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月·行行且止》创作背景

朝代:宋代诗人:张炎古诗:湘月·行行且止更新时间:2018-04-12
《湘月·行行且止》是南宋词人张炎所作的一首词。上阕主要写景,字字勾勒,句句入画,处处弥漫着词人对山阴道上所见自然风光的无限热爱之心。下阕转入抒情,在对冬晚泛舟畅游的深长感慨中,流露出作者的家国之思。这首词苍凉激楚,即景抒情,备写其身世盛衰之感,非徒以剪红刻翠为工。
这首词作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作者与朋友王沂孙、徐平野泛舟,饱览四周美景。山川秀色、友朋清雅,皆让人诗兴大动、画兴大发。于是王沂孙、张炎各赋词一首,徐平野挥毫泼墨画《晋雪图》。这首词即为张炎所作。
注释
①湘月:词牌名,即“念奴娇”。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双调一百字,上下阕各十句四仄韵,一韵到底,不甚拘平仄。
②山阴:即今浙江绍兴。
③每以事夺:每每被事情夺去了(畅游的机会)。
④戊子: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
⑤徐平野:名籍未详。王中仙:即王沂孙,南宋作者,字圣与,号碧山、中仙,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入元,曾任庆元路学正,词属姜夔一派,有不少咏物之作,寄托兴亡之感,缅怀身世,音调凄婉。著有《花外集》。
⑥萧飒:萧条凄凉。
⑦《晋雪图》:据《世说新语·任诞》载: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今浙江嵊县),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⑧白石:姜夔,南宋诗人,号白石道人。鬲(gé)指声:词曲上指两个字的字音在宫商乐律中相邻或相隔很近。因其在管乐器上发声前后相连或只隔一孔,故称。
⑨乾坤:天地。
⑩篷窗:船的窗户。
⑪横塘:地名,在苏州城外。
⑫岸觜(zī):水边的、像嘴一样的陆地。觜:鸟嘴。此指尖锐突出的江岸。冲波:激起波浪
⑬篱根:篱笆的根部。
⑭空翠:指山林水泽蒸发出来的水汽。
⑮敲雪门荒:是用上面王子猷雪夜访戴之典。此指戴安道旧宅荒废。
⑯争棋墅冷:用谢安与人弈棋争胜之典。据《晋书·谢安传》载:淝水之战前夕,谢安与其侄谢玄在建康山墅中下围棋,以别墅作赌。谢玄棋艺平时本高于谢安,此日因牵挂局势,心神不定,竟以致败。又谢安先曾隐居会稽东山,亦有别墅。此合二者言之,指谢安会稽之别墅,其庭院已经冷落。
⑰山鬼:泛指山中鬼魅。
⑱清游:清雅游赏。
⑲弄影:影子摇摆晃动。
⑳剪取一半烟水:传说索靖观赏顾恺之画时,十分倾倒,赞叹地说:“恨不带并州快剪刀来,剪松江半幅纹练归去。”后来,杜甫在盛赞王宰的山水画时,便把索靖的话,化为“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二句。
白话译文
走一会儿,又停一会儿,让天地间的美景,都反映进船篷下的小窗里。只见稀稀落落的三两只白鸥散落在江面上,远处水墨画似的几笔,很像苏州横塘一带的秋天景色。尖削的江岸激溅起水波,篱笆脚下堆积着落叶,曲折的小路通向村庄市集。萧疏的风迎面吹来,衣裳被打湿了,哦,原来是空蒙的水汽。
可叹那一扇扇曾经在雪夜接待佳客的大门,如今都荒废了;那一幢幢经常围棋争胜的别墅,也变得冷落不堪。只有丛丛苦竹在风中呜呜作响,就像山鬼在叫。纵使倒退到一千年前的晋朝.这一带也不会这样凄清萧条。落日下沙滩一片金黄,远天外飘浮着几缕云彩。透过芦花的间隙,可以看见它们的影子在闪烁。什么时候我们返程时,干脆把这烟波水色剪下一半带回去。

诗人张炎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张炎

张炎(1248-约1320),南宋最后一位著名词人,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人,祖籍秦州成纪。贵族后裔。祖父张濡,父张枢,皆能词善音律。前半生富贵无忧。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南宋亡,张炎祖父张濡被元人磔杀,..... 查看详情>>

诗人张炎作品: 《减字木兰花·锁香亭榭》 《法曲献仙音·题姜子野雪溪图》 《瑶台聚八仙/新雁过妆楼·余昔有梅影词今重为模写》 《探芳信·西湖春感寄草窗。别本作次周草窗韵》 《木兰花慢·水痕吹杏雨》 《声声慢·门当竹径》 《浣溪沙·犀押重帘水院深》 《三姝媚·芙蓉城伴侣》 《水龙吟·春晚留别故人》 《浪淘沙·香雾湿云环

古诗《湘月·行行且止》的名句翻译赏析

《湘月·行行且止》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