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易佩绅的诗 > 池州江中望青阳九华山原文及翻译赏析

池州江中望青阳九华山

朝代:清代诗人:易佩绅时间:2021-09-16
去年华岳停鞭处,饱看莲花第一峰。
白下今来几萍梗,青阳又见九芙蓉。
愁心江上云千叠,残梦天涯路万重。
赖有名山作奇状,经过时为破尘容。

诗人易佩绅资料

池州江中望青阳九华山作者易佩绅

易佩绅,字子笏,一字笏山。咸丰五年以优贡出仕,官至江苏布政使。治军察吏颇有才干。诗作抗爽,晚年沉溺仙道,趋于颓唐。有《函楼文钞》。..... 查看详情>>

易佩绅古诗词作品: 《华阴风雨·二十年前匹马行》 《挽郭嵩焘联·当年朝士无多》 《游平山堂·曾履蚕丛若坦途》 《池州江中望青阳九华山》 《华阴风雨·我有奇珍玉井莲》 《华阴风雨·我有奇珍玉井莲》 《池州江中望青阳九华山》 《游平山堂·曾履蚕丛若坦途》 《华阴风雨·二十年前匹马行》 《青神舟中望峨眉

池州江中望青阳九华山原文及翻译赏析

池州江中望青阳九华山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竹枝词·缓缓锣声市上来》 - - 叶调元 - - 缓缓锣声市上来,纵非报火尚疑猜。朝山赌咒寻常事,第一凄凉觅幼孩。
  • 古诗《送邓炼师祁雨歌》 - - 杨维桢 - - 东海水,枯沃焦,神工无处寻天瓢。松陵太平守,闵民苦疾呼。邓师诛寇妖,诛跛妖,役丁甲,蚩尤鼓风旗倒搜,插龙龙走白龙潭,迅霆夜擘干将匣。于乎县令不积薪,将军不拜井。炉烟一穗达丹诚,三日甘霖云万顷。君不见漕家粮船星火急,瓜州渡头河水涩。苍天苍天不悔祸,海民尽作枯鱼泣。邓师鬼工烦叱...
  • 古诗《梦亲·梦里见亲亲色好》 - - 夏原吉 - - 梦里见亲亲色好,更能绕膝戏莱衣。觉来依旧金陵馆,望断白云心欲飞。
  • 古诗《城南·雨过横塘水满堤》 - - 曾巩 - -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 古诗《南浦·脩途无好况》 - - 胡仲弓 - - 脩途无好况,满面受风埃。见说山穷处,曾经水患来。溪桥横独木,田野长荒莱。薄暮投孤馆,寒猿声更哀。
  • 古诗《早春·北里歌钟咽尉城》 - - 区怀年 - - 北里歌钟咽尉城,昏鸦啼处总关情。朝来粉榭嬉春曲,半杂芦笳塞上声。
  • 古诗《鹧鸪天平韵·香脉冰心叶下藏》 - - 崔荣江 - - 香脉冰心叶下藏,一嗔一笑惹人望。人云此味多刻骨,我也相思愿久尝。心辨数,尺衡量,浓情多少是相当?何时一夜逢青眼,她的明眸对我窗。
  • 古诗《珍珠令·珥》 - - 李符 - - 针姑穿缀琼酥莹。低低并。钩一缕紫磨金冷。更结小珠圆,去香肩几寸。绿雾鬟边原共影。隔娇面镇长孤另。孤另。还赢得黄昏,双栖鸳枕。
  • 古诗《一剪梅·西湖秋泛》 - - 刘大白 - - 苏堤横亘白堤纵。横一长虹。纵一长虹。跨虹桥畔月朦胧。桥样如弓。月样如弓。青山双影落桥东。南有高峰。北有高峰。双峰秋色去来中。去也西风。来也西风。
  • 古诗《苏幕遮·塞上》 - - 尤侗 - - 朔云寒,边月苦。觱栗西风,吹乱黄沙舞。夜半雪深三尺许。毡帐驼峰,倒载琵琶女。打围来,圈地去。银管炊烟,茶煮乌羊乳。蛮府将军穷塞主。匹马随他,看射南山虎。
  • 古诗《偕杜懋修魏飞卿昆仲饮尊相寺前康家桃园》 - - 龚璛 - - 醉倒春风酒百壶,桃花一色一千株。除是武陵溪上有,决定玄都观里无。
  • 古诗《和徐晋如蜀栈野花》 - - 程滨 - - 莫向风前收落花,收将种子植天涯。中原百劫成灰后,犹有疏枝横绛纱。
  • 古诗《蝶恋花·燕燕衔泥芳径去》 - - 赵尊岳 - - 燕燕衔泥芳径去。尽意蹁跹,不管春迟暮。辛苦天涯芳草路。绿梅已换缃桃树。藻井呢喃千万语。伫尽斜阳,有识人愁否。苦恨香泥粘弱絮。絮飞前度经行处。
  • 古诗《瞻八境台韵·钩辀鸟语去仍还》 - - 宋荦 - - 钩辀鸟语去仍还,云树双江起暮寒。自笑游踪逐坡老,十年前亦宦齐安。
  • 古诗《口号·堪笑凌云作赋才》 - - 毛奇龄 - - 堪笑凌云作赋才,还从梁苑伴邹枚。成都司马今归去,将到临邛卖酒来。
  • 古诗《酒寄郭祥正》 - - 郑獬 - - 第一荆州白玉泉,兰舟载与酒中仙。 却须捉住鲸鱼尾,恐怕醉来骑上天。
  • 古诗《双泉寺·丹枫叶叶委江塘》 - - 董嗣杲 - - 丹枫叶叶委江塘,旅况空馀古锦囊。 阙下有家劳梦寐,灯前无酒遣荒凉。 陈踪浮泛栖僧舍,往事消磨落客床。 世态自应酬酢懒,已拚双鬓受年光。
  • 古诗《信云父·肯从悟室课儿书》 - - 文天祥 - - 肯从悟室课儿书,啮雪风流却减渠。 我爱信陵冠带意,任教句法问何如。
  • 古诗《归来·湖海飘零久》 - - 王冕 - - 湖海飘零久,归来依旧贫。 顾无青眼友,喜有白头亲。 篱菊留余色,庭梅奏早春。 溪翁密相访,杯酒接殷勤。
  • 古诗《夏昼偶作》 - - 柳宗元 - -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