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池·老蟆食月饱复吐》创作背景

朝代:元代诗人:元好问古诗:蟾池·老蟆食月饱复吐更新时间:2021-01-19
《蟾池》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该诗中诗人把金朝中近侍比作癞蛤蟆,把近侍局比作蟾池,给予了辛辣深刻的讽刺与鞭挞,同时揭露了金朝统治者全然不顾全国人民为使国家强盛付出的艰辛,而恣意妄为、祸国殃民的鄙劣行径。全诗艺术形象夸张鲜明,精练完整;语言辛辣活泼。
金代自中期以后,政治日趋腐败,由于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化,同时也出于镇压人民的需要,自金世宗、金章宗以来,宫中原来“传诏令、借使令”的近侍局成了封建君主实行特务统治的机构。特别是金宣宗南渡之后,更加以宫中的近侍局作为心腹耳目,用他们监视政府官吏,钳制军队将帅。近侍局操纵大权,炙手可热。近侍局中人即所谓的“奉御”“奉职”等辈到处接受贿赂,草菅人命,飞扬跋扈,作威作福,终至成为金王朝政治日趋腐败,加速灭亡的原因之一。针对这种弊政,诗人作该诗以讽喻。
注释
①蟾(chán)池:喻指宫内近侍局。金朝于宫中设近侍局,局中设奉御、奉职等职位,多由贵戚、世家子弟担任。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三月,下令近侍局釆访外事。从此这班人就贪赃枉法,借机害人。蟾,癞虾蟆,喻指近侍局的奉御、奉职等人。
②老蟆(má):蛤蟆,也指传说的月中蟾蜍。食月:古人以月蚀为虾蟆食月。
③天公:泛指天。频年:连续几年,经常。瞽(gǔ):盲人,瞎子。这里用作动词意为看不见。
④“玉斧”句:据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太和(唐文宗年号)中,嵩山有一人,头巾里裹着斧凿,自言,常有八万五千户的人修月,他为其中之一。后来用以比喻收复疆土。
⑤水仙:唐朝隐士陶岘。唐·袁郊《甘泽谣·陶岘》:“(陶岘)富有田业,择家人不欺而了事者,悉付之,身则泛艚江湖,遍游烟水,往往数岁不归…… 吴越之士,号为水仙。”后用以称遍游江湖而往返之人。
⑥张颐(yí):指以下巴示人,表示傲慢。
⑦膏梁大丁:喻指奉御、奉职等人。
⑧当好看:指风头正盛。
⑨爬沙:向上爬。青云端:喻指荣华富贵。
白话译文
蛤蟆食月吃饱了又吐了,天公只有一只眼睛又经常看不见。
下界新近增加了养蟾户,又有谁能知道收复疆土的辛苦?
郡国的蟾池不知道有多少,流连青山绿水的江湖人也有许多。
缓步而行小蛤蟆腹大如鼓,傲慢的大蛤蟆气势比老虎都甚。
之所以有这些蛤蟆,正是因为上面需要这些。
没有人胆敢向月亮复仇,经过蟾池时疾步跑过也不敢出声。
以前都是暗地里作为而今却是光明正大,现在看来蛤蟆的势头正盛,向上爬不久就能得到荣华富贵。

诗人元好问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元好问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 查看详情>>

诗人元好问作品: 《梨花海棠·梨花如静女》 《江城子·来鸿去燕十年间》 《满江红·三泉醉饮》 《俳体雪香亭杂咏》 《济南杂诗·石刻烧残宴集辞》 《江城子·寄德新丈》 《鹧鸪天·抛却浮名恰到闲》 《促拍丑奴儿·无物慰蹉跎》 《赵大年秋溪戏鸭图》 《月观追和邓州相公席上韵

《蟾池·老蟆食月饱复吐》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