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许庚的诗 > 句·砚润浮残墨原文及翻译赏析

句·砚润浮残墨

朝代:宋代诗人:许庚时间:2023-04-06
砚润浮残墨,琴乾响断弦。

诗人许庚资料

句·砚润浮残墨作者许庚

许庚(一二四六~?),字伯先,号万松,武林(今浙江杭州)人。少方回二十岁,常与方回论诗。事见《桐江集》卷四。 查看详情>>

许庚古诗词作品: 《句·顿超捷进脱》 《句·花尽辜啼鸟》 《句·思苦无一字》 《句·砚润浮残墨》 《句·值雨花无怨》 《句·壮岁期加进

句·砚润浮残墨原文及翻译赏析

句·砚润浮残墨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题五云洞·山水有奇怀》 - - 卢世㴶 - - 山水有奇怀,喜与高人遇。平原将丝绣,子期用金铸。当其两相得,精神成一副。太湖三万顷,灵灏所盘聚。带湖多好山,山间饶梅树。名草亦多族,梅特擅武库。方其发华时,香气乱云雾。醒者为之醉,寐者为之窹。倦者为之爽,行者为之住。爰有閒道人,坦荡丰暇豫。早袖经纶手,世界胞中度。率性逍遥...
  • 古诗《与韩上党将游光岩。晨起有作》 - - 李穑 - - 二朴留华刺,光岩拥翠微。相邀观刻字,自愧滥陈辞。屈曲清溪咽,峥嵘叠嶂围。联鞍有佳客,唱和几篇诗。
  • 古诗《恋响台在啸台侧岳志载明谭元春书恋响二字今剔藓观之盖三字也》 - - 潘伯鹰 - - 泉声作絮语,长赞山容靓。刻石亦何为,无响复奚恋。
  • 古诗《俚言二章·喜及今时见古人》 - - 魏源 - - 喜及今时见古人,一官行道已忘贫。秋曹有职非徒法,天子知公可牧民。千丈松原推节概,重湖水与荡精神。遍敷天府祥刑意,岂仅源南郡邑春。
  • 古诗《适园·小院寂无人》 - - 吴金水 - - 小院寂无人,乔木敷荫薄。倏忽浅沼鱼,幽丽疏栏萼。穿过引风廊,还见读书阁。主人虽寂寥,诗韵犹磊落。我无立锥田,即此羡丘壑。
  • 古诗《苍寒堂·短桥斜路入松林》 - - 张镃 - - 短桥斜路入松林,何止能销利欲心。眼悟一真清净色,耳通千古泰和音。尺量梢影邀僧记,竹护根茎恐鹤侵。莫讶塼炉多宿火,春晴犹似处云深。
  • 古诗《赠作五章益阳汤鹏海秋》 - - 姚燮 - - 我怀山阳子,其人贤已老。炯炯抱奇文,汲汲存古道。誉汝于我前,璠玙以为宝。本无泾与渭,焉得不式好?有酒在我樽,有鱼在荇藻。烹鱼不厌鲜,饮酒常苦少。凯风自南来,吹我情缥缈。嬉酣委大化,万事何足讨?...
  • 古诗《送叶泉州·近日泉南守》 - - 周紫芝 - - 近日泉南守,新除武部郎。汉廷多长者,循吏得惟良。海国蛮珍聚,兵厨腊酒香。不妨聊卧治,未要薄淮阳。
  • 古诗《老鹳口·亭午人烟冷》 - - 彭孙贻 - - 亭午人烟冷,天寒鹳雀饥。钓船收不住,大泽捲游丝。
  • 古诗《照影亭·河流萦槛色辉辉》 - - 曾巩 - - 河流萦槛色辉辉,无数幽禽入镜飞。已映渚花红四出,更涵沙柳翠相围。不欺毫发公虽有,太尽妍媸道恐非。自笑病容随步见,未衰华发满缁衣。
  • 古诗《题新城王清远园居十樵唱轩》 - - 汤右曾 - - 石脉转岭背,樵歌出林阴。讵有旷士怀,自然太古音。赏心与之遇,杳杳不可寻。
  • 古诗《妙觉山用老溪宝叶二僧韵》 - - 胡仲弓 - - 庵居天半壁,古道拟山阴。风劲松须落,石高泉眼深。钟声清嶂合,幡脚翠岚侵。二妙堪名世,诗人曾赏音。
  • 古诗《集孟得之园亭》 - - 谢榛 - - 万竹生秋意,林园六月初。骚人宜物色,樽酒坐庭除。落日横孤嶂,清风满太虚。兴高归去晚,池上采芙蕖。
  • 古诗《桃源忆故人·帘前几个伤春燕》 - - 程颂万 - - 帘前几个伤春燕。悄立落红庭院。花外春愁不见。只共烟丝剪。倩魂吹落桃花片。枝上嫩莺犹啭。编得荑篮侧面。识个人心眼。
  • 古诗《宿红林驿遇交代王给事》 - - 王十朋 - - 路入红林林未红,相逢俱是白头翁。邮亭灯火一尊酒,明日君西我向东。
  • 古诗《赐庄八景·河萦翠带》 - - 程敏政 - - 万绿千红绕涧栽,每逢佳处见池台。解鞍欲问门前水,源自天潢几曲来。
  • 古诗《将抵建郡·舆中忽听建昌音》 - - 刘凤纪 - - 舆中忽听建昌音,此日还乡百虑侵。衣紫已虚今世望,焚黄莫慰九原心。穷愁恨逐风前起,感愤诗从月下吟。曾是儿时游吊处,茫茫烟水渺难寻。
  • 古诗《春日迟子芳游乌龙山》 - - 谢翱 - - 乌龙烟霭北,君去为亲留。綵舞初离席,音书缺寄邮。雨登人日冢,槎别客星洲。应有他宵约,相从及此游。
  • 古诗《龙山寺·晓色翩翩乌帽轻》 - - 刘跂 - - 晓色翩翩乌帽轻,道人瞥去不关情。高山流水为谁说,翠竹黄花空自生。急雨欲来先暑气,凉风已过却秋声。后期好取归时月,照我深岩处处行。
  • 古诗《草·淡烟荒草六朝宫》 - - 陈景沂 - - 淡烟荒草六朝宫,万感丛生一眺中。 不识群公互虓虎,独于此地必争熊。 秦河溅泪西风泣,淮巘含羞晚照红。 酝得许多愁为底,只缘误倚大江东。