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王柏的诗 > 元夕独坐·颇闻灯火闹荧荧原文及翻译赏析

元夕独坐·颇闻灯火闹荧荧

朝代:宋代诗人:王柏时间:2018-03-12
颇闻灯火闹荧荧,何似书窗一点青。
尚喜今年民意乐,一般箫鼓两般听。

诗人王柏资料

元夕独坐·颇闻灯火闹荧荧作者王柏

王柏(1197-1274),字会之,婺州金华人。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 查看详情>>

王柏古诗词作品: 《画卷·礉礉石林立》 《守郑定斋·东方有猗桐》 《宋史馆检阅所性先生时天彝父挽些》 《画卷·江村依密树》 《畴依·圣道不行》 《题立斋天台图》 《和叔崇清明后四绝》 《冬至和适庄即事韵》 《题徐观之字说》 《伯兄新楼·不嫌陋巷据坡头

元夕独坐·颇闻灯火闹荧荧原文及翻译赏析

元夕独坐·颇闻灯火闹荧荧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仆狂兴欲往·山势停留水又回》 - - 李穑 - - 山势停留水又回,莲坊曾是圣王开。门前迎送何时尽,识者应须特地来。
  • 古诗《春从天上来·为前制府大司马吴公寿》 - - 屈大均 - - 梅萼争红,向亚相生朝,开边春丛。冻含香雪,晴弄和风,绿毛凤子相从。正衮衣清暇,罢节钺洗沐佗宫。恐京朝,愿朝廷更假,三载居东。公如古公天寿,得白兔双丸,绿髓青瞳。好德康宁,年过耆艾,未来耇造无穷。作万民师保,将雅颂尽变鸾中。更歌风,俾圣人膏馥,沾丐童蒙。...
  • 古诗《城居杂咏·高楼若崇峦》 - - 刘斯奋 - - 高楼若崇峦,苔深崩一角。夏雨浸天棚,飞街旋成瀑。
  • 古诗《对酒·对酒不能饮》 - - 觉罗桂芳 - - 对酒不能饮,尊前唤奈何。眼中英物少,青史故人多。肝胆向谁沥,江河有逝波。身留一剑在,中夜手摩挲。
  • 古诗《仲春摄太仆卿祭马祖宿斋城外作》 - - 强至 - - 一年四出国门西,今喜春郊散马蹄。晴日自随河面动,宿云仍傍柳梢低。斋宫得句还挥笔,乡国寻芳忆杖藜。承祀九卿犹假摄,不应巧宦至通闺。
  • 古诗《道中闻百舌·一径寻村渡碧溪》 - - 释绍嵩 - - 一径寻村渡碧溪,山花红紫树高低。如今天下无鸣凤,说与春乌自在啼。
  • 古诗《忆王孙·四时流转急如梭》 - - 王丹桂 - - 四时流转急如梭。百岁韶华屈指过。惟愿人人出爱河。养冲和。功满超升赴大罗。
  • 古诗《游张公洞·阮籍怀广途》 - - 郑善夫 - - 阮籍怀广途,卢敖历四极。尚惭壤虫隘,或哭周道阨。伊余抱末衷,乃溯二子迹。北游费岁年,东归眷幽赜。岂不念穷路,黄鹄有羽翮。阳羡山水区,西奠洞庭侧。岩扉靡杂卉,菌芝类盈尺。昔有摄生者,于此炼金液。空筌夙所慕,灵洞杳莫测。寒泉滴不散,千岁成璆碧。中有科斗书,漫灭不可识。朅来事冥...
  • 古诗《忆南京叠过夔门诗韵》 - - 吴妍因 - - 玳梁海燕梦难温,一样春风白下门。献岁寒梅谁得赏,入时新柳几何存。江山不速无家客,烟雨空怀负郭村。但得寇平归去早,园荒井废更休论。
  • 古诗《西方百神降神用熙安》 - - 郊庙朝会歌辞 - - 丰年穰穰,美芳职职。笾豆方圆,其仪孔硕。风马在御,云车载饬。来顾来飨,维俟休德。
  • 古诗《哭沈太史君典》 - - 欧大任 - - 过江有约竟何如,片语千秋事总虚。沾臆他年闻箧泪,可怜未报秣陵书。
  • 古诗《占日·日月背》 - - 易静 - - 日月背,顺吉背须凶。若背东方西面胜,背西东面获其功,南北并皆同。
  • 古诗《邸中种竹·生平文与可》 - - 何吾驺 - - 生平文与可,挂壁想馀寒。何似空阶下,脩枝扫箨冠。
  • 古诗《和刘江宁韵送张天觉同年》 - - 孔平仲 - - 酒可平孤闷,无辞满满斟。剑横斗牛气,松抱雪霜心。泽国波涛壮,春天雾雨深。清哀记风采,白笔旧曾簪。
  • 古诗《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 - 于季子 - - 九旗云布临嵩室,万骑星陈集颍川。瑞液含滋登禹膳,飞流荐响入虞弦。山扉野径朝花积,帐殿帷宫夏叶连。微臣献寿迎千寿,愿奉尧年倚万年。
  • 古诗《文石江村·独树断》 - - 王恭 - - 独树断
  • 古诗《和王介艇中丞游园原韵》 - - 袁世凯 - - 乍赋归来句,林栖旧雨存。卅年醒尘梦,半亩辟荒园。雕倦青云路,鱼浮绿水源。漳洹犹觉浅,何处问江村。
  • 古诗《四月朔旦过黄山哭刑部百求弟道中》 - - 陈著 - - 河流曲折二十里,过了黄山始直礴。 今日卸船须得早,鄮峰已在眼花中。
  • 古诗《憨郭郎·清闲真道本》 - - 王哲 - - 清闲真道本,无事小神仙。谨修增些福,免黄泉。 愚迷都不晓,只爱几文钱。一朝大限至,告苍天。
  • 古诗《舟中杂纪·舟行知牵稳》 - - 王冕 - - 舟行知牵稳,恰得打头风。 更喜青山出,宁辞白发穷? 江枫缘岸赤,河蓼杂烟红。 回首东南景,楼台杳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