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诗人 > 齐己的诗 > 与崔校书静话言怀原文及翻译赏析

与崔校书静话言怀

朝代:唐代诗人:齐己时间:2023-04-05
同年生在咸通里,事佛为儒趣尽高。
我性已甘披祖衲,君心犹待脱蓝袍。
霜髭晓几临铜镜,雪鬓寒疏落剃刀。
出世朝天俱未得,不妨还往有风骚。

诗人齐己资料

与崔校书静话言怀作者齐己

齐己(约860~约937)唐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宁乡)人。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864年,齐己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大沩山同庆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6岁多就和其他佃户家庭..... 查看详情>>

齐己古诗词作品: 《访自牧上人不遇》 《谢丁秀才见示赋卷》 《水边行·身著袈裟手杖藤》 《谢人惠丹药·别后闻餐饵》 《谢重缘旧山水障子》 《谢主人石笋·西园罢宴游》 《谢灉湖茶》 《送楚云上人往南岳刺血写法华经》 《宿简寂观·万壑云霞影》 《怀金陵知旧·海门相别住荆门

与崔校书静话言怀原文及翻译赏析

与崔校书静话言怀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题连枝图·刲肉宁酬返哺恩》 - - 蒋士铨 - - 刲肉宁酬返哺恩,行同曾闵旧知闻。看云忆弟人何处,黄叶村南孝子坟。
  • 古诗《七夕同子存过溪默尔斐置酒令子岩烛词客张芸城女郎徐月仙在坐》 - - 钱澄之 - - 扁舟逃暑至,漫遣主人知。妓慧留宾待,厨荒载酒迟。风贪岩岫好,坐逐树阴移。日落樽频徙,荷香处处随。
  • 古诗《次韵韶倅李通直》 - - 苏轼 - - 青山祇在古城隅,万里归来卜筑初。会见四山朝鹤驾,更看三李跨鲸鱼。欲从抱朴传家学,应怪中郎得异书。待我丹成驭风去,借君琼佩与霞裾。
  • 古诗《上巳宴集懋社》 - - 瞿士雅 - - 小池残日艳阳天,初月如钩未上弦。芍药翻红蒲映水,桃花飘俎柳垂筵。缓歌慢舞凝丝竹,藉草传杯似列仙。难得相逢容易别,故人何处又留连。
  • 古诗《游青岩古镇席上饶会长索诗遂以其姓字为韵口成》 - - 吴金水 - - 巷中犹诵状元谣,古镇秋深木未凋。泥瓦石墙馀宿草,绣衣银饰灿蛮苗。缘何此地淳风在,应是当年劫火饶。量浅主人强敬客,苍颜得酒灿春韶。
  • 古诗《颂古·破灯盏里已无油》 - - 释云岫 - - 破灯盏里已无油,放去光明照九州。暴雨暴风吹灭了,光明不在旧床头。
  • 古诗《观山·山如豪俊略方隅》 - - 陈造 - - 山如豪俊略方隅,傲睨骄蹇未受拘。为著孤亭凌缥渺,至今端委正衙趋。
  • 古诗《葛岭杂书·小娃小艇无踪迹》 - - 张雨 - - 小娃小艇无踪迹,只有荷花雨溅裙。净洗一方天水碧,不教歌板污游云。
  • 古诗《赋得蟹送人之官》 - - 高启 - - 吐沫乱珠流,无肠岂识愁。香宜橙实晚,肥过稻花秋。出簖来深浦,随灯聚远洲。郡斋初退食,可怕有监州。
  • 古诗《挽张之洞联·五百年名世挺生》 - - 冯明馨 - - 五百年名世挺生,间气特钟渤海;廿四次中书上考,遐龄独逊汾阳。
  • 古诗《王子六么大曲》 - - 无名氏 - - 梦中黄跨青鸾翼。……一簇楼台。
  • 古诗《正月六日七日书所见》 - - 晁说之 - - 扶光岁首当何辰,荐视变异纷无垠。既惊马日不为马,况复人日不成人。咸疑白昼悬月魄,哗言日月相斗格。如负如空天风愁,似食不食自毒螫。空里黄埃下百重,日心黑气交四磔。不知何地匿阳乌,人间百鸟竞号呼。可怜海气使如此,杏梁瑞彩想中都。...
  • 古诗《题画竹·鹧鸪啼望水龙吟》 - - 贡性之 - - 鹧鸪啼望水龙吟,舟过湘江夜雨深。清思满怀无著处,却将墨沼写秋阴。
  • 古诗《书维扬张君梅卷》 - - 方岳 - - 月明临得霜桥影,只恁横斜自一奇。唤起江南归梦远,竹村烟水有茅茨。
  • 古诗《喜雨赠林子卿陈正夫》 - - 陈高 - - 幽轩对客坐,急雨檐前落。阴云破荒原,凉风散林薄。遥想东山下,苗生青沃若。与子结幽期,归来看秋穫。
  • 古诗《西樵湖棹歌追和湛文简公》 - - 屈大均 - - 东北湖头接白云,东南湖尾大江分。诸峰不在烟波外,七十芙蓉总与君。
  • 古诗《就馆偶作·勺水不堪挹》 - - 杨树 - - 勺水不堪挹,寸光歉自照。况我下愚人,迂疏寡实效。兹来匪言师,多情酬夙好。诲尔无异闻,启予实所要。文章九轨途,取径勿轻躁。浮慕鲜心得,沈思达理奥。毋为泛驾马,越级肆腾趠。宁学蹇驴迟,步步亲身到。...
  • 古诗《次韵傅宏推官义方亭》 - - 苏辙 - - 居近古城心自幽,箪瓢足用更何求。莺飞旋趁春风出,龙卧终闻莫雨搜。科第联翩收甲乙,乡闾惊怪问因由。隐君淡泊无人识,长夏一衫冬一裘。
  • 古诗《广遣兴·游魂非吉亦非凶》 - - 王夫之 - - 游魂非吉亦非凶,红烂骷髅白玉容。未
  • 古诗《辨音菩萨章》 - - 释正觉 - - 妙圆单复绝中边,五五机轮互换难。 弦管调来声律合,梭丝识出锦文观。 身心一一能分应,手眼千千不可谩。 似付盐梅岩叟用,和羹无复见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