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戴梓的诗 > 题马·棱棱应自渥洼来原文及翻译赏析

题马·棱棱应自渥洼来

朝代:清代诗人:戴梓时间:2023-04-07
棱棱应自渥洼来,铁骨金羁汗血回。
盛世升平无战斗,圉官閒却老龙媒。

诗人戴梓资料

题马·棱棱应自渥洼来作者戴梓

戴梓,字文开,自号耕烟老人,人称耕烟先生,汉族,浙江仁和人。清初火器制造家。他通兵法,懂天文算法,擅长诗书绘画,是一个难得的博学多才之士。康熙十三年,在福建的耿精忠响应吴三桂起兵叛乱,进犯浙江。朝庭派..... 查看详情>>

戴梓古诗词作品: 《赠黄岁登·我亦羁栖客》 《秋怀·孤城吹角海天秋》 《送王司马·既喜之官去》 《冬夜即事和陈侍御韵》 《春郊即目·漠漠平畴断复连》 《失题·女伴罢吴讴》 《登岳阳楼·暂解征衣上岳阳》 《送王司马台铉之任荆州》 《西征闻捷·昨宵驰报到留都》 《题画罗汉·杖不自持

题马·棱棱应自渥洼来原文及翻译赏析

题马·棱棱应自渥洼来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和李仲固用金光仲韵贺余致政》 - - 南有容 - - 老夫无兴赋悲秋,梅凳经函共一楼。天籁独闻南郭几,风涛不及五湖舟。笼云已了行藏事,园鹤惟知饮啄忧。但有赏音如数子,肯愁霜鬓岁华遒。
  • 古诗《舟中杂诗·侧身浮世百忧繁》 - - 龚鼎孳 - - 侧身浮世百忧繁,往事频销逐客魂。五夜凄风迷贯索,半生白日送戎轩。扫门偏懒公孙阁,抱瓮长虚仲蔚园。高卧残年容啸傲,肯因摇落辄声吞。
  • 古诗《偶作·蓬蒿附高原》 - - 刘敞 - - 蓬蒿附高原,芙蕖植污池。物生自有性,不为高下移。贵在世所用,未可以为师。贱在众不识,未可以为嗤。
  • 古诗《梅花集句·野渡人初过》 - - 李龏 - - 野渡人初过,人悲花自闲。歌声随绿水,春满杏花山。
  • 古诗《偶成·游从旧分唯三径》 - - 刘子寰 - - 游从旧分唯三径,依倚新交只瘦筇。红叶碧花诗满眼,秋来多病苦无悰。
  • 古诗《采桑子·秋夕》 - - 俞庆曾 - - 西风猛撼疏窗梦,窗外铃声。铃外蛩声,并作新秋一夜听。枕函低映罗帱月,香是前身。烟是前因,人倚熏炉悟夙生。
  • 古诗《扬子云·为郎三世汉朝臣》 - - 郑学醇 - - 为郎三世汉朝臣,载笔何须更美新。莫厌草玄终寂寞,相过还有问奇人。
  • 古诗《喜晴·三日雨不止》 - - 陆游 - - 三日雨不止,意谓无复晴。泥深不可出,卧听空阶声。事有未易料,南风起三更。阵阵浮云归,杲杲初日明。穑事既竭作,机杼比屋鸣。天公真老手,谈笑功皆成。家家有新酿,欢言相送迎。蝗孽幸扫空,努力谋春耕。...
  • 古诗《和董承事三颂见别》 - - 释慧方 - - 顺水张帆息浪花,截流一句不周遮。已登彼岸无馀事,入海谁能更算沙。
  • 古诗《续竞渡词·五色牙旗按五方》 - - 洪亮吉 - - 五色牙旗按五方,东西北庙爇真香。更穿白马司徒港,去谒金龙四大王。
  • 古诗《起居注日讲赐貂裘羔衣各一袭》 - - 陈廷敬 - - 曾陪貂珥金珰贵,载咏羔羊豹饰荣。绡帕笼床趋玉陛,香烟满袖直乾清。便教累叶传君赐,何止终身荷圣情。蚤罢西征诸将士,尚方服御到书生。
  • 古诗《野眺·柳绕平湖绿映堤》 - - 释绍嵩 - - 柳绕平湖绿映堤,堤边柳色更相宜。风来众绿一时动,不为愁人住少时。
  • 古诗《西崦·杨柳如烟山绕村》 - - 严古津 - - 杨柳如烟山绕村,春来清景似桃源。青藤老屋杨家宅,中有幽人可晤言。
  • 古诗《豫章宝智上人持高子诗求和》 - - 饶节 - - 我客飞来峰,一室聊自适。关门不敢开,怒风退六鹢。敲门者为谁,起我正禅寂。稻麻竹苇中,见此一英特。手携高子句,按谱恣游历。高子我旧游,伉侠不易得。忆昔京城隅,王郎古遗直。当时会合地,烂漫存辙迹。繄君入社晚,感事一嗟惜。安得赋归堂,寻盟合琮璧。...
  • 古诗《和君实端明送酒》 - - 邵雍 - - 大凡人意易为骄,双榼何如水一瓢。亦恐孟光心渐侈,自兹微厌紫芝苗。
  • 古诗《次韵持国谢送酒》 - - 范纯仁 - - 重九思公向洛阳,三秋此日念何长。心随白酒聊相寄,头插黄花想共尝。盈幅忽惭琼玖报,开尊应伴绮罗香。明年花好能来否,元老同期醉寿觞。
  • 古诗《唐多令·咏窝丝糖》 - - 毛奇龄 - - 捣尽筁头泥。春蚕已蜕衣。片饧里作弹丸儿。不破弥罗三寸茧,谁解道,一窝丝。粔妆汉宫遗。餦餭久未施。开元宫女尚能为。今日尚书花餤会,银碗合,使人思。
  • 古诗《劝农六绝·茅屋人家蓐食烟》 - - 洪咨夔 - - 茅屋人家蓐食烟,相呼趁雨好翻田。 去年下麦泥如铁,一寸春膏直几钱。
  • 古诗《自然见寄·与子俱逢掖》 - - 方回 - - 与子俱逢掖,寒瓢共碧流。 歙今全似鲁,睦亦盛于邹。 竹屋南溪外,风帆古渡头。 相寻欠相遇,遄复堕音邮。
  • 古诗《上归州刺史代通状》 - - 隐峦 - - 家在闽山西复西,其中岁岁有莺啼。 如今不在莺啼处,莺在旧时啼处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