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杨士奇的诗 > 送卢知府归杭州·圣朝宣化需贤守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卢知府归杭州·圣朝宣化需贤守

朝代:明代诗人:杨士奇时间:2023-04-06
圣朝宣化需贤守,土屋茅櫩望更深。
白发未多身未老,莫教泉石引乡心。

诗人杨士奇资料

送卢知府归杭州作者杨士奇

杨士奇(1366-1444),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澄江镇)人。明代大臣、学者,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 查看详情>>

杨士奇古诗词作品: 《挽刘仲海·竹窗幽户久栖迟》 《习礼见和用韵奉酬并简宗琏》 《残寺·残寺连农舍》 《过安山驿有怀蹇尚书》 《清平乐·玉京仙境》 《奉和澹庵少保题梅花韵》 《林佥宪斗山风木卷》 《早过宿州·月转西林晓雾收》 《送梁本之纳溪教谕》 《题竹送周侍郎

送卢知府归杭州·圣朝宣化需贤守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卢知府归杭州·圣朝宣化需贤守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夕·农忌清明风》 - - 弘历 - - 农忌清明风,风幸停卓午。或不为厉阶,卜度意犹苦。何地非吾民,何民弗资稼。傍晚日轮韬,弥望坌尘土。土澄夕苍然,春云布四宇。致我重生希,崇朝庶几雨。
  • 古诗《寒露日阻风雨左里诗》 - - 曹彦约 - - 久谓热当雨,兹来归近家。露寒迟应节,天变勇飞沙。瓮白应浮酒,篱黄可著花。一江三十里,直欲问仙槎。
  • 古诗《海重润·旧闻西北海》 - - 周必大 - - 旧闻西北海,巍然峙瑶山。高辛贤太子,制乐山之间。坐阅几春秋,不老常朱颜。至今重其润,恩波浃人寰。
  • 古诗《子夜歌·妾有五色丝》 - - 戴亨 - - 妾有五色丝,织作同心带。绾以结不开,试看郎心耐。
  • 古诗《临江萧氏家宝堂》 - - 苏辙 - - 高人不解作生涯,唯有中堂书五车。竹简多于孔氏壁,牙签新似邺侯家。田园岂是子孙计,青紫今为里巷誇。富贵早知皆有命,君应未厌十年赊。
  • 古诗《九日有怀·寂寞重阳节》 - - 丘浚 - - 寂寞重阳节,篱边菊未开。倚门空怅望,不见白衣来。
  • 古诗《再用前韵寄璧公》 - - 吕本中 - - 直言曾许老盲聋,文物当年扫地空。纵病且怀脩月手,更穷不顾拍张公。长年眼作胡僧碧,旧赏花今何处红。知有百年馀习在,略烦佳句愈头风。
  • 古诗《逍遥咏·精心求一善》 - - 赵炅 - - 精心求一善,一善许相宗。利物无穷尽,分明理道通。正邪名恍惚,晓悟见真空。象外行持法,玄言显圣功。
  • 古诗《读杜工部集·此老愁心极》 - - 宋湘 - - 此老愁心极,千秋一擅场。不成为稷契,终得掩曹扬。流落才招取,遭逢事感伤。安排诗作史,有意果苍苍?
  • 古诗《虞美人·同孟利器寻春》 - - 赵摅 - - 春来日日风成阵。桃李飘零尽。树头树底觅残红。只有郭西梨雪照晴空。酬春须得如川酒。酒债寻常有。葛巾欹侧倩人扶。大似浣花溪上醉骑驴。
  • 古诗《屡得友朋书札感赋》 - - 屈大均 - - 慈溪魏子是钟期,大雅遗音独尔知。一自弹琴东市后,风流儒雅失吾师。
  • 古诗《初到曲江·昭代人无弃》 - - 朱翌 - - 昭代人无弃,遐方住亦堪。司分大火舍,官作世南男。守拙休心匠,忘忧纵手谈。平生不喜闹,所欠一茅庵。
  • 古诗《初二夜月·生明才两夕》 - - 屈大均 - - 生明才两夕,无影与湘蓝。魄以蛾眉养,光须玉镜含。萤流星上下,雁宿水西南。多少胎珠母,团圆望碧潭。
  • 古诗《黄金堤·昆崙一线破苍崖》 - - 卢襄 - - 昆崙一线破苍崖,霹雳飞声趁地来。炀帝截教淮水断,巨灵羞劈华山开。桃花涨满通西洛,竹箭奔流逐吹台。午夜月明杨柳岸,空馀风咽笛声哀。
  • 古诗《宿灵岩·百丈苍岩入杳冥》 - - 韦骧 - - 百丈苍岩入杳冥,高低气象本天成。藤蟠翠壁龙蛇动,涧泻断崖风雨声。不许画工为润色,祇应诗伯长馀情。栖鸦乱墨题僧室,车马何时再此行。
  • 古诗《钓船笛·生计但扁舟》 - - 李符 - - 生计但扁舟,不用团茅为屋。闲向菱塘小泊,背斜阳濯足。几回沉醉几回醒,忘却岁华速。拨去苔花照影,笑鬓丝还绿。
  • 古诗《和张菊存寄诗》 - - 卫宗武 - - 一纸飞云端,骊珠得所难。 句成春草梦,香带古梅寒。 愿见期倾盖,远游思整冠。 乘流问陶迳,剩借菊吟看。
  • 古诗《泰陵诗·千林松桧郁相回》 - - 郑善夫 - - 千林松桧郁相回,永夜风生瀚海哀。 万国昔曾瞻气象,五云空复护崔嵬。 古来凤鸟长难至,天上龙髯定不回。 苦忆焚香赐第日,报恩真愧济时才。
  • 古诗《别妻·陇上泉流陇下分》 - - 崔涯 - - 陇上泉流陇下分,断肠呜咽不堪闻。 嫦娥一入月中去,巫峡千秋空白云。
  • 古诗《华盖山·一岫坡陀凝绿草》 - - 张又新 - - 一岫坡陀凝绿草,千重虚翠透红霞。 愁来始上消归思,见尽江城数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