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朱彝尊的诗 > 题沈上舍洞庭移居图原文及翻译赏析

题沈上舍洞庭移居图

朝代:清代诗人:朱彝尊时间:2023-04-08
湿银三万六千顷,两点青螺髻子浓。
生怕东山鹅鸭闹,轻帆径度莫釐峰。

诗人朱彝尊资料

题沈上舍洞庭移居图作者朱彝尊

朱彝尊(1629年10月7日-1709年11月14日),清代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醧舫,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 查看详情>>

朱彝尊古诗词作品: 《鸳鸯湖棹歌·蟹舍渔村两岸平》 《春浮阁·春浮本佛树》 《春江花月夜·今夜江中月》 《菩萨蛮·单情无计通兰约》 《木兰花慢·上元》 《曝书亭得孙学士都下札》 《泰安道中晓雾》 《忆王孙·题沈式功双溪草堂》 《蝶恋花·送惠砚溪归吴》 《云溪草堂图为徐进士题

题沈上舍洞庭移居图原文及翻译赏析

题沈上舍洞庭移居图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五更·读书一室古人满》 - - 蒋士铨 - - 读书一室古人满,看月五更清味多。洗涤我怀加冷淡,牵连人海尚蹉跎。济时勋业应难必,学道年光恐渐磨。坐数残星听鸡唱,晓风频试骨嵯峨。
  • 古诗《徐州道中·吹角动星河》 - - 蒋士铨 - - 吹角动星河,推篷一浩歌。雁飞吴地暖,舟杂楚人多。晚饭尝鱼得,孤灯奈夜何。□□□□□,□□□□□。
  • 古诗《紫薇花·一炉香篆一瓯茶》 - - 赵翼 - - 一炉香篆一瓯茶,点笔研朱日未斜。看到古人诗妙处,浑身痒似紫薇花。
  • 古诗《歌者陈郎戏作姬妆即席调赠》 - - 徐熥 - - 梨园推丽质,结束作妖姬。妙舞风前合,清歌云外迟。綵衣裁袖窄,翠钿压眉低。何必悲黄鹄,愁多貌不移。
  • 古诗《寤兄返湘途中夜半短信与余索债》 - - 张月宇 - - 岭南秋尽日趋寒,羁泊吾曹共苦酸。苜蓿三餐凭自惜,诗文一帙博谁欢。难斟篱下陶卿酒,易落风前孟士冠。毂转尘途归去夜,佳人可解忆长安。
  • 古诗《送张太守之济南》 - - 毛奇龄 - - 衔命东行海岳秋,使君著绩在秦州。诏书特赐杨承令,竹马新迎郭细侯。衣覆黄金腰底绶,花含白雪郡东楼。此乡原有前贤迹,早晚应传买犊讴。
  • 古诗《自山过两洞·款款平舆览物华》 - - 黄衷 - - 款款平舆览物华,溪桥婉转到山家。自携茗钵孤僧逸,并掠风丝小燕斜。引目遥峰嫌刺竹,抛肩倦仆藉残花。鹧鸪晚傍归霞宿,不信朱明古洞赊。
  • 古诗《山中·山间饶露意》 - - 卢青山 - - 山间饶露意,天中明众星。夜深犬愈警,隔坳已先鸣。
  • 古诗《哀挽·落日秋山起白云》 - - 程敏政 - - 落日秋山起白云,森森松桧拥高坟。贤名百世应难灭,中有天家谕祭文。
  • 古诗《李宫人琵琶引》 - - 王士熙 - - 剑舞当年识大娘,花奴羯鼓漫悲伤。贞元朝士仍多在,应笑青衫泣白郎。
  • 古诗《姑苏杨柳枝词》 - - 屈大均 - - 长条阿那不牵人,一任花飞送好春。未化浮萍犹是雪,宫莺衔过锦帆津。
  • 古诗《得家报及袁于人江右书》 - - 谢元汴 - - 不意儿书至,欢闻老母安。既云公税急,矧又仆程难。申以龙沙札,正当菖涧寒。迟予深柳下,尊酒共盘桓。
  • 古诗《同方少参采山登蓬莱阁望海》 - - 刘应时 - - 蓬莱阁上东南望,但见乾坤一气浮。万里波涛吞日月,十洲烟雨变春秋。应疑水外无他地,恍是山中有别楼。缥缈仙城定何处,乘槎直欲问牵牛。
  • 古诗《送东莱王学士无竞》 - - 陈子昂 - - 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怀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已矣将何道,无令白首新。
  • 古诗《哭临儿·不是钟情爱独偏》 - - 黄公辅 - - 不是钟情爱独偏,先人世业一经传。浮名末路惭予老,跨步脩途望尔前。死去难消千古恨,悲来谁为二亲怜。輀车况是湖湘迥,惆怅篷窗望粤天。
  • 古诗《频果乾·京师频果与花红》 - - 屈大均 - - 京师频果与花红,作脯南来笑土风。不问花红问频果,鲜时香味可相同。
  • 古诗《人日过石头城》 - - 史谨 - - 今岁喜逢人日晴,老夫乘兴出郊行。孤云作伴随藜杖,一路看山到石城。烟草暗埋周顗恨,荒村犹负莫愁名。蜀州刺史今何在,无复题诗慰客情。
  • 古诗《浪淘沙·赤壁怀古》 - - 文廷式 - - 高唱大江东。惊起鱼龙。何人横槊太悤悤。未锁二乔铜雀上,那算英雄。杯酒酹长空。我尚飘蓬。披襟聊快大王风。长剑几时天外倚,直上崆峒。
  • 古诗《送中川老先生朝贺》 - - 蔡羽 - - 苍龙殊喜映前光,学士含香拜玉皇。 九庙庆成崇宝祐,万年枝茂发灵祥。 华封不阻崆峒祝,仙宴欣沾芍药方。 典学古来求正士,桓荣端合领春坊。
  • 古诗《心问身·心问身云何泰然》 - - 白居易 - - 心问身云何泰然,严冬暖被日高眠。 放君快活知恩否,不早朝来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