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陈文沛的诗 > 怀远堡和韵·峭壁楼危石原文及翻译赏析

怀远堡和韵·峭壁楼危石

朝代:明代诗人:陈文沛时间:2023-04-05
峭壁楼危石,徒杠漫远沙。
河流随溜曲,树影逐风斜。
客枕移更鼓,乡愁起暮笳。
官斋何寂寞,邻舍两三家。

诗人陈文沛资料

怀远堡和韵·峭壁楼危石作者陈文沛

字维德,长乐人。正德丁丑进士除工部主事历霸州兵备副使迁陜西行太仆卿有世槐堂槁 查看详情>>

陈文沛古诗词作品: 《怀远堡和韵·峭壁楼危石

怀远堡和韵·峭壁楼危石原文及翻译赏析

怀远堡和韵·峭壁楼危石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人日和杜少陵韵柬秋岳》 - - 龚鼎孳 - - 风俗传今日,轻阴客路时。人閒花胜闹,岁闰柳条迟。节物天涯异,笙歌战后悲。为欢非计左,实畏鬓如丝。
  • 古诗《上祈谷于祈年殿侍直恭纪》 - - 钱载 - - 圜丘方泽岁亲行,祈谷升坛礼又诚。与物休徵若旸雨,惟皇至治感神明。荒陬贡马新开宴,远道屯田早劝耕。中外一家蕃熟屡,乐章声总播春声。
  • 古诗《哭邱含三子章》 - - 钱光绣 - - 岂为烟波震泽宽,肯贪虾菜足盘餐。青衫泪湿白司马,皂帽尘蒙管幼安。去日朱颜频抚镜,归来华发漫垂竿。只应不负金川恸,入地犹惊碧血寒。
  • 古诗《为许明夫题金碧山水图》 - - 张宁 - - 珠林琼岛锦江滨,桃李东风满眼春。金碧楼台何处尽,丹青图画几回新。中山古道多行径,北海寒波隔要津。白发题诗思何限,少陵已是倦游人。
  • 古诗《钱塘上元夜祥符寺陪咨臣郎中丈燕席》 - - 曾巩 - - 月明如昼露叶浓,锦帐名郎笑语同。金地夜寒消美酒,玉人春困倚东风。红云灯火浮沧海,碧水楼台浸远空。白发蹉跎欢意少,强颜犹入少年丛。
  • 古诗《题赣州重建思贤阁》 - - 杨万里 - - 赵公遗爱虎头城,直到张公续此声。前赵后张俱可阁,赣民不用羡西京。
  • 古诗《小石城·造物虽无私》 - - 乾隆 - - 造物虽无私,亦自有界限。石城非人为,磊磊连
  • 古诗《水龙吟·残菊》 - - 张慎仪 - - 夕阳红褪秋痕,枝枝低压闲阶重。芳心几度,暗中偷减,愁来补空。径曲渐芜,篱歌欲断,不堪调弄。怅晚香幽独,白衣人杳,陶情酒谁为送。丛额新寒遭中。到小春犹含余冻。卷帘花瘦,尖风吹过,似闻凄讽。寄语枯萤,倦蜂痴蝶,谩寻香梦。待落莫留与,岁寒三友,一充清供。...
  • 古诗《七夕与信叔仲荀会饮晚归有作》 - - 路铎 - - 秋香泻月笑谈香,饮散归来夜未央。阙角星河摇淡影,柳行灯火试新凉。雄飞勋业归时辈,信美江山著漫郎。万事浮云心铁石,休将梁国嚇蒙庄。
  • 古诗《过翠微院·古寺残僧少》 - - 黄干 - - 古寺残僧少,孤村碧树围。明朝山下路,愁绝望烟归。
  • 古诗《同赵克正朱懋忠蒋肃之吴献臣胡伯珩登报恩寺塔次联句韵》 - - 王缜 - - 萧寺高标信步登,渐高旋觉此身升。云中四望全无碍,春半同游本亦曾。日射琉璃花片片,地浮江海浪层层。金陵自古多佳丽,料理风烟恐未应。
  • 古诗《后秋兴·桂树参差覆羽林》 - - 钱谦益 - - 桂树参差覆羽林,天容玉册自森森。甘渊自有长生日,冥谷终无不散阴。命将出车小雅颂,磨崖刻石老臣心。元和盛事看图画,卤簿前头夹斧砧。
  • 古诗《玉华洞·寻山玉洞幽》 - - 周茂源 - - 寻山玉洞幽,缥缈上飞楼。冷翠常疑雨,空岩总似秋。石坛延鹤驾,云海望麟洲。款段依乡井,真嗤马少游。
  • 古诗《省中池亭作》 - - 严嵩 - - 一泓长湛镜中天,栏槛凭高得月先。秪道省中持简牍,不知窗外有林泉。幽篁拂座能蠲俗,老桧淩霜不记年。谁信仙曹兼吏隐,诗成莫遣外人传。
  • 古诗《咏荷十绝·五色天边寂寞宵》 - - 贺双卿 - - 五色天边寂寞宵,泪研秋粉月中描。细收花片轻轻碾,搓就香丸帐里烧。
  • 古诗《山中书情寄孙毅斋学士》 - - 王慎中 - - 田园岁入课蹲鸱,手里閒持一钓丝。闭口免教名月旦,纵形堪拟号天随。柴门留锁逢僧至,萝径弹琴候客迟。满腹饮河鼷鼠乐,翻思人在凤凰池。
  • 古诗《吴兴杂兴·寄语诸乡曲》 - - 王世贞 - - 寄语诸乡曲,清贫好自誇。山田供老母,月俸上官家。荡口携来酒,天池寄得茶。止赢苕岘胜,饱看不为奢。
  • 古诗《送和仲·心因行已老》 - - 彭汝砺 - - 心因行已老,事更与心违。恶景多离合,浮生半是非。愁闻南浦雁,梦采北山薇。昨日见之子,问予胡不归。
  • 古诗《戊戌冬护军援庐濡自栅江入今日过之恍然如昨》 - - 李曾伯 - - 隔江屯坞自孙吴,犹记孤军出此涂。 阅十九年如梦觉,历千万里几驰驱。 月沉荒垒马横塞,风卷寒沙雁宿芦。 忆著当时身是胆,归休毋更老江湖。
  • 古诗《忆秦娥·千里草》 - - 万俟咏 - - 千里草,萋萋尽处遥山小。 遥山小,行人远似,此山多少?   天若有情天亦老, 此情说便说不了。 说不了,一声唤起,又惊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