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李家璿的诗 > 和却扇词用原韵·天尔殊文复远波原文及翻译赏析

和却扇词用原韵·天尔殊文复远波

朝代:清代诗人:李家璿时间:2023-04-07
天尔殊文复远波,词林万叶略研摩。
狄香君禀趋庭训,别国方言受益多。

诗人李家璿资料

和却扇词用原韵作者李家璿

李家璿,字孟玑,又称寻阳不栉书生,江西李盛铎女,何震彝室。 查看详情>>

李家璿古诗词作品: 《和却扇词用原韵》 《和却扇词用原韵》 《和却扇词用原韵》 《却扇词·水木清华诗境开》 《却扇词·蜚声绮岁比黄香》 《和却扇词用原韵》 《和却扇词用原韵》 《却扇词·妆阁依山忆佛桑》 《和却扇词用原韵》 《和却扇词用原韵

和却扇词用原韵·天尔殊文复远波原文及翻译赏析

和却扇词用原韵·天尔殊文复远波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舟发桧津。夕次道南》 - - 权万 - - 清湖十里夕波鸣,平橹青山影里行。来到咏归门外泊,配星残月近曛明。
  • 古诗《柬何宫坊濮源魏国子元袭》 - - 申涵光 - - 客舍联高栋,招寻晚未归。盘餐霜后果,灯火夜深扉。乡思悬孤嶂,边风入短衣。几时江海畔,同访钓鱼矶。
  • 古诗《使过瑶台寺有怀圆寂上人》 - - 颜真卿 - - 上人居此寺,不出三十年。万法元无著,一心唯趣禅。忽纡尘外轸,远访区中缘。及尔不复见,支提犹岌然。
  • 古诗《咏史·苏轼》 - - 吴绮 - - 怒骂能将嬉笑侔,子瞻千古擅风流。奇才但得君王叹,饱饭何妨到惠州。
  • 古诗《古柏·不识威音劫外春》 - - 释绍昙 - - 不识威音劫外春,错将西祖意瞒人。纷纷多是寻枝叶,谁向枯桩透法身。
  • 古诗《寄乡州宪使曹国博》 - - 释居简 - - 雁宕秀色连脩眉,胸中岂止雁宕奇。展旗卓笔在怀袖,文事武备皆称之。剑南江山梓最胜,弹压江山须逸兴。国子先生绣斧光,一道风烟入评品。颇闻边警喧蜂虿,谈笑从容起凋瘵。勿谓生平少作诗,古锦可容空载归。...
  • 古诗《黄主事挽诗·闻有高世士》 - - 张宁 - - 闻有高世士,筑室章贡间。弱冠失父母,门户一线悬。独立无人境,巍然亘前山。起视丘垤群,坐我千仞巅。娶妻良家女,生子当世贤。煌煌五色诏,星星双鬓斑。如何两楹奠,一梦起长叹。伤哉同室亲,躯命不复延。泣尽继以死,携手入重泉。嗟彼未亡人,区区何独难。...
  • 古诗《除夕·短发萧萧老侍祠》 - - 方岳 - - 短发萧萧老侍祠,夜坛三上华封辞。皇储天启重轮日,帝座春环万寿卮。材具不供当世用,林居亦望太平时。羽衣舞手香如雾,报答空餐但祝釐。
  • 古诗《疏影·黄叶村图》 - - 郭麟 - - 已秋未老。正西风几树,画出斜照。如此江南,著个扁舟,看来烟水都好。涨痕初落篱根露,添屋角数峰清峭。想前村定有人寻,树下小门开了。自笑吾家同在,半村半郭里,归计难料。输与溪翁,三脚铛边,满地霜华新扫。马塍西去秋盦冷,只近日竹林游少。怕萧萧戚戚凄凄,点点暮鸦寒早。...
  • 古诗《冬菊和唐竹虚韵》 - - 顾仙根 - - 映月非秋影,晚香直至今。人情仍旧向,篱落故相亲。入目似余傲,此君无是心。摧残霜又雪,根底得春深。
  • 古诗《假寐得月·灭烛贪凉夜》 - - 吴伟业 - - 灭烛贪凉夜,窗阴梦不成。云从闭目过,月向举头生。树黑添深影,溪长耐独行。故人多万里,相望祗盈盈。
  • 古诗《久客临海有怀》 - - 骆宾王 - - 天涯非日观,地屺望星楼。练光摇乱马,剑气上连牛。草湿姑苏夕,叶下洞庭秋。欲知悽断意,江上涉安流。
  • 古诗《咏小燕·小小檐间燕》 - - 区大枢 - - 小小檐间燕,翁翁傍母飞。弄音喧绣幕,学舞戏春晖。拾絮穿花过,衔泥掠水归。终辞白屋去,还向玉楼依。
  • 古诗《逢查逸远·家在沙场不忍回》 - - 屈大均 - - 家在沙场不忍回,他乡秋色老相催。忧心一片长如醉,不必貂衣换酒来。
  • 古诗《题钟严台茂才诗册》 - - 刘绎 - - 羁旅谈诗苦,关山感百忧。身闲偏善病,年壮已多愁。际遇何妨晚,吟怀总带秋。不经离乱后,何以励清修。
  • 古诗《赴浙漕·雄胜东南越与吴》 - - 韦骧 - - 雄胜东南越与吴,光华使节暂驰驱。比年郡邑多疲俗,今日朝廷用老儒。固有风声镇媮薄,何妨膏泽慰焦枯。公馀且尽登临兴,严召终难缓走趋。
  • 古诗《再用韵·梨花月淡珠帘捲》 - - 裘万顷 - - 梨花月淡珠帘捲,柳絮风轻粉蝶飞。宫漏无声窗欲曙,霓裳催舞广寒妃。
  • 古诗《暖轿·淮山万点雨晴初》 - - 孔武仲 - - 淮山万点雨晴初,日日寒帷望太虚。 野阔天低今可压,闭帘无事只看书。
  • 古诗《泊金陵得仲元书》 - - 袁说友 - - 亲戚不忍别,弟兄那可离。 枕边鸿雁信,天外鹡鸰诗。 老大须长健,音书莫较迟。 今朝万金至,无语不成思。  
  • 古诗《泐潭我和尚真赞》 - - 黄庭坚 - - 枯木突兀,傲睨万物。 顶门上眼,正法中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