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王慎中的诗 > 闻蝉·阴气南方早原文及翻译赏析

闻蝉·阴气南方早

朝代:明代诗人:王慎中时间:2020-12-04
阴气南方早,闻蝉三月中。
声微犹隐树,咽短不从风。
亭馆人初散,园林花顿空。
羁游阔行乐,亦自惜春终。

诗人王慎中资料

闻蝉·阴气南方早作者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 查看详情>>

王慎中古诗词作品: 《过黄后溪江楼》 《访顾东桥聂村山庄》 《元日侍班奉天殿》 《李少泉见投折梅之咏用韵奉答》 《送青门·惆怅温陵酒》 《南昌有湖水流城中会府属当其左每晨趋府行于湖上执事仓卒无游观之致》 《访吴泉滨先生山居赋此投赠》 《寄荔枝与吴泉滨》 《冬至大祀斋居》 《访郭白峰山庄不值留题

闻蝉·阴气南方早原文及翻译赏析

闻蝉·阴气南方早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叶县·好龙龙肯与君亲》 - - 林则徐 - - 好龙龙肯与君亲,便信风云会有神。麟凤共知希世物,但教创见也惊人。
  • 古诗《雨中。次昨日昏字䪨》 - - 赵显命 - - 梧风吹度竹烟昏,七月新凉雨满轩。百种悲声虫诉怨,数行清泪烛堆痕。明朝山气应添爽,今夜溪流稍觉喧。自是残生无好绪,秋来羁思况堪论。
  • 古诗《五日食粽忆日前夷陵秭归之游》 - - 幻庐 - - 遐迩惟闻悬艾香,风熏五月趁端阳。读骚气助龙舟竞,应景云蒸角黍尝。正可诗心销五毒,还从史鉴代雄黄。答君天问行天讨,幸勿虚云树脊梁。
  • 古诗《赠无庵沈相师》 - - 潘从大 - - 喜见人间百岁翁,青鞋藜杖步如风。一庵无处知身幻,四海行来觉眼空。论相又看新进士,挑诗多识旧名公。承平往事谁知得,闲听高谈梦寐同。
  • 古诗《张春野训果儿有作韵酬之》 - - 李诩 - - 此心提醒要惺惺,百万军中鼓吹鸣。才有一毫私意蔽,便应千变恶机形。斋持务使神明守,培养先从定静生。圣训昭昭如白日,毋劳旁事短长铭。
  • 古诗《浣溪沙·不恨离人恨柳枝》 - - 黄侃 - - 不恨离人恨柳枝。柳枝惟解送将归。年年客路泪沾衣。春去愁心随逝水,梦回幽意袅游丝。此生多是别离时。
  • 古诗《贵家园池夏夜》 - - 释文珦 - - 杨柳荫华馆,菡萏生回塘。薰风散炎蒸,积水生夜凉。长歌沧浪曲,可洗冰炭肠。主人不知爱,白头犹异方。
  • 古诗《题乌衣巷陌图》 - - 叶颙 - - 千载乌衣巷,荒凉日易斜。昔年丞相宅,今代野人家。庭弛生枫树,阶芜长草花。春风无主燕,夜雨为官蛙。
  • 古诗《山水人物·小坐青桐下》 - - 周作人 - - 小坐青桐下,芙蕖自在香。身闲更地静,心里自清凉。
  • 古诗《偈·一法有形该动植》 - - 释本才 - - 一法有形该动植,百川湍激竞朝宗。昭琴不鼓云天淡,想像毗耶老病翁。
  • 古诗《十二属诗·鼠迹生尘案》 - - 沈炯 - - 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龙隰远青翠,蛇柳近徘徊。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猴栗羞芳果,鸡蹠引清杯。狗其怀物外,猪蠡窅悠哉。
  • 古诗《十画农谣·春雨津浃洽》 - - 孔平仲 - - 春雨津浃洽,秋苗香苾芬。京坻看便是,完固促修囷。
  • 古诗《琴月轩诗卷》 - - 王翰(明) - - 幽人独坐敞华亭,霁宇无尘河汉横。窗纸渐明知月上,琴丝微冷觉秋生。霜凝碧树乌三绕,露下苍苔鹤一鸣。更得梅花相慰藉,闻香三弄不胜清。
  • 古诗《天龙恭敬赞》 - - 蒋敦复 - - 云散千峰晓,神龙应念来。补陀岩上士,心识几时灰。
  • 古诗《镇潼观察留后赠侍中李君挽词》 - - 刘敞 - - 筑坛辞将钺,分土继缁衣。忌满名犹误,宜年报尚非。离鸿哀断续,埋玉想光辉。冥漠金貂赠,空看卤簿归。
  • 古诗《访仲弓·凉雨吹丝络晚空》 - - 邹浩 - - 凉雨吹丝络晚空,朅来秋兴与君同。巽亭鹄立云霓上,未许山川落眼中。
  • 古诗《纪游·芜城好》 - - 曹尔堪 - - 芜城好,魄动舞衫中。翠黛波心商舶晓,红灯店口市桥风。小杜醉楼东。
  • 古诗《和靖墓·木落孤山墓草荒》 - - 黄庚 - - 木落孤山墓草荒,梅花千古带诗香。 吟魂仙去谁招得,独鹤一声幽恨长。
  • 古诗《送游吏部赴召》 - - 魏了翁 - - 天马周流不停策,青龙挂空山无色。 区中物物见根柢,岁年滔滔逐流水。 籲于求归归未获,客里随人送行客。 鏦金伐鼓行清秋,江头组练云如稠。 道旁老人相与语,主宾闻之愕相雇。 或云造阙如登仙,一声謦咳落九天。 岂知位高势逾逼,莫向紫宸庭下立。 非关噉刍解喑嘿,紫宸地禁鸣不得。 或...
  • 古诗《柳枝四首其一》 - - 薛能 - - 数首新诗带恨成,柳丝牵我我伤情。柔娥幸有腰支稳,试踏吹声作唱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