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诗人 > 田翠竹的诗 > 重游岳阳楼·前游伤落拓原文及翻译赏析

重游岳阳楼·前游伤落拓

朝代:现代诗人:田翠竹时间:2023-04-05
前游伤落拓,尘垢满衣襟。
一啸楚天碧,孤吟湘水深。
鱼龙嘘紫气,兰芷吐骚心。
策仗寻幽径,浑忘白发侵。

诗人田翠竹资料

重游岳阳楼·前游伤落拓作者田翠竹

田翠竹,原名田专庭,1913年6月出生,湖南省湘潭市人。其父经营小商业,家境足温饱。1926年考入长沙广雅中学,未及半年,因1927年长沙发生马日事变而弃学回家,师从湘潭一名老先生修习国文。1933年田因所投稿..... 查看详情>>

田翠竹古诗词作品: 《中秋·终古无情是碧天》 《谒黄兴墓·文酒勋华一代尊》 《三度还家别家感赋》 《晚霁·宿雨晚初霁》 《抵桂林·南国名城匹马经》 《夜宿安江·不辞芒屩百蛮行》 《抗战百咏·才喜言和议未终》 《纳凉杂咏·未许挥戈上战场》 《抗战百咏·铁锁千寻亘大江》 《过小姑山·熏风碧树乱云鬓

重游岳阳楼·前游伤落拓原文及翻译赏析

重游岳阳楼·前游伤落拓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感怀·罢停科举陋浮词》 - - 吕敦礼 - - 罢停科举陋浮词,海上琴音是我师。绝域张骞新凿空,诸生何武漫称诗。争攻孔教戈操室,一染欧风气吐蜺。学界盛衰关国运,中原北望寄幽思。
  • 古诗《寄题龚大野遗新居》 - - 吴嘉纪 - - 君乡是旧京,山盘江潆洄。胜槩今何似,处处蒿与莱。邈哉尔幽居,却傍清凉台。落日试登眺,吴楚潮皑皑。三山若图画,钟阜何崔嵬。樵牧指伊人,俛仰襟抱开。谁知游览意,百感从中来。 ...
  • 古诗《雨中偕友人自蓬莱驿乘舟谒禹陵》 - - 佘翔 - - 几度神游入会稽,探奇冒雨越城西。舟移古渡疑乘雪,马避春流惜障泥。千载风云寒碧瓦,九歌日月閟元圭。相传苍水金书在,满目松萝鸟乱啼。
  • 古诗《竹林书舍·别构宜清赏》 - - 吴实 - - 别构宜清赏,翛翛竹满林。秋风疑凤舞,春雨讶龙吟。翠色全侵席,凉声半在琴。悬知君子操,共结岁寒心。
  • 古诗《送钱唐路少府赴制举》 - - 皇甫冉 - - 公车待诏赴长安,客里新正阻旧欢。迟日未能销野雪,晴花偏自犯江寒。东溟道路通秦塞,北阙威仪识汉官。共许郤诜工射策,恩荣请向一枝看。
  • 古诗《同人九日登慈仁寺楼用博问亭将军韵》 - - 吴启元 - - 凉风吹绿草,如我鬓星星。一片寒山色,秋来不耐青。夕阳明远水,落叶下疏棂。又负茱萸约,谁登木末亭。
  • 古诗《春霁偕诸子登南楼》 - - 陈大章 - - 庾楼春暖柳新湾,怀想风流不可攀。画栋光浮千树色,碧窗晴映一峰间。巫云远向三湘出,衡雁遥从七泽还。极目重檐望江北,片帆何处是燕山?
  • 古诗《李仙姑旧隐·云卧人犹近》 - - 华镇 - - 云卧人犹近,团茆迹已空。秀岩孤海外,修竹冷江风。笙鹤今谁赏,星河旧隐通。何当见金碧,华采照淮东。
  • 古诗《和丁忠节·七十稀年几许閒》 - - 周行己 - - 七十稀年几许閒,星星鬓发半衰颜。寸心灰尽周公梦,不恋朝衣只恋山。
  • 古诗《迟友人不至·朝来飞雨洒层城》 - - 魏裔介 - - 朝来飞雨洒层城,便有幽思满画楹。黄花裛露谁为侣,怅望白云秋色平。
  • 古诗《望江南·江南好》 - - 赵文漪 - - 江南好,最忆是南阳。一院绿阴春似海,满庭红日昼初长。学步记扶床。
  • 古诗《青楼怨寄郭生》 - - 景翩翩 - - 欲歌春望词,谁是知音者?门口木兰舟,常系垂杨下。
  • 古诗《追念伍禾·记忆无端自涨沉》 - - 聂绀弩 - - 记忆无端自涨沉,玉壶消得片冰心。相携同到琴台哭,你恨无琴我昧音。
  • 古诗《杨柳枝·枉结柔情万万丝》 - - 汪东 - - 枉结柔情万万丝。千丝万缕止空垂。台城不系青骢住,肯向天涯系夕晖。
  • 古诗《徐安叟郊居》 - - 李新 - - 旋补疏篱短短遮,郊居初似厌纷华。 邻灯林腹几萤小,市路山腰一线斜。 衰草缀珠看晓露,暮天飞墨数归鸦。 怜君近嵊头浑白,两泪临风数祭拿。
  • 古诗《韵诗·从君未省涉津涯》 - - 李流谦 - - 从君未省涉津涯,白璧明珠屡拜嘉。 一吸湖江真大国,仅除风雨亦寒家。 簿书笑我忙官事,笔砚饶君管物华。 世味可能争腊毒,馁蛟馋兕漫摇牙。
  • 古诗《懒窝·风雨日萧瑟》 - - 林宪 - - 风雨日萧瑟,轩窗浸虚凉。 清灯闪复定,寒漏为之长。 老觉世念少,病须药物良。 晨兴涤颤手,供此一瓣香。
  • 古诗《题独醒小亭》 - - 王琮 - - 退食多留此,翛然一散襟。 凉从晓来觉,秋向雨中深。 墙竹侵山色,檐茅杂柳阴。 有谁能载酒,过我共幽寻。
  • 古诗《自题墨竹》 - - 刘延世 - - 酷爱此君心,常将墨点真。 毫端虽在手,难写淡精神。
  • 古诗《秋思七言·久不作诗诗律废》 - - 方回 - - 久不作诗诗律废,时须饮酒酒皆悭。 翠微云外宣平宅,一棹归欤隐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