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彷徨》创作背景

朝代:现代诗人:鲁迅古诗:题彷徨更新时间:2017-06-29
《彷徨》是1933年3月2日,鲁迅送《彷徨》给日本人山县初男,并在书上题写了本诗。本诗可见鲁迅的彷徨并不是完全消极的,它不是颓唐,而是有进取,有奋斗。反映了作者的一种心境。
“五四”运动以后,时代在前进,新文化战线运动的统一战线发生了分化。胡适等人组成了“现代评论”派,向北洋军阀政府靠拢。而作为新文化运动左翼的、初步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李大钊等人,则投入到实际革命活动中去了。鲁迅是坚持进步的,但他那时还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新文化战线发生的分化现象。他觉得在原来的阵地上战斗的只剩下他一个人了,因而有了孤军作战的感觉,产生了寂寞和苦闷的心情。
鲁迅在《自选集·自序》中曾回忆了当时县文化战线的分化和他的心情。他说:“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由得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这么会变化,并且落得一个“作家的头衔”,依然在沙漠中走来走去,不过已经逃不出在散漫的刊物上做文字,叫做随便谈谈。得到较整齐的材料,则还是做短篇小说,只因为成了游勇,布不成阵了,所以技术虽然比先前好一些,思路也似乎较物拘束,而战斗的意气却冷得不少。新的战友在哪里呢?我想,这是很不好的。于是集印了这时期的十一篇作品,谓之《彷徨》,愿以后不再这模样”(《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鲁迅在这里坦率地解剖了自己当时的寂寞之感和“战斗的意气却冷得不少”的心情,但鲁迅已经认识到“这是很不好的”,他要继续前进,努力去找新的道路,决心“以后不再这模样”。
鲁迅后来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又谈起过当时的情况:“北京虽然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但自从支持着《新青年》和《新潮》的人们,风流云散以来,一九二零至二二年这三年间,倒限着寂寞荒凉的古战场的情景。”鲁迅在这样的情况下写了收入《彷徨》的一些作品,他自己认为“也减少了热情”(《且介亭杂文二集》之《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
鲁迅的这两段话,都是他后期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后,对自己写《彷徨》时的情景的分析。这对于理解《彷徨》和《题<彷徨>》诗,是十分重要的。
《彷徨》: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收一九二四年到一九二六年写的《祝福》等十一篇小说。
新文苑:指 “五四”以后的文艺界。鲁迅认为当时的新文化界很寂寞。
旧战场:作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说: “北京虽然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但自从支持着《新青年》和《新潮》的人们,风流云散以来,一九二○年至一九二二年这三年间,倒着寂寞荒凉的古战场的情景。
两间:指新文苑和旧战场之间。
荷:肩负着。
彷徨:游移不定,不知往哪儿走好。

诗人鲁迅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 查看详情>>

诗人鲁迅作品: 《无题·皓齿吴娃唱柳枝》 《秋夜有感·绮罗幕后送飞光》 《无题·血沃中原肥劲草》 《偶成·文章如土欲何之》 《无题·洞庭木落楚天高》 《学生和玉佛·寂寞空城在》 《赠人·明眸越女罢晨妆》 《别诸弟庚子二月》 《莲蓬人》 《悼杨铨·岂有豪情似旧时

古诗《题彷徨》的名句翻译赏析

《题彷徨》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