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室南原》赏析

朝代:元代诗人:元好问古诗:少室南原更新时间:2021-01-15
此诗首联先对少室南原风光作总的描绘,通过写诗人所闻来表现出少室南原的荒僻深幽:“地僻人烟断,山深鸟语哗。”起笔即用对仗,极尽形容之能事。出句先言“地僻”,再加上“人烟断”三字,将少室南原的幽静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对句则以“山深”相搭配,加深读者对“地僻”的印象,再行推进一层。“鸟语哗”三字与“人烟断”相照应,以动衬静,如“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一样,创造出一种“鸟鸣山更幽”的意境,从而突出少室南原荒僻深幽的大自然本色,把读者带进了深山老林之中。
颔联继续点染山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清溪鸣石齿,暖日长藤芽。”这两句依然是工对,观察细腻,描写也生动形象,把一幅由清溪、石齿、暖日、藤芽等自然景物构成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山间清幽静雅之感,是首句“地僻”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为“人烟断”的深山平添了一份情趣。其中,“清溪鸣”与“藤芽长”相对,一动一静,一闻一见,在继续表现地僻山深的同时,于恬静中见出了一派勃勃的生机;“鸣”和“长”两个字更是化静为动,用得十分形象:前者写溪水,其淙淙流淌之声可闻;后者写山藤,其绕树环转之形可见。
颈联由声音转向色彩,通过写诗人所见来表现少室南原景色的优美,景物更见鲜明:“绿映高低树,红迷远近花。”出句状树,用“绿”加以概括,写出“山深”的特点。由于峰峦起伏,连绵不断,故有高有低,形成参差不齐之美。对句摹花,用“红”加以形容,写出了季节的特征。由于诗人是在行进中观赏,视点不同,故有远有近,形成错落有致之美。其中,“映”字和“迷”字本无生命的色彩变得活灵活现,具有了生命的力度;而树有“高低”,花有“远近”,纵横交错,空间变幻,使画面更有了立体的美。这联由树及花,红绿相间,彼此衬托,交相辉映,色彩感和画面感极强,令人神往。
此诗前三联写山野风景字字在写静,写出了“人烟断”的深山的静谧之美;句句在写静,写出了超出尘寰的僻地的清寂之美。尾联在此基础上笔锋突转,以情作结,韵味无穷:“林间见鸡犬,直疑是仙家。”地僻山深,清溪长流,藤芽漫长,虽有树绿花红,却是自为佳色,给人以一种少室南原真的是“人烟断”的感觉;而鸡犬意味着林间有人家,“人烟断”处而人烟乍见,与开篇的“人烟断”暗自呼应,于看似矛盾中写出了不是“仙家”胜似“仙家”的绝妙美境,写出了诗人的情思和向往,写出了诗人的超脱与飘逸,其意趣风生,令人叫绝;接以惊叹戛然收住,令人神往。但有鸡、有犬,却并没有鸡鸣狗吠的嘈杂;这一点烟火气也没有破坏少室南原的清静幽深,反而倒使得它与尘世离得更远,突出了少室南原荒僻幽深的特点。故虽有人烟,却依然不改“地僻”和“山深”的特有风景,保持着全诗清幽的格调,“直疑”二字则给少室南原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全诗从视、听两个角度写诗人在深山僻静处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少室南原景色的清寂优美,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绘摹清幽的意境,隐隐透露出了诗人在兵荒马乱之际渴望和平环境、羡慕安定悠闲生活的心情,语言淳朴自然,句句写景,但又字字含情,画面真切秀美,颇有王维山水诗的风韵,表现了作者厌恶尘世的烦扰,向往大自然的宁静。
《水调歌头·山家酿初熟》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该词借玉华诗老闲适隐逸生活,抒写了词人向往大自然,羡慕隐士生活的心愿。全词明快飘逸,表现了词人一但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而产生的旷达欢快的心情。
金宣宗兴定四年(1220)夏,元好问三十一岁。因为时局的原因,诗人者隐居在嵩山脚下几年了,期间常常和朋友一起游览山川风物。同年六月,他曾和雷希颜、李献能同游玉华谷,期间写下这首词。

诗人元好问资料

赏析作者元好问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 查看详情>>

诗人元好问作品: 《梨花海棠·梨花如静女》 《江城子·来鸿去燕十年间》 《满江红·三泉醉饮》 《俳体雪香亭杂咏》 《济南杂诗·石刻烧残宴集辞》 《江城子·寄德新丈》 《鹧鸪天·抛却浮名恰到闲》 《促拍丑奴儿·无物慰蹉跎》 《赵大年秋溪戏鸭图》 《月观追和邓州相公席上韵

古诗《少室南原》的名句翻译赏析

《少室南原》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