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赵完璧的诗 > 早春用韵·东风策策拂馀寒原文及翻译赏析

早春用韵·东风策策拂馀寒

朝代:明代诗人:赵完璧时间:2023-04-05
东风策策拂馀寒,静掩柴扉戴鹖冠。
晷影渐舒閒里度,梅红初上醉中看。
烧兰暖合芳庭霭,煮茗清分活水湍。
衰谢却宜春色早,韶华真与意相安。

诗人赵完璧资料

早春用韵·东风策策拂馀寒作者赵完璧

介绍:明山东胶州人,字全卿,号云壑,又号海壑。由贡生官至巩昌府通判。工诗,多触事起兴,吐属天然。有《海壑吟稿》。明山东胶州人,字全卿,号云壑,又号海壑。由贡生官至巩昌府通判。工诗..... 查看详情>>

赵完璧古诗词作品: 《用赋·正是桑榆陶写时》 《坐对杨花·何处杨花小院轻》 《次韵赵松雪胡马图》 《秋夜听雨小饮》 《秋夜·秋色愁人夜不眠》 《怀月林·坐杳音尘是几年》 《用赋·酒醒萧索桃花坞》 《艾山晚归·斜日亭亭石径归》 《乾沟驿道中·迢递秦川合断肠》 《和穆少春前赐诗扇

早春用韵·东风策策拂馀寒原文及翻译赏析

早春用韵·东风策策拂馀寒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大岳原宿蜡烛峰日出》 - - 幻庐 - - 虚窗醉蝶醒,两界顿分明。叠嶂俱朝海,扶桑半挂钲。眼低岚气湿,栏凭嘒铓轻。不待金甍召,周身澡日精。
  • 古诗《拔蒲·青蒲衔紫茸》 - - 无名氏 - - 青蒲衔紫茸,长叶复从风。与君同舟去,拔蒲五湖中。
  • 古诗《袁抱存索诗却赠》 - - 梁鸿志 - - 廿年结契袁公子,流转江湖鬓未皤。鬻字得钱邀我醉,填词传恨任人歌。世儿白眼神逾王,岐路青衫泪更多。茗话寒庐类开宝,液池东畔怕经过。
  • 古诗《题希夷先生真堂》 - - 韩琦 - - 伊昔天真被谪书,亦教人境得仙居。开门翠霭三峰近,合眼红尘万事疏。髣髴旧容蝉已蜕,徘徊高隐室犹虚。何时归伴赤松子,稳驾寻君物外车。
  • 古诗《上封寺·步经千万歇》 - - 徐照 - - 步经千万歇,两日至山平。磬逐炉香尽,猿摇树雪倾。昔曾因画见,谁拟得吟行。又出穹林阁,终宵看日生。
  • 古诗《黄莺·内家初上翠微宫》 - - 梅尧臣 - - 内家初上翠微宫,树里窥人在半空。笑语渐高无约束,侍臣偷望向云中。
  • 古诗《独坐·秋风一来林院深》 - - 廖大圭 - - 秋风一来林院深,开户自弹焦尾琴。丛木寒凉独鹤白,乱云高下群山阴。老天有月照閒坐,清夜无人同苦吟。古来穷饿得不朽,我生与世空浮沉。
  • 古诗《别黄秉中兄·家林乡国共风尘》 - - 林玠 - - 家林乡国共风尘,对榻论文志气真。本欲同为都下客,岂期先作地中人。绿云庭馆虚残月,青草池塘忆暮春。黄卷悠悠谁切琢,生平空负一经纶。
  • 古诗《张文献公祠·丞相祠堂何处寻》 - - 白纯素 - - 丞相祠堂何处寻,龟峰石畔草如茵。松阴故址风霜古,苔锁残碑岁月深。万古铁胎遗素像,千秋金鉴写丹心。登临眺望追怀处,风度依然照古今。
  • 古诗《阅织机者有作》 - - 乾隆 - - 皇祖勤民务,早题耕织图。亲看成帛者,更惜授衣夫。经纬丝无紊,朱黄素后殊。云门土鼓始,大布慢嫌粗。
  • 古诗《癸巳正月在杭州作》 - - 刘基 - - 江城阴气凝,积雨春凄凉。出门何所见,但见瓦砾场。新庐各有主,店舍亦巳张。市人半荷戈,使客尽戎装。回首旧游地,惨淡寒烟黄。怅焉念所思,恻怆心中伤。
  • 古诗《吴宫石·何人移置向何年》 - - 张咏 - - 何人移置向何年,牢落空庭见断顽。竹外松间滋澹伫,土昏苔染更斓斑。贪怜玩月名偏好,莫问朝天信不还。闲醉闲吟聊自得,渐无魂梦忆归山。
  • 古诗《挽王耀庭联》 - - 倪星垣 - - 羡先生矜式一乡,书宗王赵,术擅岐黄,马帐托深情,讵期蓬岛仙游,剩有贤声传奕叶;与哲嗣订交十载,贾业提携,商规指导,鲤庭垂厚爱,蓦说岵峰望断,频挥热泪洒葭莩。 
  • 古诗《焦光洞·高卧不知处》 - - 屈大均 - - 高卧不知处,花含古洞春。白云来借问,三诏彼何人。
  • 古诗《忆著·忆著垂鬟覆额时》 - - 王彦泓 - - 忆著垂鬟覆额时,此生难负谢芳姿。半宵欢泪零残烛,十载离肠搅乱丝。相望莫辞千里隔,行踪惟许月明知。从今注定鸳鸯牒,一炷盟香一首诗。
  • 古诗《次韵居甫六绝句》 - - 许及之 - - 君家城市俨山家,翠竹疏松靓物华。月桂似知新有句,封姨恰献旋开花。
  • 古诗《营道堂绝句》 - - 王涧 - - 旧僚郭赵身为烬,先友王杨骨已枯。莫笑嗫嚅翁不达,人閒斗在不如吾。
  • 古诗《偶作·雪月风花总不知》 - - 杨简 - - 雪月风花总不知,雕奇镂巧学支离。四时多少閒光景,无个閒人领略伊。
  • 古诗《寄东斋·又复逢初度》 - - 陈起 - - 又复逢初度,尪羸异昔时。预愁临丙戌,所愿值天医。翦彩装茶果,裁笺荐寿卮。今年都告免,汤饼却相宜。
  • 古诗《盘陀岭驿楼》 - - 李德裕 - - 嵩少心期杳莫攀,好山聊复一开颜。 明朝便是南荒路,更上层楼望故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