧疏松柏荫神坛》 - - 林朝崧 - - 萧疏松柏荫神坛,三面清江一角山。澹澹长天高鸟尽,夕阳空送钓船还。
  • 古诗《挽诸葛寿之·命矣三年病》 - - 孙应时 - - 命矣三年病,在乎百岁期。 尸饔犹有母,传业更无儿。 便作平生尽,空多国士知。 增光在金友,人得记埚篪。
  • 古诗《感事·故园三径久成荒》 - - 欧阳修 - - 故园三径久成荒,贤路胡为此坐妨。 病骨瘦便花蕊暖,烦心渴喜凤团香。 号弓但洒孤臣血,忧国空余两鬓霜。 何日君恩悯衰朽,许从初服返耕桑。
  • 古诗《邯郸驿·长安大道走邯郸》 - - 范成大 - - 长安大道走邯郸,倚瑟佳人怅望间。 若见膻腥似今日,汉宫何用忆关山!
  • 古诗《游湖上·老僧八十无童子》 - - 陆游 - - 老僧八十无童子,礼佛看经总不能。 双手丫叉出迎客,自称六十六年僧。
  • 古诗《杂兴·静里浑将岁月忘》 - - 许穀 - - 静里浑将岁月忘,澄神端坐竹方床。 济时已负廷三策,算老俄惊杖一乡。 寸管窥天形太狭,北辕之越路空长。 玄谈绮语知无补,不及潜心道德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