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诗人 > 韩愈的诗 > 答李翊书 > 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的意思

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

朝代:唐代诗人:韩愈出自:答李翊书时间:2018-08-17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2。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3?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4,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5,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6?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7,养其根而俟其实8,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9,膏之沃者其光晔10。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11。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12,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13,戛戛乎其难哉14!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15,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16。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17。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18,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19,行之乎仁义之途20,游之乎诗书之源21,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22。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23?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24?用与舍属诸人25。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26,行己有方27,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有志乎古者希矣28,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29。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30,聊相为言之。愈白。

诗人韩愈资料

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作者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贞元八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 查看详情>>

韩愈代表作品: 《双鸟诗·双鸟海外来》 《琴操·别鹄操》 《赠河阳李大夫》 《琴操·岐山操》 《郴口又赠·山作剑攒江写镜》 《入关咏马·岁老岂能充上驷》 《郴口又赠·山作剑攒江写镜》 《昼月·玉碗不磨着泥土》 《花岛·蜂蝶去纷纷》 《同李二十八夜次襄城

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的意思

《答李翊书》是韩愈宣传其“古文”理论的重要文章之一。文章可分为四段。第一段表示原回答对方的问题,谈谈写作之道。先称赞来信文辞高卓而态度谦恭;接着宕开一笔,感叹世人久已不讲道德(指儒家仁义之道),道德之外的“文”当然更无人讲求。这一笔并非闲笔,它抒发了深沉的感慨,又暗示自己所说们“文”不...

查看详情>>

注释李翊:唐贞元十八年(802年)进士,时权德舆主持礼部考试,祠部员外郎陆惨为副,韩愈荐李翊于陆惨,遂中第。下而恭:谦虚而恭敬。其外之文:作为道德之外部表现形式的文章。抑:不过,可是,转折连词。 望孔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谦称自己对于圣人之道还是一个未能登堂入室的门外汉。立言:著书立说。蕲:同“祈”,求,希望。诱于势利:为眼前的势...

查看详情>>

《答李翊书》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于唐贞元十七年(801年)创作的一篇书信体论说文。李翊曾向韩愈请教写文章的技巧,韩愈写了这篇文章作答。文章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作者的文学观,认为文章的思想内容决定表现形式,所谓“气盛则言宜”;同时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具体指出,写好文章的基本条件是要不断加强学习和修养,无望其速成,不诱于势...

查看详情>>

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的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