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诗人 > 白居易的诗 > 戏题木兰花·紫房日照胭脂拆原文及翻译赏析

戏题木兰花·紫房日照胭脂拆

朝代:唐代诗人:白居易时间:2023-04-04
紫房日照胭脂拆,素艳风吹腻粉开。
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

诗人白居易资料

戏题木兰花·紫房日照胭脂拆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查看详情>>

白居易古诗词作品: 《郭虚舟相访》 《早兴·晨光出照屋梁明》 《思子台有感二首》 《忆庐山旧隐及洛下新居》 《酬思黯相公晚夏雨后感秋见赠》 《哭刘尚书梦得·今日哭君吾道孤》 《醉后题李马二妓》 《答刘戒之早秋别墅见寄》 《和李澧州题韦开州经藏诗》 《宿东亭晓兴

戏题木兰花·紫房日照胭脂拆原文及翻译赏析

戏题木兰花·紫房日照胭脂拆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朱草·圣德光天壤》 - - 弘历 - - 圣德光天壤,宸修格地祗。瑞呈朱草出,祥应紫云垂。戟戟抽茎密,离离擢干奇。朝芳珠露润,午秀惠风吹。不数椿知岁,休誇蓂应时。汇征占有吉,济济助无为。
  • 古诗《巴州·深院严扃尽日闲》 - - 任兰枝 - - 深院严扃尽日闲,一年花事已全删。情同笼鸟难舒翼,行似枯僧正闭关。万里烟波通峡水,连朝云雾失涂山。故园遥在春江畔,那得扁舟纵往还。
  • 古诗《暇日过天宁东院》 - - 王㒜 - - 棋局诗囊在处携,投閒几度过招提。凉分半榻竹风细,香散一帘花雨迷。白石庵中曾读易,碧纱笼外更留题。日斜又别高僧去,笑指前溪作虎溪。
  • 古诗《周将军·欃枪狂驱万猰貐》 - - 邵长蘅 - - 欃枪狂驱万猰貐,横嚼九州无完土。丘成血骨
  • 古诗《清平乐·萍乡必东馆》 - - 赵师侠 - - 无风轻燕。缭绕深深院。昼永人闲帘不卷。时听莺簧巧啭。清和天气阴阴。南风初奏薰琴。唤起午窗新梦,愁添一掬归心。
  • 古诗《读史有感·曹瞒瞰中原》 - - 陈琏 - - 曹瞒瞰中原,孙郎奋江东。英英帝室胄,偏都巴蜀中。一心复旧物,三顾起卧龙。大业张垂成,天运忽告终。将星落前军,炎灰散寒风。三分从此始,千古恨莫穷。
  • 古诗《次韵曾仲锡元日见寄》 - - 苏轼 - - 萧索东风两鬓华,年年幡胜剪宫花。愁闻塞曲吹芦管,喜见春盘得蓼芽。吾国旧供云泽米,君家新致雪坑茶。燕南异事真堪纪,三寸黄柑擘永嘉。
  • 古诗《寄南台御史达兼善》 - - 雅琥 - - 白沟秋水帝城边,晓发河南使者船。契阔山川将万里,飘零岁月又三年。云间快睹冥冥凤,海上愁看跕跕鸢。经术匡君须我辈,莫将离恨染华颠。
  • 古诗《午日·望云忧麦槁》 - - 乾隆 - - 望云忧麦槁,度节忘蒲青。巽二风无巽,灵均雨弗灵。艾樽终日辍,粽席两年停。重廑慈闱虑,中心越不宁。
  • 古诗《嘉树·嘉树当空庭》 - - 乾隆 - - 嘉树当空庭,密荫无纤穿。蓊绿罨窗纱,好鸟相周旋。风前泛虚籁,雨后霏轻烟。结此云霞想,无须桃李妍。
  • 古诗《浣溪沙·黄钟》 - - 周邦彦 - -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 古诗《秋林·一簇高低近翠微》 - - 于谦 - - 一簇高低近翠微,碧云红树静依依。枝垂硕果霜初落,鸟露危巢叶渐稀。僧寺楼台临竹坞,人家烟火隔柴扉。半竿落日斜明处,又见松头一鹤归。
  • 古诗《登金山·水心龙窟只宜僧》 - - 王守仁 - - 水心龙窟只宜僧,也许诗人到上层。江日迎人明白帽,海风吹醉掖枯藤。鲸波四面长疑动,鳌背千年恐未胜。王气金陵真在眼,坐看西北亦谁曾。
  • 古诗《少年行·少小豪雄不解儒》 - - 彭孙贻 - - 少小豪雄不解儒,椎埋踪迹溷屠沽。麒麟画像犹生动,卫霍曾留一字无。
  • 古诗《寓居杂咏·钓窗不忍见南山》 - - 姜夔 - - 钓窗不忍见南山,下有三雏骨未寒。惆怅古今同此味,二陵风雨晋师还。
  • 古诗《赠乡人周从龙谈命》 - - 刘过 - - 庐陵儒万人,颇亦出青紫。 老子三不归,未省乡里士。 暮年罕交游,仅识子周子。 风流属当行,岂止谈天尔。 夜从青楼饮,一醉几欲死。
  • 古诗《题广爱寺楞伽山亭》 - - 宋庠 - - 谁履为山篑,工侔架海形。 神鞭阴助险,佛髻巧分青。 栋老栖烟湿,禽翻避呪灵。 会须依定观,一一访岩扃。
  • 古诗《汎星槎·鼻祖寻河源》 - - 张镃 - - 鼻祖寻河源,织女喜停机。 我不愿上天,湖中亦忘归。
  • 古诗《皇后阁·晓佩摇苍玉》 - - 宋祁 - - 晓佩摇苍玉,晨旂亚翠斿。 新年好春色,今日满皇州。
  • 古诗《早朝·北面高呼拜冕旒》 - - 赵子潚 - - 北面高呼拜冕旒,星垂华渚彩虹浮。 春风满泛蒲萄酒,喜溢讴声遍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