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陈傅良的诗 > 挽林承信·重交宁问田安在原文及翻译赏析

挽林承信·重交宁问田安在

朝代:宋代诗人:陈傅良时间:2018-03-06
重交宁问田安在,急义固於官不知。
膴仕幸多花萼好,幽栖宜与竹林期。
床头周易吾将老,案上楞严晚得师。
此意自应天予后,峄阳未琢长孙枝。

诗人陈傅良资料

挽林承信·重交宁问田安在作者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 查看详情>>

陈傅良古诗词作品: 《见寄三绝·独向心源识背趋》 《悼杨休甫·袖手旁观一世余》 《诗怀·我友天下士》 《招隐·将子无涉水》 《和丁少詹韵·尽日支颐听雨声》 《鼓琴行送许深父同知被诏赴阙》 《戊午寿国举兄》 《仲一以诗来用韵奉答》 《丁端叔和九日诗至用韵奉谢恤邻之义且申前请》 《送谢怀英道士归庐山

挽林承信·重交宁问田安在原文及翻译赏析

挽林承信·重交宁问田安在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清江引·大都来世人也都知道》 - - 陆采 - - 大都来世人也都知道。单只是回头少。跳出欲火坑。便是金丹灶你不悟呵。。失却人身何处讨。
  • 古诗《减字木兰花·白云红树》 - - 曹贞吉 - - 白云红树。一路秋虫相共语。几缕朝霞。遥指东溟是我家。长河百折。浪卷芦花堆似雪。舟子滩边。击汰扬舲横索钱。
  • 古诗《山中杂兴·故老相逢竹外村》 - - 陈镒 - - 故老相逢竹外村,能谈旧史忆乾元。大儿昨日从军去,惆怅无人给晓昏。
  • 古诗《忆远·为具鱼蔬几日餐》 - - 田遨 - - 为具鱼蔬几日餐,临行珍重祝平安。书囊已似离情重,病脚还愁行路难。孤月窥帘灯影瘦,西风卷地雁声酸。遥怜屋冷兼衣薄,早早归来共暖寒。
  • 古诗《义鸽三章·肃肃兮飞奴》 - - 杨维桢 - - 肃肃兮飞奴,离尔俦兮别尔家。吁嗟尔劳兮,比鸿雁兮将书。
  • 古诗《楚游再上晴川阁》 - - 顾峵 - - 为爱晴川问昔游,凌虚缥缈倚长流。重过芳草汉阳渡,还望仙人黄鹤楼。百尺帆樯依古岸,万家烟火带沙洲。几回惆怅江天远,何处乡关起暮愁。
  • 古诗《蜻蜓浦·舍北蜻蜓浦》 - - 陆游 - - 舍北蜻蜓浦,新秋偶一来。菱丝烟际老,芡觜露中开。渔火明还灭,沙禽去却回。吾行兴无尽,舟子莫相催。
  • 古诗《回文偈·会解垂要理》 - - 赵炅 - - 会解垂要理,真诠羡非深。意大谁教指,因缘善归心。
  • 古诗《戏题汪上舍拓钵小像》 - - 朱彝尊 - - 欢喜阿罗汉,精蓝舍卫城。山僧少拘束,恣意蹋花行。
  • 古诗《过卫秧村有感》 - - 李经钰 - - 荒荒斜日下前村,此地重过欲断魂。陵谷变迁原不料,盛衰倚伏更难言。春风自改新亭馆,明月曾陪旧酒尊。西望萧萧人去尽,空巢鸮鸟叫黄昏。
  • 古诗《寄怀陈子鹤司寇》 - - 刘绎 - - 闻道版舆花外旋,慈云应护德星躔。百年甘旨宜乡味,四海勋名望众贤。身在江湖心魏阙,天然水木地平泉。谁知融泄兰陔内,万里安危两念悬。
  • 古诗《东瀛寓园有松柏数十株傍馀隙地一弓以梅花补之》 - - 姚倩 - - 茅檐竹牖傍山涯,小住何妨便当家。侬自携锄君抱瓮,一庭明月种梅花。
  • 古诗《东坡读书楼联》 - - 郭尚先 - - 万户侯何足道哉,顾乌帽青鞋,难得津梁逢大佛;三神山如或见之,问黄楼赤壁,何如乡郡挟飞仙。
  • 古诗《怀仙志·濛濛春色暗青楼》 - - 杨之琦 - - 濛濛春色暗青楼,歌谢台荒舞亦休。锦队凄凉云雨恨,花钿零落燕莺愁。心飞南国香何在,目极东洲水自流。却忆当樽人似玉,月明无复引箜篌。
  • 古诗《寄答闽中陈先辈》 - - 钱谦益 - - 秋堂过雨一灯凉,秋士书来意苦伤。落第君应悲失马,休官吾已笑亡羊。渐抛团扇恩情在,欲采芙蓉道路长。廿载相思频命驾,不成一水限河梁。
  • 古诗《忆江南·重九日泊舟虎林》 - - 周星誉 - - 重九日泊舟虎林,水窗无俚戏,与梦西追忆旧游,漫赋十解·重九节,十载住吴门。花舫虎丘担菊市,箬篮狮巷买糕人。此景最关心。
  • 古诗《贺郑枢齐·盛丽纷华念不萌》 - - 刘子寰 - - 盛丽纷华念不萌,位高心小古难能。祇今翘馆延人物,只似萧斋接友朋。
  • 古诗《扬州·瘦西湖上柳毵毵》 - - 李冰若 - - 瘦西湖上柳毵毵,打桨人来笑语憨。只有童心无觅处,负他疏影蘸柔蓝。
  • 古诗《南歌子·暮霰寒依树》 - - 毛滂 - - 暮霰寒依树,娇云冷傍人。江南谁寄一枝春。何似珑璁十里更无尘。 雨萼胭脂淡,香须蝶子轻。碧山归路小桥横。谁见暗香今夜月胧明。  
  • 古诗《四月二十三日作》 - - 陆游 - - 莫笑茅庐迮,何曾厌日长。 饭余餐酪滑,浴罢葛巾凉。 落日桐阴转,微风栀子香。 贫家犹裹粽,随事答年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