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文天祥的诗 > 涿鹿·我瞻涿鹿野原文及翻译赏析

涿鹿·我瞻涿鹿野

朝代:宋代诗人:文天祥时间:2017-12-19
我瞻涿鹿野,古来战蚩尤。
轩辕此立极,玉帛朝诸侯。
历历关河雁,随风鸣寒秋。
迩来三千年,王气行幽州。
北海口沧海人间别一天,只容渔父钓苍烟。
而今蜃起楼台处,亦有北来蕃汉船。

诗人文天祥资料

涿鹿·我瞻涿鹿野作者文天祥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补授承事郎 、签书宁海军..... 查看详情>>

文天祥古诗词作品: 《歌风台·长陵有神气》 《杜架阁·仗节辞王室》 《尘外·半山风雨截江城》 《题郁孤台·城郭春声阔》 《二女第一百四十四》 《旅怀·北去通州号畏途》 《岁祝犁单阏月赤奋若日焉逢涒滩遇异人指示以大光明正法于是死生脱然若遗矣作五言八句》 《赠刘可轩写真》 《合江楼·天上名鹑尾》 《夜潮·雨恶风狞夜色浓

涿鹿·我瞻涿鹿野原文及翻译赏析

涿鹿·我瞻涿鹿野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月夜听笛·笛声孤起小池边》 - - 李匡德 - - 笛声孤起小池边,河汉西倾夜悄然。唤却空庭孤鹤梦,月中相顾望青天。
  • 古诗《刮地风·旦》 - - 杨柔胜 - - 旦:只为晨昏缺侍奉。惹谈论不相重。修身可为家邦用。那得閒非到耳中。爹忒怨怼。娘煞过宠。博不得门阑多喜气。女婿近乘龙合前。
  • 古诗《题陈容六龙图用旧题容九龙图韵》 - - 弘历 - - 岂曾掷杖戏仙翁,走笔为龙龙性通。物既有奇必有偶,禅如非色亦非空。之而夭矫神间遇,鬐鬣葩髿意外工。设以时乘喻乾德,体斯未信企惭中。
  • 古诗《小桃源·远寻瑶草到仙家》 - - 詹复 - - 远寻瑶草到仙家,冲破云间一片霞。道士不知兴废事,又来溪上种桃花。
  • 古诗《题雪窦妙高台》 - - 黄溍 - - 偶为清游宿梵宫,凌晨试上最高峰。水翻雪色寒犹落,云掩丹光远更重。旧有一僧能跨虎,近闻三洞尽藏龙。下方车马应难到,烟际惟听日暮钟。
  • 古诗《寄畅园杂咏·知鱼槛》 - - 吴绮 - - 入门无俗境,仙客水为家。三面清波动,千章灌木斜。就阴常聚叶,争食误吞花。谁更知鱼乐,蒙庄兴自赊。
  • 古诗《恭饯冯相国夫子还山》 - - 毛奇龄 - - 在昔裴中立,乘兴归午桥。何如二傅去,饯之在东郊。处宦若家室,投閒亦京朝。所以鸿飞冥,千古羡羽毛。上宰展一德,弘仪冠诸僚。幡然怀乡邦,遽尔振泬寥。日者布文命,圣心擢贤豪。既资殿廷举,兼藉郡国招。夫子较词业,烛照如龟烧。以此文价起,卒与睿鉴昭。今兹且絷维,驾言食场苗。牵裳揽绅...
  • 古诗《奉俎用承安·时和岁登》 - - 郊庙朝会歌辞 - - 时和岁登,物亡疾瘯。实俎间膏,报神之福。匪神福之,曷成且丰。肥腯咸有,惟神之功。
  • 古诗《过沈明石宅·城南湖水接三山》 - - 徐渭 - - 城南湖水接三山,片棹相过雪未残。看了图书三百卷,暮鸦数点落溪湾。
  • 古诗《题圣龙泉时方避贼山中》 - - 周紫芝 - - 泉声来自古龙湫,山底惊雷万壑秋。溅雹打窗空破梦,飞流无尽不湔愁。
  • 古诗《恭呈八章·太平无穷期》 - - 毛奇龄 - - 太平无穷期,景运方逮旦。东归有康成,早已受易算。高天本寥廓,邛首日相见。人生非圈豚,安敢久留恋。祗惧负师训,无以答宸眷。努力崇光景,终焉戒游宴。
  • 古诗《探梅四绝·后五百年无放翁》 - - 刘辰翁 - - 后五百年无放翁,狂歌醉舞与谁同。渔人入得桃花洞,犹有梅花路未通。
  • 古诗《双涧寺·山狭江深屋翠崖》 - - 黄庭坚 - - 山狭江深屋翠崖,夜钟声自瓮中来。长松偃蹇苍龙卧,六月涧泉轰怒雷。
  • 古诗《二流交汇·二水中分句》 - - 刘绎 - - 二水中分句,金陵白鹭洲。那知双派合,章贡有源流。
  • 古诗《雪窗兀坐·霜收馀蔼沥檐水》 - - 韩淲 - - 霜收馀蔼沥檐水,雪屋云窗日气升。旋拨地炉看宿火,软蒲团坐几深凭。
  • 古诗《观白莲·泰华根株本一同》 - - 王同祖 - - 泰华根株本一同,何分白白与红红。半池只怕霜风倒,输与苍颜百丈松。
  • 古诗《送晓容·庞眉苍面已衰翁》 - - 郑獬 - - 庞眉苍面已衰翁,犹踏天衢尘土中。 收得閒名好归去,鲜鱼白酒醉秋风。
  • 古诗《宜对亭·讲罢闲来立矮阑》 - - 叶绍翁 - - 讲罢闲来立矮阑,袈裟衣薄翠光寒。 请师莫起云屏想,只作当年面壁看。
  • 古诗《绝句·岁弊寒骄风落山》 - - 张耒 - - 岁弊寒骄风落山,卧听园木怒涛翻。 去年慈德门东雪,永夜宫郎喝探喧。
  • 古诗《和乐天南园试小乐》 - - 刘禹锡 - - 闲步南园烟雨晴,遥闻丝竹出墙声。欲抛丹笔三川去,先教清商一部成。花木手栽偏有兴,歌词自作别生情。多才遇景皆能咏,当日人传满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