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百家姓 > 50章 > 张姓氏起源

百家姓

《百家姓》50章张姓氏起源

《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为三大蒙学读物。《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年,原收集中文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读来顺口,易学好记。《百家姓》并不依照各姓氏的人口数量排序,“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代吴越钱塘地区,故而宋朝皇帝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王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百家姓》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200章》 《250章》 《300章

张姓氏起源

书籍:百家姓章节:50章更新时间:2017-10-29
姓氏:张
姓氏祖宗:张挥
姓氏起源:
1、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
2、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3、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
姓氏郡望:
1、清河郡:汉时置郡。此支张氏,世居武城,其开基始祖为汉留侯张良裔孙张歆。
2、范阳郡:三国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改涿郡置郡。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司空张皓之子张宇。
3、太原郡:战国时置郡。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北魏平东将军、营州刺史张伟。
4、京兆郡:汉时置郡。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御史大夫张汤。
姓氏堂号:
堂号:“百忍堂”:唐朝的时候,张公艺九世同居,这对当时的世风影响很大。唐高宗亲到他家请他介绍和睦相处不分家的经验。张公拿起笔来写了100个“忍”字呈给高宗。高宗很佩服,奖励了张公100尺绸缎。
张姓堂号还有“清河”、“金鉴”“孝友”、“亲睦”、“冠英”、“燕贻”、“敦睦”、“宗岳”、“敬谊”、“源流”等。
姓氏迁徙分布:
分布在各地的张氏,大体上都有分支始祖及迁徙原因。河东张氏,出自晋司空张华裔孙吒子,自范阳徙居河东张氏;始兴(今广东韶关市东南莲花岭下)张氏,亦出自晋司空张华之后,随晋南迁,至君政,因官居于韶州曲江;冯翊(今陕西大荔县)张氏,出自东汉司空张皓少子纲,东汉时任广陵太守;吴郡(今江苏苏州市)张氏,出自张嵩第四子睦,东汉时任蜀郡太守,始居吴郡;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北)张氏,出自汉留侯张良裔孙司徒张歆,歆第协,生魏太山太守岱,自河内徙清河,传自彝,为后魏侍中,隋末徙魏州昌乐;河间(今属河北)张氏,为汉北平文侯张仓之后,世居中山义丰;魏郡(今河南安阳市)张氏,世居平原。
晋代有中原张氏迁至福建;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中原张姓军校随从;唐僖宗中和年间,王潮、王审知入闽,又有河南固始人张睦随同前往,后被封为梁国公,福建张氏,大致以居住地分为鉴湖、金坡、板桥等派,此后有的又迁往广东,均称其始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从清初开始,闽、粤张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移居海外的张氏,现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美、英、法、澳大利亚、巴拿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

张姓氏起源相关文章

  • 习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300章 - - 姓氏:习姓氏祖宗:未知姓氏起源:1、以国名为姓。中国古代有诸侯国习国,灭国后,其公族有的以原国名命姓,遂为习姓。2、以地名为姓。春秋时期有地名少习,在今陕西商县东180多里,后称为...
  • 栾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250章 - - 姓氏:栾姓氏祖宗:唐叔虞姓氏起源: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裔,是用封邑作为姓氏的。西周的时候,州文王的儿子唐叔虞被封在晋,建立晋国,他的后代有靖侯。晋靖侯的孙子名宾,被封于栾邑(今天的...
  • 心度》原文翻译 - - 《韩非子》后25章 - - 圣人之治民,度于本,不从其欲,期于利民而已。故其与之刑,非所以恶民,爱之本也。刑胜而民静,赏繁而奸生。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首也;赏繁,乱之本也。夫民之性,喜其乱而不亲其法。故明主之治...
  • 王秃子》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滦阳消夏录(四) - - 王秃子幼失父母,迷其本姓,育于姑家,冒姓王。凶狡无赖,所至童稚皆走匿,鸡犬亦为不宁。一日与其徒自高川醉归,夜经南横子丛冢间,为群鬼所遮,其徒股栗伏地,秃子独奋力与斗。一鬼叱曰:秃子...
  • 黔游日记六》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戊寅(公元1638年)四月二十五日晨起,自鼎站西南行。  一里余,有崖在路右,上下各有洞,洞门俱东南向,而上洞尤空阔,以高不及登。路左壑已成涧,随之南半里,山回壑尽,脊当其前,路乃上跻,水则自其...
  • 第三十七回·鬼王夜谒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婴儿》原文翻译 - - 《西游记》前50回 - - 却说三藏坐于宝林寺禅堂中,灯下念一会《梁皇水忏》,看一会《孔雀真经》,只坐到三更时候,却才把经本包在囊里,正欲起身去睡,只听得门外扑剌剌一声响亮,淅零零刮阵狂风。那长老恐吹灭...
  • 文行》原文翻译 - - 《抱朴子》外篇 - - 或曰:“德行者, 本也;文章者, 末也. 故四科之序, 文不居上. 然则著纸者, 糟粕之余事;可传者, 祭毕之刍狗. 卑高之格, 是可讥矣.”抱朴子答曰:“荃可弃而鱼未...
  • 容止》原文翻译 - - 《世说新语》二卷 - -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圭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
  • 俞紫芝、郑獬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400章 - - 俞紫芝 阮郎归 钓鱼船上谢三郎。双鬓已苍苍。蓑衣未必清贵,不肯换金章。 汀草畔,浦花旁。静鸣榔。自来好个,渔父家风,一片潇湘。 临江仙(题清溪图) 弄水亭前千万景,登临不忍空回...
  • 隋纪一隋文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250章 - - [1]春,正月,乙丑朔,陈主朝会群臣,大雾四塞,入人鼻,皆辛酸,陈主昏睡,至晡时乃寤。   [1]春季,正月,乙丑朔(初一),陈朝举行元旦朝会,陈后主朝会群臣百官时,大雾弥漫,吸入鼻孔,感到又辣又酸,...
  • 镇王竑传》原文翻译 - - 《宋史》50章 - - 镇王竑,是希瞿的儿子。当初,沂靖惠王去世,没有后代,以竑作为后代,赐名均,不久改赐名为贵和。太子绚去世,于是立贵和为皇子,赐名竑,授任宁武军节度使,封为祁国公。嘉定十五年(1222)五月...
  • 杨邠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150章 - - 杨邠,魏州冠氏人。年少时为州府掌管名籍的官吏,后唐租庸使孔谦,就是他妻子的伯父。孔谦任度支官时,补杨邠为勾押官,历任孟、华、郓三州粮料使。晋高祖任邺都留守时,任杨 邠为右都...
  • 列传第九十二 白裴崔韦二李皇甫王》原文翻译 - - 《新唐书》200章 - - 白志贞者,本名琇珪,故太原史也。事节度使李光弼,硁硁自力,有智数。光弼善之,使与帐下议。代宗素闻,及光弼卒,擢累司农卿。在官十年,德宗以为敏,遂倚腹心,进授神策军使,赐今名。有所建白...
  • 列传第六十一 李光弼》原文翻译 - - 《新唐书》150章 - - 李光弼,营州柳城人。父楷洛,本契丹酋长,武后时入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郡公。吐蕃寇河源,楷洛率精兵击走之。初行,谓人曰:“贼平,吾不归矣。”师还,卒于道,赠营州都督,谥曰...
  • 列传第一百六》原文翻译 - - 《旧唐书》200章 - - 于頔,字允元,河南人也,周太师燕文公谨之后也。始以荫补千牛,调授华陰尉,黜陟使刘湾辟为判官。又以栎陽主簿摄监察御史,充入蕃使判官。再迁司门员外郎,兼侍御史,赐紫。充入西蕃计会使...
  • 杨秀传》原文翻译 - - 《隋书》50章 - - 杨秀,是高祖的第四个儿子,开皇元年(581),立为越王。 不久,转封于蜀,授为柱国、益州刺史,总管二十四州诸军事。 开皇二年,升任上柱国、西南道行台尚书令,原职依旧。 一年多后作...
  • 戚衮传》原文翻译 - - 《陈书》100章 - - 戚衮字公文,吴郡盐官人。祖父戚显,齐给事中。父戚霸,梁临贺王府中兵参军。 戚衮少时聪慧,到京师游学,受《三礼》于国子助教刘文绍,不出一两年,已大致通晓其大义。十九岁时,梁武帝...
  • 刘孝绰传》原文翻译 - - 《梁书》50章 - - 刘孝绰字孝绰,彭城人,本名冉。父亲刘绘,齐朝时任大司马霸府从事中郎。刘孝绰年幼时聪明,反应快,七岁时就会写文章。舅舅王融是齐朝的中书郎,特别欣赏他,常常把他带在车上一起去亲戚...
  • 蹇叔哭师(僖公三十二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利令智昏必遭惩罚 【原文】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1)。出绛(2),柩有声如牛(3)。卜偃使大夫拜(4),曰:“君命大事(5)将有西师过轶我(6),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
  • 秦攻韩之管》原文翻译 - - 《战国策》25至33卷 - - 《战国策》卷二十五 魏策四(秦攻韩之管) 【提要】国家之间互相利用、陷害,完全是非道德的。当时秦国无疑是战国的祸水,所以谁都想把这个祸水引向外国,自己一定不敢沾染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