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诗人 > 陆龟蒙的诗 > 中元夜寄道侣·学饵霜茸骨未轻原文及翻译赏析

中元夜寄道侣·学饵霜茸骨未轻

朝代:唐代诗人:陆龟蒙时间:2023-04-06
学饵霜茸骨未轻,每逢真夕梦还清。
丁宁独受金妃约,许与亲题玉篆名。
月苦撼残临水佩,风微飘断系云缨。
须臾枕上桐窗晓,露压千枝滴滴声。

诗人陆龟蒙资料

中元夜寄道侣作者陆龟蒙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 查看详情>>

陆龟蒙古诗词作品: 《奉和袭美怀华阳润卿博士》 《寄南岳客乞灵芜香》 《袭美留振文宴龟蒙抱病不赴猥示倡和因次韵酬谢》 《夏·兰眼抬路斜》 《吟·忆山摇膝石上晚》 《茶焙·左右捣凝膏》 《和袭美虎丘寺西小溪闲泛三绝》 《南阳广文欲于荆襄卜居袭美有赠代酬次韵》 《和袭美馆娃宫怀古五绝》 《奉和袭美吴中言怀寄南海二同年

中元夜寄道侣·学饵霜茸骨未轻原文及翻译赏析

中元夜寄道侣·学饵霜茸骨未轻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寄喻景山·草堂南望到无因》 - - 陈宓 - - 草堂南望到无因,遥想芒鞋避暑尘。六月携家玩泉石,大飞惊见此山人。
  • 古诗《春·燕啄香泥垒翠巢》 - - 朱晓琴 - - 燕啄香泥垒翠巢,扑帘花气柳丝抛。东风吹出春如锦,蛱蝶寻芳过杏梢。
  • 古诗《甲午元宵·寂寞幽人宅》 - - 湛若水 - - 寂寞幽人宅,低回长者车。坐令门巷迥,情以主宾摅。
  • 古诗《子夜吴歌·二解》 - - 宗臣 - - 与君生别离,仨年参与商。谁谓三年久,不如兹夜长。
  • 古诗《赠别安邑韩少府》 - - 耿湋 - - 子真能自在,江海意何如。门掩疏尘吏,心闲阅道书。古城寒欲雪,远客暮无车。杳杳思前路,谁堪千里馀。
  • 古诗《柳花词·白花飞来江水东》 - - 谢肃 - - 白花飞来江水东,不恋魏宫阊阖风。把臂踏歌歌未巳,至今春兴恼诸公。
  • 古诗《送觉上人·异类潜行未兆前》 - - 释子淳 - - 异类潜行未兆前,昂藏头角耸摩天。回途莫守寒岸草,耕破威音那畔田。
  • 古诗《又次韵·拟心成剩法》 - - 释德洪 - - 拟心成剩法,况复更随言。试凭堂中几,闲看窈窕门。
  • 古诗《西园雅集喜秋水自广陵至》 - - 张鸿佑 - - 西园樽酒罄交欢,雨过高城竹气寒。六月故人江上至,十年白发客中看。池边涨水通花径,树杪归云度石栏。倚杖深松悬暮色,苍苍落日下烟峦。
  • 古诗《松花江绿石砚歌》 - - 宋至 - - 鸭绿江深鼍窟冷,云根截断光炯炯。碧烟一片入手寒,腹作团荷背盘梗。隃麋沈洒松花香,咫尺波涛荡晴景。摩挲雅爱含风漪,好仗濡毫联石鼎。
  • 古诗《醉花阴·染指甲》 - - 葛秀英 - - 曲栏凤子花开后。捣入金盆瘦。银甲暂教除,染上春纤,一夜深红透。点绛轻濡笼翠袖。数乱相思豆。晓起试新妆,画到眉弯,红雨春山逗。
  • 古诗《辞草堂老师归闽》 - - 释慧空 - - 短筇初把探深深,展尽神机被陆沉。搦杀未偿当日恨,翻身谁识此时心。不离左右金为土,别有生涯土作金。既去后来应请问,莫言曾到此山阴。
  • 古诗《九月十九日八旗馆露台登高赋呈节庵孝通伯严斗垣叔峤诸君子》 - - 张之洞 - - 矶上严城晚吹凉,淩风壮观补重阳。柳仍婀娜秋生色,荷已离披水吐光。风动白波寒楚佩,梦回青琐在江乡。寒烟去雁穷怀抱,强为群贤一举觞。
  • 古诗《兰亭祓禊图·何处群贤开胜会》 - - 卢龙云 - - 何处群贤开胜会,流觞竟日洽幽襟。永和岁月传修禊,曲水朋游美盍簪。谁解才情追逸少,由来盛事只山阴。茂林峻岭依然在,岂乏词人续咏吟。
  • 古诗《送曾世亭兵备赴蜀》 - - 边贡 - - 闻道霜台使,亲承岳牧恩。山川增气色,草木藉生存。拂暑辞东郡,先秋过楚门。江皋有芳杜,作意待王孙。
  • 古诗《答老农·圣主仁恩务息民》 - - 沈遘 - - 圣主仁恩务息民,收兵方外卷威神。老农自保太平乐,焉用空言羞使臣。
  • 古诗《秋夜赏月·风清月白水无波》 - - 于谦 - - 风清月白水无波,不饮其如良夜何。美酒千钟舒逸兴,洞箫一曲和高歌。香浮绮席飘丹桂,影落金杯浥素娥。沉醉却疑霄汉近,乘槎直欲泛银河。
  • 古诗《桃源忆故人·四年除夕》 - - 马叙伦 - - 残年爆竹声中去。一霎平分今古。欲把残年留住。怕阻春来路。情怀且向东风诉。我是沙汀渔父。戴得洞庭双鲋。归醉斜阳渡。
  • 古诗《小犬杏儿燕产也》 - - 吕碧城 - - 依依常傍画群旁,灯影衣香忆小窗。愁绝江南旧词客,一犁花雨葬仙庬。
  • 古诗《中秋对月·耿耿孤光海上流》 - - 易恒 - - 耿耿孤光海上流,几家空想大刀头。 欲探蟾兔应无迹,始信山河总是愁。 白露丹枫寒自化,清霜白骨烂谁收。 此身若有双凫舄,不向人间叹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