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赏析

朝代:清代诗人:曹雪芹古诗: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更新时间:2017-04-03
这首词,字面上句句是对贾宝玉的嘲笑和否定,实质上句句是对他的赞美和褒扬。从封建阶级伦理道德标准衡量,贾宝玉是个被否定的人物;可是从作者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来看,他却是个和那些国贼禄蠹完全相反的、保持着人类善良天性的真正的人。所以说词中句句都是反话。
贾宝玉不假矫饰地表现自己的天性,在那样的贵族之家处处受束缚、限制,于是就要产生苦闷,就要采取种种方式宣泄,在道学先生们看来这就是“寻愁觅恨”、“似傻如狂”了。相貌好是真,“腹内草莽”就未必。贾宝玉读书多,知识博,文思快,才情大,他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一套一套有根有据的议论,他拟的那些匠额和对联,使包括贾政在内的所有在场的人都相形见绌。他写的《芙蓉女儿诔》、《姽婳词》等等,表现出了像样的文学家的风范,连薛宝钗都说他“每日家杂学旁收的”,承认他懂得多。他并不是“腹内原来草莽”、“不通世务”,而是他厌恶贾雨村之流的政客,不屑与之为伍。不愿读的文章也只是那些“圣贤”的说教和一文不值的科举时文。“那管世人诽谤”,正表现了贾宝玉不苟且、不随俗、独立不迁的个性。

红楼梦对于不同的人群讲是有不同的意义的。可以分为两种或三种。对于喜爱它的人来说,是融入心身的赏析和体会,个中的细微感受都可以被具体化到每个人的情感,对于每个在红楼梦中出现的人物,他们也是有话会对那些人物说的,能有交流的意识的,把红楼梦这部作品在心里真是化了一些,不只是与作者的交流,有时候是直接越过作者和书中人物对话,将自己所能体会到的深度付诸于上,形成了自己心中独有的红楼梦;对于憎恶红楼梦的人群讲,任何言语的流露都是虚无的,那就是僵直的文字,能给的是关于文字的游戏,偏偏又一大群的学者文人围着追究根底,到头来还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也就有了另外一种观点,这些都是个人的事,能体会到属于自己的在自己情感中激起的浪花是文学气息的,不能有什么激烈反应的也无所谓,只是说明对于这部作品,没有独特的感受,不说明任何其他的问题。所以,所持的角度不同,赏析后的结论是不同的,我们看到的名片也不一定是观察者所需要的,弄清那些文字组成的作品在显示什么样的信息再判断是否符合,而不是说一些凭空的话来支持或反击,都是无意义的,对于我们现代的知识人来说。匠心独用是一件美好的事,也是限于那些热衷于创作的人说,所以用一颗宽大的心去品读,肯定能有所触动到心扉的深度。赏析是属于自己的一件事情。

诗人曹雪芹资料

赏析作者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 查看详情>>

诗人曹雪芹作品: 《自题一绝》 《仙宫房内对联》 《临江仙·白玉堂前春解舞》 《孽海情天对联》 《嘲顽石幻相·女娲炼石已荒唐》 《红楼梦诗词·第九十八回》 《问菊·欲讯秋情众莫知》 《桃花行·桃花帘外东风软》 《红楼梦·收尾·飞鸟各投林》 《五美吟·明妃

《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