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许及之的诗 > 题边鲁生花木翎毛原文及翻译赏析

题边鲁生花木翎毛

朝代:宋代诗人:许及之时间:2023-04-05
梦断江南信,空怜铁石肠。
绿么何处去,二鸟独悲伤。

诗人许及之资料

题边鲁生花木翎毛作者许及之

许及之,字深甫,温州永嘉人。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淳熙七年知袁州分宜县。以荐除诸军审计,迁宗正簿。十五年,为拾遗。光宗受禅,除军器监、迁太常少卿,以言者罢。绍熙元年除淮南东路运判兼提刑,以事贬知庐州..... 查看详情>>

许及之古诗词作品: 《方竹·峭节虚容物》 《融州和孝若韵见寄并谢真爱赏梅之集复次韵奉酬》 《岁除日见白发》 《酬南寿·身世悠悠莫苦营》 《直舍考校次弱翁再用前韵》 《明日欲对通夕不成寐枕上赋墨梅诗还契师宿逋》 《和人惠白莲花》 《诸葛忠叟初逢家塾池中产双莲求予扁榜并作五言勉诸甥》 《得禁中花喜而有作》 《濠上·观鱼要水清

题边鲁生花木翎毛原文及翻译赏析

题边鲁生花木翎毛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咏史·屈原》 - - 弘历 - - 千秋遗恨楚江滨,宗社将倾敢惜身。何事承平汉文代,长沙偏欲学斯人。
  • 古诗《古意三章·鸡既鸣矣东方明》 - - 李穑 - - 鸡既鸣矣东方明,将翱将翔弋凫雁。云谁之思彼美人,或遄其归冰未泮。
  • 古诗《怀人诗·刘映榆》 - - 袁枚 - - 今之刘三唐李贺,同作少年惭我大。蓬莱夜夜海水翻,愿公暂作蛟龙卧。
  • 古诗《锦堂月·老小贴背介》 - - 汤显祖 - - 老小贴背介:姻缘。向雨点花天。香尘宝地。无情种出金莲。回介:偶语低回。一笑凤钗微颤。你百感生仙宅琼浆。一捻就儿家禁脔合前。
  • 古诗《严助朱买臣主父偃》 - - 宋湘 - - 诸君合传亦堪羞,权利终从鼎镬游。孤负怜才好天子,故乡衣锦各风流。
  • 古诗《晋武帝·魏晋篡夺》 - - 弘历 - - 魏晋篡夺,好还伯仲。既以平吴,志满欲中。罢州郡兵,盗贼兴众。吴姬五千,歌舞充贡。驾羊身荒,飞鸿目送。后族专擅,嫡子昏瞢。卫瓘抚床,独怀深恸。祸乱频兴,谁折其栋。
  • 古诗《答谭非庸·黍苗何离离》 - - 屈大均 - - 黍苗何离离,雉雊求其妃。咨予久独立,幽兰为薋葹。今天降蟊贼,王事艰且危。膂力君方刚,经营愿相资。欲猎为呼鹰,欲战为骖骊。骖骊何彭彭,西北开龙荒。
  • 古诗《三月十四日上省耕回宫蒙赐水禽诸物恭纪二章》 - - 张英 - - 观俗旋镳自水湄,小臣沾赐愧恩私。如瞻翠盖楼船上,春满平湖射雁时。
  • 古诗《省躬诗·阳过常畏人》 - - 曹于汴 - - 阳过常畏人,阴过不畏已。人目当其丽,吾目当其鄙。
  • 古诗《怀苏门山·昔在新中日》 - - 晁冲之 - - 昔在新中日,苏门岁一游。石连沙凿凿,水绕竹悠悠。丘壑从兹得,江山及此不。吾衰思卜筑,城阙恨淹留。
  • 古诗《涿州道中录野人语》 - - 程敏政 - - 我行范阳道,水次遇老叟。时当孟冬尽,破褐露两肘。邂逅一咨诹,向我再三剖。哭言水为沴,天意苦难究。今年六月间,一日夜当丑。山水从西来,声若万雷吼。水头高十丈,没我堤上柳。手指官路旁,瓦砾半榛莽。昔有十数家,青帘市村酒。人物与屋庐,平明荡无有。水面沈沈来,忽见铁枢牖。数日得传...
  • 古诗《送饶彦材还旴江》 - - 苏伯衡 - - 塞上风尘晚不惊,将军传令且休兵。秣田收后多为酒,早晚还家共太平。
  • 古诗《云外峰·飘渺离奇峙碧空》 - - 程之鵔 - - 飘渺离奇峙碧空,浑疑云外复云中。杜鹃开向春光后,烧遍峰头万树红。
  • 古诗《水调歌头·和金焦》 - - 李好古 - - 历历江南树,半在水云间。不须回首,且来著眼向淮山。过尽金山晕碧,望断焦山空翠,杨柳绕江边。此意无人会,独自久凭阑。夜吹箫,朝问法,记坡仙。只今何许,当时三峡倒词源。水调翻成新唱,高压风流前辈,使我百忧宽。有酒更如海,容我醉时眠。...
  • 古诗《哭陈阜卿·我守鄱君国》 - - 王十朋 - - 我守鄱君国,公时帅豫章。诗筒续元白,治境接龚黄。流落来夔子,传闻侍玉皇。北门方卧护,帝忽遣巫阳。
  • 古诗《莆田杂诗·傍海千塍稻》 - - 刘弇 - - 傍海千塍稻,由来䆉稏蟠。异时更虐飓,中夕舞惊澜。竟使鱼鳖有,不堪蛙黾欢。嗟吾无急策,坐视汝凋残。
  • 古诗《五日杂言·竞渡年年社》 - - 彭孙贻 - - 竞渡年年社,官河涸似沟。拿船府符急,何处斗龙舟。
  • 古诗《临安邸中即事且谢诚斋惠诗》 - - 袁说友 - - 男儿弧矢四方居,何以家为莫念渠。 打扑精神希一遇,书来不必问何如。  
  • 古诗《元英先生家鸬鹚步当文正其裔孙楷全登进士赠》 - - 方岳 - - 唐人犹有故家存,山裹鸬鹚步下村。 宗派傥容诗嗣续,横枝吾亦是儿孙。
  • 古诗《书舍·讲罢渊然似不胜》 - - 苏辙 - - 讲罢渊然似不胜,诗书默已契天心。 高宗问答终垂世,未信诸儒测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